将人体比作一棵大树你就明白了,我们可以把最上面的树叶理解为人的上焦,也就是心肺,主宣发肃降。中间的树干理解为中焦脾胃,吸收营养。下面的隐藏在泥土下的树根看做是下焦的肾气。
正常情况下,下焦肾气充足,就像这棵树木的树根扎得很牢,非常稳固。
而黄芪我们说它的药性是怎么样的?是升阳走表,具有向上提升气血的作用趋势,假设下面的泥土松软,那么使用黄芪,势必会让树木松动,甚至连根拔起,这个在中医学上叫“拔肾根”,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服用黄芪之后出现腰膝酸软、腿部发软的表现,其实不是因为黄芪的问题,而且下焦底盘不稳引起的。
所以他说喝黄芪水就整个人虚掉,那么这患者肯定是下焦肾虚,或者是少阴证,这种人得用附子或者补肾药去治的,如果单纯使用用黄芪调治,就会“拔肾根”,像树木的底盘泥土不稳一样使用升提的黄芪,会被拔出来。
当然这跟用药配伍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在用黄芪是学会配伍补肾的药物,填充好泥土,再配合黄芪去补气提气,那肯定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所以平时我临床在用黄芪的时候,都先会看看肾气虚不虚,底盘稳不稳,底盘不稳,黄芪这个药速度加快就会像开车一样飘,遇到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大量黄芪确实能加快排尿,但是,大量黄芪对于精虚之人有拔肾气的情况,所以为什么有些人人吃补中益气汤,吃时间长了反而虚弱,如果这个人只是气下陷造成脱垂,气喘,浮肿等这些看着气虚,实际是气下陷造成的问题,用黄芪升提一下就好了,地盘不稳的那种,要用黄芪加上收纳精气、补益肝肾的山茱萸、五味子,汗多的有必要加固摄肾精的龙骨牡蛎也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其实不单是黄芪拔肾气之说,如果是底盘不稳、肾气太虚,那么用一切发散升阳之药,甚至是活血化瘀之药,都会出现不适的症状。
之前我就过一个长期鼻炎的患者,人很清瘦的,还容易出汗,因为长期鼻炎,出汗过多,所以人就觉得气短,看了点科普,就认为自己气虚,于是就试着买了点黄芪来泡水喝,喝了几天就感到更加乏力气短了,还加重了鼻炎的症状,于是去看中医,大夫用蒲,白芷,辛夷花,苍耳子这些宣肺通窍之药,用了之后,刚开始是减轻了,后面就不管用了,出现了出汗多,头晕的情况,这为什么?
我一摸这个患者的脉,他两尺脉濡软无力,下焦亏虚之象,说明患者本身就是肾阳不足,肾气亏虚,才会造成鼻炎,鼻塞、流鼻水反复,而你又老用发散之药,不收敛发散的阳气,只会让肾气更弱,那么时间长了不仅是鼻炎的问题,而且会造成,易感冒的情况,所以这时候要补肾气肾阳,而不是去发散。
中医说初病在脾,久病及肾,一个人如果是长期的慢性病,想要治好,我认为恢复其中气(脾胃)定首当其冲的,让生化有源,气血得充,这样肾气才会慢慢补回来,这才是治本的方法呀。
于是我给他开了香砂六君汤合金匮肾气芄加减,脾肾同调,前前后后调治了两个多月,鼻炎就好了,人还胖了不少。
所以这药没有好不好,只有当用不当用而已,当用大黄也是补药,不当用人参也是毒,这个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若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如有疑问,敬请联系作者。
(哲医论坛——让门生受益,为患者解难!)
![]()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bflzyb
往期经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