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白山罂粟,主要生长于长白山海拔1600米以上的区域。
摄影:朴龙国
长白山除了火山地貌和天池,植被也是欣赏长白山的一个角度。这里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植被景观——山地苔原带。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长白山也能见到这罕见的极地景观。每年7 月,山地苔原带上的鲜花竞相开放,绚烂的花海将苔原装点成一座“空中花园”。
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从海拔约500米以下的山麓到海拔2100米的山顶,规律分布着5种植被景观——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山地苔原带。
植被是欣赏长白山的一个绝佳视角。从山麓开始到海拔约1000米的区域,主要生长着落叶阔叶林和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到海拔 1100米,阔叶树种变得稀少,而暗针叶林越来越多,这里是长白鱼鳞云杉、臭冷杉和红皮云杉的世界;继续向上,到海拔1700米,高山岳桦林开始出现,这里寒冷而多强风,是长白山森林分布的上限。越往上岳桦树的个头越发矮小,林带也越发稀疏。
![]()
▲长白山岳桦林 摄影:朴龙国
到了海拔2100米
森林忽然停止了脚步
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这里便是山地苔原的世界
N1
长白之巅
鲜有人知的山地苔原带
根据热量和降水不同,全球植被带可分为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苔原等不同类型。苔原又称冻原,仅分布在北半球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在中国仅分布在吉林的长白山、新疆的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
苔原带上覆盖着广阔的永久冻土层,土壤从地表到地下几十厘米处终年处于冻结的状态。即便是在盛夏时节,苔原带的平均气温也不会超过10℃。由于气候寒冷,这里是一片无林地带,主要由苔藓、地衣、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及低矮耐寒的灌木构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苔原带的积雪期长达十个月,植被生长期极为短暂,仅持续两个月,有些植物的花朵仅绽放数日,便匆匆凋零。
![]()
▲长白山苔原带 图源:视觉中国
苔原带空气稀薄,气温极低,土层浅薄且易冻结。再加上肆虐的强风,使得植物难以稳固生长。尽管气候条件恶劣,苔藓植物却因耐寒和耐旱的特性成为苔原带的先锋植物。它们广泛分布在裸露的岩石或冻土上,长白山有紫萼藓、岩石黑藓、真藓、兔耳苔、钱袋苔等一百多种苔藓植物。
![]()
![]()
![]()
![]()
苔藓在苔原上稳定生长,
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
犹如地毯般覆盖着起伏的山体。
在贫瘠的火山碎屑和火山岩中生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N2
生活在山地苔原带,
植物演化出独特的生存智慧
6月初,我和几位植物学家准备前往长白山北坡的苔原带,寻找我期待已久的开花植物。根据以往的观察数据,苔原带的植物已经陆续开花了。谁知在出发的前夜,苔原带经历了一场猛烈的暴风雨,花很可能会被暴雨打落。我们依然按计划出发,到达长白山山脚下时,一些野花已经凋零,这更加深了我的担忧。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温度也随之降低,即便身穿厚厚的羽绒服,依然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当我们穿过岳桦林带后,已经少见早春花朵的装点了,这里的景象与寒冬无异。我们几人继续向上攀登,苔原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在阳光可以直射的山坡,我惊喜地发现几株低矮的粉报春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远望如星斗,走近看是一抹动人的粉色。长白老鹳草的花也在盛开,只见淡紫花朵在叶尖上轻轻舞动。虽然花朵小巧,但它们数量众多,汇聚成一片紫色的花海。
![]()
▲长白山棘豆,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山地苔原带上。摄影:朴龙国
长白耧斗菜是我的目标植物之一,它们的花朵由五枚精致的花瓣组成。花朵上部开放,下部是管状,这是花瓣基部向后延伸并突起的结果。在植物学领域,这种结构被称为“距”,弯曲的距中藏着吸引昆虫的蜜腺。这些蜜腺分泌出甜美的蜜汁,吸引长吻昆虫前来采蜜。利用昆虫的采蜜行为,长白耧斗菜完成了异花传粉的过程。我拨开长白耧斗菜周围的石砾和土壤,观察到它的根部。那细长的圆柱形根被一层黑褐色的表皮所包裹,这层表皮可以让它抵御外界的侵袭。
我在观察旁边长白米努草的小白花时,一只翠绿的蝗虫跳上了草叶。在长白山的苔原上,这些蝗虫体型微小,长度大约只有一厘米,最小的甚至不足半厘米。它们没有翅膀,在草丛和石砾间跳跃移动。山地苔原带风势强劲,飞行是件艰难的事,翅膀成了无用的结构。
![]()
▲侧金盏,多年生草本植物。 摄影:朴龙国
生长在苔原带的植物,必须面对多种挑战。苔原带空气稀薄,气温极低,苔原土层浅薄且易冻结,再加上苔原上肆虐的强风,使得植物难以稳固生长。而且风增加了水分的蒸发量,也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得植物缺乏可利用的水分。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苔原植物采取了相应的生存策略。它们密集地簇拥在一起,紧贴地面生长,粗壮而坚韧的根系,穿梭于石缝和乱石之间,抵抗苔原肆虐的狂风。有些植物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细毛,这种结构既可保暖,又可防止水分的散失。苔原植物虽然体型矮小,但几乎都是多年生植物。由于每年生长期短暂,它们拥有迅速开花结果,播撒种子的能力。
N3
每年6月到7月是欣赏
长白山山地苔原带的最佳时间
在冬季,苔原沉睡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极端低温中,厚厚的白雪覆盖着,从表面看似一片沉寂。然而,在积雪之下,植物正悄然积聚力量,静待春天的到来。每年6月到7月是欣赏长白山山地苔原带的最佳时间。在短暂的两个月花期中,每一朵花都爆发出惊人的美丽,争奇斗艳,整个长白山苔原带,化身为一座壮观的“空中花园”。
请横屏观看
![]()
▲夏季的长白山天池,高山花卉盛开。图源:图虫创意
我跟随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前往山地苔原带巡护。正值长白红景天的花期,它细小的花朵点缀在茎顶的聚伞花序之上。随着花朵的逐渐成熟,四片花瓣已舒展开,露出中间的黄色雄蕊与雌蕊。一只蜜蜂悠然落在花蕊上,贪婪地吸食着花蜜。
这片长白红景天生长在碎石之上,尽管体型矮小,却毫无自卑之态,每一株都在努力挺直身躯,仿佛在宣告它们的坚韧不拔。地上的茎虽短,但长白红景天地下的根系却异常发达,部分根系可深入地下达十五毫米。这种茎与根的比例,与荒漠植物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长白红景天抵御严寒的秘诀。
继续前行,超凡脱俗的白山龙胆映入眼帘。白山龙胆个头不高,贴着地面长。最显眼的是它五朵蓝紫色的花瓣,有些花瓣上还有深紫色的条纹。从远处望去,它们犹如散落在草丛中的蓝色小星星,可爱而迷人。
白山龙胆是苔原带的明星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生长节奏缓慢,使其有充足的时间适应极端的气候条件。它还擅长将积雪作为保温层,仿佛披上了一件厚实的羽绒服。有了这层“羽绒服”的保护,它的抗寒能力更为强大。在冬季,它的地上部分会枯萎,而地下部分则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温暖湿润的春风再次将它唤醒。这种“休眠”策略,让白山龙胆得以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这几株白山龙胆的周围土壤裸露,这是野猪到访留下的痕迹。野猪偏爱苔原植物的根茎,因为根茎富含淀粉。白山龙胆的邻居大白花地榆正是野猪的目标,而白山龙胆也跟着遭了殃。借着野猪破坏的痕迹,我有机会观察到白山龙胆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它的根系并不长,但却十分粗壮,承担着从贫瘠的土壤中吸收营养的重任。
![]()
▲长白山北坡,满山的杜鹃花在怒放。图源:图虫创意
在穿越海拔超过2300米的区域后,我们远远看到一片绚烂的花海,那是生长在火山碎石带边缘的毛毡杜鹃(也称小叶杜鹃)。尽管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毛毡杜鹃已经绽放粉紫色的花朵,在冰雪的映衬下尤为引人注目。沿着碎石带的外缘望去,可见大片的杜鹃花灌丛,它们紫粉色的花瓣铺满了整片苔原带,犹如绚丽的“空中花海”。
![]()
漫长的蛰伏与忍耐
是苔原植物别无选择的生存之道
正是由于时机的短暂和珍贵
每个生命似乎都在竭尽全力
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
尽情展示自己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刻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38-383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王芳丽
美编:韦 祺
校对:段海英
审核:王旭辉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5年第7期 有删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