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月25日,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37岁博导刘昊霖教授因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年仅37岁。
刘教授的去世非常突然。
前一天下午,他还在教室上课,晚上八点左右发病,第二天上午九点半病故。
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十几个小时,节奏快到让人来不及反应。
很多时候,快也会埋下隐患。
![]()
刘教授36岁就评上了正教授,大致相当于中小学老师在这个年纪评上正高,优秀无需赘言,卷也是卷得厉害。
刘教授15年进入湘潭大学,十年时间,已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共计7项,在各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这已经是很多人一生都达不到的成就了。
然而,再优秀,没了健康打底,一切都成镜花水月。
当然,刘教授拼命有原因。听亲人说,他想早点回长沙,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也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只能一声长叹,太可惜了。
此时,他的家人应该痛彻心扉追悔莫及。他们宁可要一个平凡普通的刘老师,也不想要一个优秀到37岁就早逝的刘博导吧。
欲速则不达啊。
![]()
说几句。
第一、在中国,老师这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超过八成人。读书到一定程度,人生的选项其实很多,没必要被职称、帽子、职务等指标束缚和奴役。
这些东西不是教育的全部,有时更像一条抽打牛马的鞭子,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做适合自己的事,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做能滋养和成就自己的事。
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的同时,回馈家庭和社会,才是最酷的道路。
第二、人不是老了才会死,很多人三十岁以后就开始死去。
寒窗苦读一二十年,为了分数牺牲了个性、健康、思考力、好奇心、以及生命力。
毕业后发现课本上讲的和实际大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在社会上磕磕绊绊连滚带爬三五年后,彻底磨圆棱角,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就消失了大半部分。
再加上快节奏高压力,原本没发育成熟的身心被社会一顿爆锤,疾病不可避免。
一些年轻人,三十岁就得了以前五十岁才患的病,四十岁的身体指征衰弱得像六十岁,五十多岁,就要直面猝死的威胁了。
不要被预期寿命75岁给迷惑了,有人能活到九十岁,有人还没退休就嗝屁。
很多老师其实没过几年好日子,养老金轮不到你来做贡献。
第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也不同。
有的人能卷,是身体好,精力足,一天只需要睡四五个小时,而且异常冷静与理性,天生的奋斗怪。
有的人优秀,是出身好。家庭底蕴在那,干啥都是青云路,爬坡也有登天梯。苦哈哈的泥腿子要学会对这些事情祛魅,看透荣誉外衣下包裹的资源置换。
有的人成功,是时运使然,猪站上了风口。就拿评职称来说,早一点,晚一点,都不一样。多一个,少一个,就大不同。难道高级就一定比中级会教书?
普通人,不要被自己没有话语权的东西绑架,要学会结硬寨,打呆仗。
锻炼好身体,结硬寨。
踏实做好当下的事,规避太愚蠢的错误,一步一个脚印,放宽心,打呆仗。
按时作息,适量运动,健康生活,不做傻事,心宽体胖,长期来看完全可以胜过大多数人。
如果家境普通,在生命的高度和宽度上先天不足,那就在生命的厚度和长度上做做文章,依靠身体吃点时代红利,最后生命的总量也差不离。
莫羡他人高楼起,且看自家灶火温,但守三分知足意,自有清风叩心门。
人之痛苦,除了疾病,其他都由认知决定。
早开悟,早幸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