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以“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4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首次以参展方身份亮相的江苏省展区人气高涨,以“苏超”为主题的互动区人头攒动。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座沿海城市携硬核成果与特色方案集体亮相,通过实景模型、数据可视化、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立体展现江苏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的坚实步伐。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参观江苏展区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强省,江苏坐拥954公里海岸线与广阔海域,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从北部连云港的亚欧陆海联运枢纽,到中部盐城的黄海湿地生态经济,再到南部苏锡常通的江海联动产业带,江苏以“陆海统筹、全域协同”为核心,串联起港口物流、海洋工程装备、滨海旅游、绿色渔业等多元业态,形成覆盖全省、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为各地市差异化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的行动部署,在本届海博会中首次以省发展改革委、三市发展改革委及海洋发展局的省市联动形式参展,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展现更加亮眼的“江苏身影”,推动江苏与沿海各地的蓝色合作从“双向对接”向“深度融合”迈进。
南通:“深海利器”坐镇 多维布局展“排头兵”实力
走进江苏展区南通板块,映入眼帘的便是“NGUYAFLNG”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的等比例模型——这个通体结构精巧的“红色巨物”,正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新型FLNG,由南通本土企业惠生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这套装置全长376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LNG储量与LPG储量分别可达18万立方米与4.5万立方米,其中,LNG年产能达240万吨。”南通展区负责人介绍,作为开发海洋天然气资源的“深海利器”,它能在远离陆地的海域直接将开采的天然气液化存储,适配大型海上气田开发;而作为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建造复杂、造价高昂、附加值大”的代表,其更被誉为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这颗“明珠”落地南通,正是当地江海联动产业带中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实力的生动注脚。现场循环播放的视频中,集装箱桥吊往来穿梭,货轮依次靠泊,印证着这座“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的繁忙景象。
![]()
作为江苏海洋经济的“排头兵”,南通此次展陈以“向新起航 江海有约”为核心,集中展示了南通在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政策、人才服务以及资本投入等方面的创新布局与实践结果。展区展板显示,作为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的城市,南通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其海洋经济规模占据江苏沿海区域的“半壁江山”,2024年完成海洋生产总值2606亿元,占全省1/4、沿海三市1/2。依托吕四、海门、通州湾、洋口4座深水港组成的“大通州湾”,南通已实现将出海口“搬”到长江沿岸城市“家门口”,江海联运的独特优势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在海工装备领域,南通培育出多家全国领先的船舶制造企业,大型邮轮、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产品制造不断取得突破,船舶海工行业产值达2115亿元,诞生“天鲲号”等大国重器,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跻身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创新能力方面,哈工程长三角高等研究院、东南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相继落户,实施零碳船舶动力中试基地、极地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等创新计划,支持龙头企业联合攻关涉海重大技术50项,引培涉海人才2000人以上。
不仅如此,南通正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强海洋装备、先进材料、新型能源等地标性产业,发展航运物流、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等支撑性产业,优化海洋渔业、海洋文旅等提升型产业,培育低空经济、海洋生物医药等与海洋深度关联的前瞻和未来产业,全力建设江苏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发源地,也是船舶海工等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高地。欢迎全球伙伴到南通感受这座江海之城的独特魅力。”在展区举办的海博会现场江苏专场推介会——2025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南通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杨光明介绍,南通不仅发布多个专项政策,支持高端制造业项目建设和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实施“江海英才集聚工程”,积极资助涉海领域项目,给予高层次创业人才资金资助,此外,还设立总规模超千亿的基金集群,为海洋产业注入金融活水。现场,杨光明发出热情邀请的同时表示期待:“我们将积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与每一位海洋发展领域的奋斗者,同心协力,向海图强,向新起航!”
盐城:高端通航装备亮相 湿地之上崛起海洋经济“高地”
盐城展区的设计独具匠心:在丹顶鹤、麋鹿栖息湿地的模拟场景中,摆放着两架等比例缩放的飞机模型,生态与科技的元素在灯光映衬下自然融合,生动诠释“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展区工作人员指着模型介绍道,这两台飞机是江苏东台联合飞机集团自主研发的“空中利器”,以硬核参数诠释着盐城在海洋经济配套高端装备领域的突围实力。其中,T1400吨级纵列式无人直升机率先亮出“实用牌”:最大载重650公斤、航程超900公里的性能,搭配双发冗余设计(单台发动机故障仍能安全飞行),从农林植保到载人救援、消防灭火,其多场景适配性正成为海洋经济配套服务的“灵活纽带”。而一旁的镧影R6000六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则直接刷新了空中运输的想象边界:这款最大起飞重量6100公斤的“空中小轿车”,以2000公斤商载、4000公里航程、55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的核心参数,融合了直升机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高速巡航的双重优势,从城市空中交通到远距离应急救援,都堪称“革命性突破”。这两款飞机的亮相,恰是盐城锚定海洋经济“装备+服务”赛道,以技术创新撬动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
![]()
作为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分布区,盐城曾因淤泥质滩涂开发难度大成为发展“洼地”,如今却凭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重发力,崛起为海洋经济“高地”。此次参展,盐城还重点展示了海上能源综合利用、海洋先进制造业、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长三角河海联动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盐城积极推动沿海滩涂及近远海两大海上风电开发基地、光伏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叶片产能占20%,已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以海上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为引领,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和集群化发展,同时发挥国家和省技术创新平台优势,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协同”,发展海上光伏装备、海洋船舶等潜力产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盐城实施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放大黄海湿地世遗和滨海论坛效应,加快生态百里建设,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零碳园区分别探索绿电“+氢能”“+新型电力系统”“+冷能”路径,全部实现可溯源绿电接入;综合利用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综合保税区等载体平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打造畅通长三角、连接淮河中上游的河海联动大通道。
盐城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锋在推介时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优质海洋产业投资及优秀海洋经济人才,盐城成立海洋经济发展局,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海洋产业投资,同时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制定海洋经济人才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吸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提供住房、医疗等配套服务。“欢迎各界嘉宾到盐城考察,感受国际湿地魅力与沿海绿城风光,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未来。”陈锋表示,盐城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扩容蓝色“朋友圈”,为投资者提供安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连云港:科技赋能 撑起“渔业+交通+文旅”多维产业
连云港展区展台前,聚集了众多前来观展的嘉宾,工作人员正在带观众品尝连云港的三文鱼、扇贝肉、海苔棒等特色海洋食品,介绍国家5A级景区花果山、连岛等海洋旅游产业及其周边产品,引来不少相关行业企业代表驻足询问。
![]()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城市和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支点城市,连云港的展陈板块以“山海连云 西游胜境”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政策资源、产业发展、陆海联运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多重成果。2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一个个“国家级”正是连云港运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取得优异成绩的缩影。连云港港更是“硬核担当”,作为江苏最大海港、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和长三角口群三大主体港区之一,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个港口开展贸易运输往来,2024年港口吞吐量达3.46亿吨、集装箱运量669万标箱。
在科技创新方面,连云港更是亮点频出。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连云港累计建成39个省级以上涉海创新平台,构建起“国字号-省梯队-市平台”三级联动的创新格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填补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空白,全国首艘7000吨级深远海智能养殖工船“未来”号成功交付;同时牵头共建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省海洋药物和现代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成立江苏省唯一的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累计建立涉海校企联盟500个、获批涉海产学研合作项目210项,推动580个科技型海洋产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为海洋发展按下“加速键”。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发展上,连云港构建起“渔业+交通+文旅”多维度海洋产业体系。渔业方面,建成60万亩产业园,拥有全国最大金枪鱼钓船集群,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年底即将运营;交通方面,建成全国最大40万吨矿石码头,集装箱航线达99条;文旅方面,以2个5A级景区为核心,推出“海州湾之水”旅游项目,运营“和通吉”号中韩客货运滚装特色航线,绘就“海丝文旅”新图景。
在开放合作方面,中欧班列省内领先。国际班列已布局5个过境口岸和6条班列线路,出口班列6天可到阿拉木图、12天可达伊斯坦布尔;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2024年班列开行超900列,过境运量全国领先;2024年,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合作基地进出场集装箱达26.05万标箱,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完成换装量32.44万标箱;此外,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获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江苏省物流标杆单位,2024年完成物流量7431.1万吨,发运中吉乌班列928车。
“连云港是一座亲商爱商、值得投资兴业的城市。”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莉在推介中强调,连云港对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制定专项支持政策,设立市海洋产业专项资金和投资基金,同时设立科创基金,对重大产业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定制化支持。对于优秀人才,连云港实施人才新政,推出花果山英才计划,给予创新和创业类人才综合资助。“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好的项目落地连云港,有更多优秀人才将先进的理念技术带到连云港,在促进连云港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赢,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从南通的“深海重器”到盐城的“绿电湿地”,再到连云港的“科技粮仓”,江苏展区系统梳理宣传了江苏海洋产业、科创、交通、生态等方面优势和特点,展现江苏经济大省挑大梁、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使命和担当,每一处细节都在诠释“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发展路径。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表示,江苏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创新高地,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本次参展海博会是江苏对接各地区海洋资源的重要契机,借助展会市场化办展的全链条服务机制,江苏将与更多省份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共同续写向海图强、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书写与海共生的“蓝色答卷”。
(新华日报记者 杨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