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发黄的铜印,一块刻着汉字的墓碑,一串绿锈斑驳的刀币,悄然摆在了韩国首尔大学金在吉教授的讲台上。
一位韩国学者,冒着被口诛笔伐的风险,公开挑战本国主流历史叙事,金在吉教授直言不讳:“翻开我们的族谱往上数,老家可能就在中国。”
别看他说得令韩国人匪夷所思,但却是带着“证据”来的。
![]()
族谱里的根
金在吉教授抛出的首个证据,聚焦于韩国家族族谱中留存的中国印记,其中韩国田氏家族的 367 年寻根史最为典型。
这个遍布韩国军、商、文化等领域的显赫家族,始终以汉字书写家谱,除夕夜贴春联、吃年夜饭,正月初一串亲戚、吃饺子,元宵节点灯笼、吃五谷杂粮饭,整套习俗都与中国北方传统如出一辙。
![]()
这一切都源于明朝崇祯年间的一段往事。公元 1637 年,河北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田氏族人田好谦,奉后母之命前往朝鲜半岛讨债,恰逢清兵突袭,因气质出众被清将留命,意外流落到朝鲜国。
他因写得一手好字被平安兵营选中,面对将军具公的赐酒,唯独他坚持 “喝酒必有礼节,中国人不吃腥膻鱼肉” 的原则,这份懂礼与诚实赢得具公赏识。
1644 年,田好谦机智平定兵变,被国王任命为通政大夫、龙骧卫副护军等二品要职,却始终以 “不懂朝鲜语” 为由谢绝更高提拔。
![]()
身居高位的田好谦从未忘记故土,他常对子孙说 “老家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世道太平必归乡”,每逢佳节就带儿孙到海边向家乡方向跪拜祭祖。
晚年哭瞎双眼的他思乡更切,子孙们按照他的描述在汉城西北仿建 “风正村”,家庙、槐树、关帝庙一应俱全,才让他了却心愿。
十二世孙田得雨曾任全罗道兵马节度使,临终前特意请来汉语翻译,用尽最后力气叮嘱 “我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记入家谱让子孙知晓”,这句话至今镌刻在他留有弹痕的墓碑上,即便处于 “三八线” 军事管制区,陵墓也因他的声望被特殊保留。
![]()
文物中的痕
金在吉教授的第二个证据来自考古出土的陶瓷遗迹,这些器物无声诉说着技术传播的轨迹。他指出,朝鲜半岛的制瓷技术根源清晰指向中国,尤其是高丽青瓷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制瓷技术东传的活见证。
早在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百济就与汉晋王朝往来密切,江原道原城郡法泉里二号墓出土的晋代越窑青瓷羊形器,百济武宁王陵出土的南朝青瓷黑釉瓷,都是当时文化交流的直接物证,这类六朝陶瓷遗迹在半岛已发现十余处。
![]()
到了唐代,越窑制瓷技术经由浙江地区传入朝鲜半岛,时任青海镇大使的张保皋将中国制瓷匠人引入,9 世纪末半岛开始生产的高丽青瓷,在胎土、釉料、釉色上都与越窑青瓷高度相似。
西南海岸出土的玉璧底青瓷碗,器形、烧造方法和匣钵几乎与越窑器物一致,肉眼难以分辨,学术界直接将其归入 “越窑系”。
这种技术传承并未止步于模仿,高丽青瓷在越窑基础上又吸收耀州窑、汝窑技术,烧造出 “高丽翡色”“狮子型盖青瓷香炉” 等名品,还独创镶嵌青瓷工艺,但核心技术基因始终未变。
![]()
1975 年韩国木浦新安海域发现的元代沉船更具说服力,这艘从中国庆元港启航的商船载有上万件龙泉窑青瓷,同时出土的 7 件高丽青瓷,与中国瓷器在造型、工艺上的关联清晰可见,印证了技术传承的深度。
文献中的证
第三个证据藏在中韩双方的历史文献中。金在吉教授梳理发现,朝鲜半岛早期史料中频繁出现与中国先民迁徙相关的记载,而中国典籍也对半岛部族的由来有明确记录。
![]()
韩国田氏家族的寻根过程本身就有文献佐证。
清朝康熙年间,田好谦次子田会一出使中国,在三河县守备、翰林及吏部官员帮助下,找到鸡泽县举人胡御枚,托付田好谦画像与书信,辗转送达风正村田氏宗亲手中。
田会一留下的朝鲜田氏家谱,与风正村明代 “田姓总谱” 能够精准衔接,族谱中 “广平府田氏” 的标注从未间断。
![]()
20 世纪 20 年代,风正村田氏族人曾筹资派两人徒步赴朝寻亲,虽因日本占领未能成行,却留下了跨越国界的寻根记录。
进入 21 世纪,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 CEO 田文继承父辈遗愿,通过中国 5 个办事处寻找根脉,最终在河北邯郸鸡泽县风正村找到田氏宗亲理事会。
当 21 世传人田连平打开红色木箱,捧出黄绸包裹的明代族谱,“田姓总谱” 四个大字与韩国《广平田氏世谱》的记载完全吻合,这段跨越四个朝代的血脉联结终获确认。
![]()
文明交融中的血脉印记
金在吉教授展示的这些证据,并非要否定朝鲜半岛的历史独特性,而是还原文明交流的真实轨迹。
从田氏家族三百年未改的祭祖习俗,到高丽青瓷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演进,再到族谱与文献相互印证的迁徙脉络,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东亚文明交流的生动切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口迁徙与文化传播从未因山海阻隔而中断。
田好谦的子孙在朝鲜半岛开枝散叶却坚守中国习俗,高丽工匠吸收中国制瓷技术却发展出本土特色,这种 “根脉相连却各有发展” 的状态,正是东亚文明交流的常态。
![]()
那些刻在墓碑上的汉字、藏在族谱里的地名、融在器物中的技艺,早已超越了单纯的 “起源” 讨论,成为文明互鉴的鲜活见证。
历史的价值不在于纠结单一的源头,而在于理解不同文明如何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金在吉教授的研究与田氏家族的寻根故事,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文化与血脉的联结,从来不是对立与割裂的理由,反而能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延续文明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