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初,黑龙江鸡西一套房只要1万块,像一颗炸雷在网上引爆。
无数被一线城市房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仿佛看到了人生翻盘的曙光。
可当热搜榜上再也看不见鹤岗,那些第一批奔赴东北的“淘金者”,却正悄悄把房子挂上中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MUYI
4万块买了套房,他们以为躺平了,却不知冬天有多冷
两年前,鹤岗以5万元一套房的价格,成了无数漂泊青年心中的“躺平圣地”。
他们怀揣着低成本安居的梦想,从四面八方奔赴这座东北小城。
我一个在北京挤地铁的朋友就说,每次看到鹤岗4万块一套房的视频,心都像被针扎了一下。
那种感觉,就像在沙漠里快渴死的人,突然看见一片海市蜃楼。
![]()
一个叫李明的年轻人,干脆卖掉了成都的小公寓,带着15万积蓄来了个“裸辞”。
他花4万买下60平两居室,剩下的钱存起来吃利息。
头半年,他每天睡到自然醒,在零下20度的街道上拍视频,标题全是关于逃离内卷的快乐。
还有个成都女孩,专门花3万买了套毛坯房,计划着开家美容店,彻底扎根。
他们在视频里贴上“人生第一套房”的红纸条,那种满足感,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
![]()
评论区里,满是羡慕的目光和“我也想去了”的呐喊。
可现实的耳光,往往比想象中来得更响亮。
首先,工资水平就远没达到能轻松过日子的程度。
职友集2025年的统计里,虽然平均工资显示7千9,可10.8%的岗位月薪只有两三千。
![]()
护士这类岗位平均月薪才2821元,服务员、奶茶店店员的工资也多在3500元以下。
普通文职、体力工作的月薪,更是普遍集中在1800到2500元之间。
这在大城市,可能连个零头都不够。
有曾在广州做销售的购房者称,之前月入过万,到这儿连对接客户的工作都找不到。
最后只能找份月薪2000的超市理货员工作,收入直接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
更让人头大的是东北的冬天,以及那笔算不明白的暖气费账单。
南方来的人根本没见过这么刺骨的冷,冬天最低温能降到零下43℃。
出门不到五分钟,睫毛上就结了冰,手暴露在外面几秒钟就冻得发疼。
鹤岗的暖气费按22元1平收取,一套60平米的房子,一个冬天暖气费就要1320元。
北京来的小陈月薪刚够1800元,交完暖气费后剩下的钱连吃饭都不够。
![]()
更要命的是2020到2021年,当地热力公司还因财政紧张停过暖。
他只能裹着两床被子缩在沙发上,连洗漱都不敢下床,冻得整宿睡不着。
生活配套的缺失,更是让日子过得憋屈。
![]()
那些几万块的低价房源,大多在东山区这类偏远区域。
小区周边连个像样的菜市场都没有,买个菜要走两三公里路。
或者坐半小时公交才能到最近的集市。
那点外卖行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
有对儿湖南小夫妻称,在这里点份外卖要等两个小时。
有时候商家看地址远,直接拒单,最后只能天天在家煮面条。
而想就近找个地方聚餐、喝杯咖啡更是几乎不可能,因为就没有相应的店面。
想去的话,一定得跑到市中心才行,去一趟单程就要花一个多小时。
![]()
娱乐场所更是稀罕,电影院、KTV什么的统统没有,晚上七点多街道上就没什么人了。
小区里的路灯还时常坏着,走夜路都得打着手电筒。
这些问题堆到一起,让不少人彻底没了当初的热情。
收入低不够花,冬天冷得受不住,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满足。
曾经向往的慢生活,变成了“难熬的日子”。
![]()
月薪1800,暖气费3000,这账怎么算?
这种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曾经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零下二十度的寒夜里,对着空荡荡的银行账户发呆的现实。
鹤岗的房价像夏天的冰淇淋,看着诱人,没吃两口就化了。
可生活成本,就像东北的冬天,来得又猛又长。
![]()
为什么房价这么便宜?
这背后有它的历史原因。
鹤岗和鸡西,都曾是我国的“石墨之都”,当年开发煤矿、石墨矿,作为国内重点项目的矿区一度十分繁华。
可随着对开采的宏观调控,以及资源的慢慢枯竭,曾经的繁荣也逐渐凋零。
当地人也逐渐往一线城市迁移聚集。
![]()
即使是本地居民,也大都搬到了市中心居住,毕竟新社区的医院、学校、超市、娱乐设施相对集中,生活更加便利。
随着民众的搬迁,老旧矿区的大批住房从此闲置下来,亟待出售。
这些房子远离市中心,不仅位置偏僻,电梯,物业和其他配套服务也相对薄弱。
虽然没人居住,但每年的物业、水电、暖气等费用还需要按时缴纳。
年数久了,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
房主们当然不想白白掏这笔钱,哪怕能低价卖掉房产,也会有一笔现成收入,今后还不用再交各种费用。
大家都这样想,就形成了市场竞争,你卖得低,我比你卖得还低,只求早点卖掉房子图个清静。
于是,就出现了每平方米价格仅在600~900元的“白菜价”房子。
其实像鹤岗、鸡西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区也有,如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阜新、河南的鹤壁等。
![]()
低价二手房在不同的省市零星出现,既有“鹤岗现象”的原因,也与时代的变化相关。
近几年,房子的“商品化”属性逐渐弱化,其本来的“居住”属性渐次回归。
一个家庭拥有多套住房,可能会成为负担。
比如,每套房子都会有折旧,每个月都需要缴纳各项固定费用。
而且即将要实施的房产税,继承房子时产生的遗产税,都可能会在以后给多房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
所以,他们果断决定,放弃鸡肋房产,哪怕是极低价出售。
买房时,咱们大部分普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越涨价越追着买,唯恐买晚了会多花钱;越降价越是观望,唯恐买早了会吃亏。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白菜价”房子,比如那套153元/㎡的鸡西房产,是赶紧拿下还是再看看呢?
这就需要买房者好好考量了。
当地的气候、小区附近的交通、就业、医疗、教育等,能否达到自己的要求和预期?
![]()
![]()
留下的人赚翻了,离开的悟透了
一边是南飞的大雁,享受四季如春;一边是扎根的企鹅,在冰雪世界里建立自己的王国。
既然有离去的,就必然有愿意留下的。
而愿意留下的这些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养老需求的离退休老人,他们有固定收入,时间相对自由,可以选择“候鸟式”生活。
![]()
另一类则是那些走在时代前沿的自媒体创业者。
他们不用另外找工作,只要有网线,就有内容输出,就会有自动进账。
这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法则:个人与城市的关系,如同“适配”,而非“征服”。
那些得以扎根的,往往是具备“地理自由”特质的人群,其个人需求模型与鹤岗的供给模型高度匹配。
而离开者,其核心诉求与鹤岗的供给存在根本错位。
![]()
来自山西的陈老师夫妻,退休后自驾游来到鹤岗,当看到这里的“一城山水半城园”,立马就喜欢上了。
这个边陲小城,幅员辽阔,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到47%,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能看到蓝天白云,空气舒适度极高。
老两口经过短期居住体验后,也低价入手了一套“白菜房”,在此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精致养老生活。
![]()
暂时中断了儿女的牵绊,远离熟人间的无效社交,他们一起散步、爬山,去附近的景区游玩,生活相当惬意。
冬天来临前,他们或飞去海南过冬,或回到老家探访亲友。
像他们这样身体康健的老夫妻,将鹤岗作为主要居住地的还为数不少。
![]()
另一类愿意在这里定居的,则是那些嗅觉敏锐的自媒体和电商创业者。
在这里,他们不用另外找工作,只要有网线,就有内容输出,就会有自动进账。
2023年鹤岗推出了支持新市民的“六优惠”政策,非本地户籍人员买新房能拿契税补贴,这给创业者省了不少成本。
更关键的是这里成本极低,房价便宜意味着办公场地租金不贵,人工成本也远低于大城市。
之前当地普通岗位月薪多在1800到2500元,招兼职人员成本更低。
![]()
来自江西赣州的罗燕花就是靠着这些政策红利扎根下来,做起了电商生意。
还有主播王佳菲,直接带着运营团队来到了鹤岗,把省下的房租和人工成本投入到内容创作里。
她专门拍当地的生活日常和特色美食,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粉丝,月收入能达到四万多。
![]()
做电商的李女士也说,在鹤岗50多平的房子自己住得舒服,用来当仓库也够用。
当地物流政策也友好,打包发货方便,卖起东北的大米、山货不用愁成本,生意慢慢就越做越大。
可以说,鹤岗就是自媒体人的福地。
![]()
别用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买房只是开始,生活才是全部。
鹤岗几万元一套房的诱惑确实真实存在,但它的适配性藏在个人需求里。
对追求职业发展、依赖完善配套的年轻人来说,就业匮乏、外卖不便等问题难以回避。
但对有固定收入的老人或能远程办公的创业者,低生活成本与政策红利却很契合。
这背后藏着一个更核心的等式:安家=买房+生活。
![]()
很多人只看到了“买房”这个巨大的优惠,却忽略了“生活”这个漫长而琐碎的账本。
生活比理想更难将就,这不是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匹配”的故事。
它打破了“大城市=成功”的单一叙事,也戳破了“小地方=安逸”的浪漫幻想。
它最终引导我们抵达一个更高维度的认知:选择城市,不是选择一个成品,而是选择一个与自己共同成长的“半成品”。
![]()
其中的挑战与磨合,正是“生活”本身。
这不是在倡导“躺平”,而是在倡导“多元选择”。
所有选择都应基于“自我认知清晰”和“不危害他人”的原则。
安家,不是一个物理坐标的固化,而是一种内心秩序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平衡。
![]()
选择离开的,也别太自责,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
最终,我们都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
如果生活可以自定义,你的“人生坐标”会设在哪里?
![]()
结语
鹤岗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没有完美的城市,只有最合适的匹配。
未来,随着数字游民群体扩大,“功能性城市”将迎来新机会。
真正的归属感,源于内心秩序与外部世界的动态平衡,而非对任何物理坐标的固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