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甘头】作为正大天晴中央医学中心打造的肝病领域学术品牌,旗下“主委在线”栏目全新升级。该栏目聚焦肝病诊疗前沿热点,特邀权威专家进行深度对话,分享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专业交流平台。本期主委在线——康谊教授深度解析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机遇与路径。
Q1:什么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功能性治愈?
康谊教授: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临床治愈(亦称功能性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后,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 DNA达到持续检测不到的状态,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转、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通过肝脏的生化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显示患者肝脏炎症缓解和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
Q2:哪些患者更有机会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康谊教授: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经治的患者:经NAs治疗后患者达到HBV DNA<10 IU/mL、HBeAg血清学转换(抗-HBe阳转)、HBsAg<500 IU/mL、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无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或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peg-ifnα)治疗,9.12%-55.84%可获得功能性治愈< pan> [1,2]。有研究报道,47例功能性治愈的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发现,23.4%患者肝内HBV cccDNA(covalently-closed circular DNA)和HBV DNA均为阴性,提示已达到完全治愈(彻底治愈)[3]。
能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包括相对年轻(包括青少年)、A或B基因型、基线高ALT水平(2xULN-10xULN)、低HBV DNA效价、低HBsAg水平的患者更易实现临床治愈[4]。
此外,基于多因素分析的预测模型(如GOLDEN评分)可将患者分为优势人群和非优势人群,优势人群的5年功能性治愈率为17.0%-29.1%[5]。
总之,临床上可以通过HBsAg定量、HBV DNA的水平、ALT以及HBeAg状态、免疫学检测等综合评估,筛选出具有潜力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患者,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的方案。
Q3:实现功能性治愈,目前有哪些主流治疗策略?联合治疗是关键吗?
康谊教授:
实现功能性治愈的主要治疗手段大致分为四类:
1、核苷(酸)类似物(NAs)类——包括临床上常用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长期抑制HBV DNA复制来降低病毒载量。
2、干扰素类——传统的PEG-IFN,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与NAs联合使用时,可提高HBsAg的清除率。
3、新型病毒靶向剂——包括小干扰RNA、反义寡核苷酸、核心组装蛋白调节剂以及阻断病毒入侵的钠离子-牛磺酸-协同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能够快速降低血清HBsAg的水平,为后续免疫激活提供“窗口”。
4、免疫调节剂——如Toll样受体激动剂(toll-like receptors,TLRs)7/8、治疗性疫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标是恢复或增强HBV特异性T细胞功能,协助清除残余病毒颗粒。
以上药物单药治疗往往只能在一个环节发挥作用——抑制病毒复制、降低抗原水平或激活免疫。功能性治愈需要三件事共同达成:①病毒复制被有效压制;②血清HBsAg大幅下降,解除免疫耐受;③免疫系统重新识别并清除残余病毒颗粒。所以,抑制病毒复制、降低HBV抗原产生以及恢复对HBV的免疫应答药物联合方案可能是目前实现功能性治愈理想的治疗策略。
目前NAs + Peg-IFNα的序贯或加药组合是临床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主要策略,在此基础上加入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形成多机制的联合用药,以进一步提升治愈率并实现有限疗程治愈。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何时联合、不同药物如何序贯治疗、治疗的持续时间、个体化治疗的方案等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去探讨。
Q4:如何判断是否达到功能性治愈?停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康谊教授:
实现功能性治愈需要满足(1)HBsAg<0. 05 IU/mL(伴或不伴抗-HBs阳转);(2)HBV DNA<10 IU/mL;(3)HBeAg血清学转换(伴或不伴抗-HBe阳性);(4)抗-HBc阳性;(5)ALT [1]。
停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HBsAg、HBV DNA、肝功能等指标,建议治疗结束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二年每6个月随访1次,此后若HBsAg持续阴性可延长至每年随访1次;但在随访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病毒的反弹或复发,必要时需重启抗病毒治疗[4]。
Q5:在乙肝治疗期间,肝功能保护至关重要,哪些情况需要启动保肝治疗?具体方案该如何选择呢?
康谊教授:
在乙肝的整个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如ALT升高)、肝脏炎症活动加重以及存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风险,应考虑启动保肝治疗。保肝治疗的目的是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组织炎症反应、延缓肝纤维化进程。具体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患者病毒载量、是否存在肝硬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常用的保肝药物主要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专家介绍❖
![]()
康谊 教授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肝脏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细菌与真菌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专业学组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委员
荣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论文、中华系列杂志等学术论文60余篇
参考文献
[1]ZHUANG H. Functional cur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s not a dream[J]. J Clin Hepatol, 2025, 41(1): 2-6.
[2]XIE C, LIN BL, XIE DY, et al. Peginterferon alpha-2b promoted HBsAg loss in nucleos(t)ide analogue-treated patients: a large-scale real-world study (Everest Project)[J]. J Hepatol, 2026 (Revised).
[3]GAO N, GUAN GW, XU GL, et al. Integrated HBV DNA and cccDNA maintain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intrahepatic HBsAg-positive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ure following PEG-IFN-based therapy[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3, 58(10): 1086-1098. DOI: 10.1111/apt. 17670.
[4]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08):1693-1701.
[5]梁携儿,刘智泓,侯金林,等.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新药:聚焦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5,41(01):7-14.
指导专家:康谊教授 编辑:清er
声明:本公众号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肿瘤领域资讯参考,促进专业交流。内容仅供信息交流,不可替代专业医疗指导,亦非诊疗建议。 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内容均已标注来源及作者。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