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让文学之光照进社区,照进百姓生活,吸引更多银发族乐读乐学乐老。”重阳节前夕,上海公益新天地“最美民政烟火气——市民眼里的上海” 阅读推广现场,作家王小鹰获颁“公益新天地公益阅读形象大使”,她表示将用文字深深扎根于上海城市肌理,以细腻笔触勾勒市井烟火与民生温情。
活动现场,她与多位民政从业人员、阅读爱好者、社区银发族齐聚,以文学视角解读城市人文温度。
今年以来,上海市民政局推动“乐龄乐读、乐学乐老”老年阅读行动走向深入。自4月起,“益膳坊”社区食堂设立“乐龄书架”与“乐读点”,并与上海作协联合打造“益书房”阅读品牌,截至目前已举办读书活动十余场,服务长者超200人,协调募集一批志愿者参与朗读陪伴。“益书房”阅读行动创新打造“社区长者食堂+阅读空间”复合运营模式,巧妙利用社区长者食堂的非营业时段,将日常用餐空间转化为温暖的阅读客厅,让书香悄然融入老年人生活日常。
![]()
结合代表作《长街行》创作经历,王小鹰以《让我们与城市一起成长》为主题进行讲座分享。《长街行》以上海一条老街为轴心,串起几代人悲欢离合,时代变迁恰藏在细碎故事里,生命的韧性往往就展现在普通人遇到困惑时的那份艰辛与力量里。“上海人是有定力的,是有规矩的,是有仁爱精神的,我希望能够写出来。”王小鹰这番解读引发现场许多中老年读者共鸣。
![]()
有退休老人表示,“益书房”犹如老年大学,丰富的阅读能让人站在更广阔视角回望人生、理解当下,书籍成为生命中忠实而温暖的伴侣。
“青银共读”场景,洋溢着温馨的阅读氛围。公益新天地联合半淞园路街道同期发起“亲子画上海”作品征集,触达社区家庭,点对点联动街区内小学、幼儿园。孩子们的70余幅画作以稚嫩笔触描绘里弄巷陌的日常、城市发展的速度,充满童真的画面在现场打造了一面“城市记忆墙”。
未来,上海公益新天地将以“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原创实践地”为依托、以“益书房”为载体,持续深化合作,挖掘阅读深度,成为连接文学、民生与公益的桥梁。“益书房”将深耕“有声疗愈+阅读陪伴”等适老文化服务,邀请更多作家学者交流分享,以一场场朗读、一次次对话,丰富城市公益的文化肌理,搭建代际情感联结的桥梁,让阅读的温度持续浸润长者的生活。
原标题:《上海乐龄“益书房”,书香融入银发族日常》
栏目主编:邢晓芳
来源:作者:文汇报 许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