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钟瑞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回顾五年历程,新乡市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抓好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应对汛情、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一系列事关新乡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实现突破,现代化新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该市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市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今年有望突破3700亿元,人均GDP今年有望突破60000元;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8.3:42.9:4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31929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5%,较“十三五”末提高3.57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5%,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2024年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66位、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72位。超常规推进中原农谷建设,形成了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生态。河师大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上海交大(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投入运行,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20%、124%。
链群能级持续提升。该市坚持把做强重点产业链群、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现代化新乡的关键任务,加速培育壮大“8大优势产业+17条重点产业链+N个细分领域”,链群规模占全市产业规模80%以上,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200多家、居全省第3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新增91个智能工厂(车间),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中心城区提质发展,新建雨污管网208公里,新增城市绿道85.6公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单产、总产增幅均居全省首位;“三通一规范”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域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盘活70多亿元沉睡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加快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国资集团资产规模超1400亿元,获双“AAA”评级;“四方合作、市县联动”“长封一体化”等创新模式,先后入选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高标准建设中国(河南)自贸区新乡联动创新区,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获批中国(新乡)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4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5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各类经营主体约64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46.5%。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该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连续四年实现改善,改善率居全省前列。国家、省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跃升至80%以上,创历史新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约36万亩,水土保持率达到96%。成功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16家。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累计达1384亿元,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累计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资金22.6亿元,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0.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万人。新改建中小学200余所,新增学位9万余个,全市高校(校区)数量达到14所。
展望“十五五”,我们充满信心,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锚定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加快推进制造业强市、农业强市、科教强市、交通强市、文旅强市建设。钟瑞括表示。
河南法治报记者 穆黎明 实习生 卢一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