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被拐 13 年在小摊吃煎饼,突然说道:这是我母亲的味道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是我母亲的味道。”

二十二岁的李明轩看着手中的煎饼,对摊主轻声说道。

五十多岁的女人手中的铲子“啪”地掉在地上,瞪大眼睛盯着面前这个年轻人。

“你...你说什么?”

声音在颤抖。

十三年前,九岁的男孩在放学路上消失。

十三年后,一个煎饼摊前,两个陌生人的对话即将揭开一段被时光掩埋的往事。



01

2011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城中村里的槐花开了,白色的花串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

王秀英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

她先烧水和面,然后调制煎饼的酱料。

甜面酱、蒜蓉酱、辣椒酱,每一样都有自己的比例。

最关键的是甜面酱里要多加一勺,再放一点点白糖提鲜,这是她多年摸索出来的秘方。

调好酱料,她就开始准备配菜。

韭菜要洗得干干净净,切得细细碎碎。

豆芽菜要用开水焯一下,去掉生涩味。

榨菜丝、酸萝卜丝、肉松,每样都装在不同的小盒子里。

等到六点钟,她就推着煎饼车出门了。

摊位就在家门口的街角,一个不到两平米的小地方。

她在这里支起煎饼鏊子,点燃液化气,开始一天的生意。

九岁的李明轩总是睡到七点才起床。

他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背着旧书包,跑到母亲的煎饼摊前。

“妈,我要一个煎饼。”

“加鸡蛋不?”

“加。”

王秀英熟练地在鏊子上摊开面糊,打了一个鸡蛋在上面。

鸡蛋在热面饼上滋滋作响,香味顿时弥漫开来。

她撒上榨菜丝和韭菜,刷上秘制的甜面酱,卷起来递给儿子。

“慢点吃,别烫着。”

明轩咬了一口,热气从嘴里冒出来。

“真香。”

他总是这样夸奖母亲的手艺。

王秀英笑了笑,摸摸儿子的头。

“快去上学吧,别迟到了。”

明轩点点头,拿着煎饼跑向学校。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三年。

自从明轩上小学后,母亲就开始做煎饼生意。

父亲常年在外地的工地上干活,很少回家。

一年也就春节的时候能见上一面。

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虽然清苦,但也算安稳。

明轩放学后总是先跑到煎饼摊。

他会帮母亲递鸡蛋,洗韭菜,收拾桌子。

有时候客人多了,他还会帮忙喊“谁的煎饼好了”。

王秀英看着儿子忙前忙后,心里既心疼又欣慰。

“轩轩,你去写作业吧,这里妈妈来就行。”

“我写完了。”

明轩总是这样说,其实作业还没动笔。

王秀英知道,但也不戳破。

她觉得儿子能陪在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傍晚收摊后,母子俩一起回家。

王秀英会给明轩做一个特别的煎饼。

多加肉松,多放鸡蛋,酱料也比平时多一些。

“这是妈妈的独家配方,别的地方吃不到。”

明轩总是吃得很香,连渣都不剩。

“妈妈做的煎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这句话明轩说了无数遍,每次王秀英都会笑得眼睛弯弯的。

2011年4月15日,这一天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明轩照例在煎饼摊吃了早餐,背着书包去上学。

王秀英照例在街角支起摊子,开始一天的生意。

上午的客人不多,大多是附近的上班族。

他们匆匆忙忙买个煎饼,边走边吃。

中午时分,学校放学了。

王秀英开始准备明轩的午餐煎饼。

她特意多打了一个鸡蛋,多放了肉松。

可是等了很久,明轩都没有出现。



“可能是老师拖堂了吧。”

王秀英这样想着,继续等待。

下午两点,还是没有明轩的身影。

王秀英开始有些担心。

她收起摊子,往学校方向走去。

路上遇到几个明轩的同学。

“你们看到明轩了吗?”

“没有啊,他今天没来上学。”

王秀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她加快脚步跑向学校。

找到明轩的班主任,得到的回答是:明轩今天确实没有到校。

王秀英慌了。

明轩从来没有逃过学,更不会无故不回家。

她开始在附近的街道寻找。

网吧、游戏厅、小卖部,每一个明轩可能去的地方她都找了。

没有,哪里都没有。

傍晚时分,王秀英报了警。

警察很快赶到,询问了详细情况。

“孩子是在什么地方走失的?”

“我也不知道,他早上去上学,中午就没回来。”

“有没有和谁发生过矛盾?”

“没有,明轩很乖,从不惹事。”

警察开始调取附近的监控录像。

在学校门口的摄像头里,他们看到了明轩最后的身影。

上午八点半,明轩背着书包走进校门。

中午十一点半,明轩又从校门走出来。

他沿着熟悉的回家路线走着。

在离家还有两个街区的地方,监控画面显示明轩停了下来。

一个戴着帽子的男人走向他,和他说了几句话。

明轩似乎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跟着那个男人走了。

从此,明轩就消失在了监控画面中。

王秀英看着监控录像,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的轩轩,我的轩轩...”

她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绝望。

接下来的几天,警方展开了大规模搜寻。

整个城中村,附近的公园、河边、废弃建筑,每一个角落都搜遍了。

没有找到明轩,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那个戴帽子的男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王秀英每天都在街上寻找。

她拿着明轩的照片,逢人就问:“你见过这个孩子吗?”

大多数人摇摇头,表示没见过。

有些好心人会安慰她:“别着急,孩子一定会找到的。”

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也在一点点消失。

02

一个月后,警方告诉王秀英,这很可能是一起拐卖儿童案件。

那个戴帽子的男人是人贩子,明轩已经被带到了很远的地方。

王秀英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晕倒在地。

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九岁的明轩,那么小,那么乖,怎么就被人拐走了?

从那时起,王秀英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路。

她在网上发布寻人启事,在电线杆上贴寻人广告。

她联系了各种寻子组织,加入了无数个寻亲群。

每一条可能的线索,她都会亲自去查证。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也不会放弃。

煎饼摊依然在街角。

王秀英每天还是凌晨四点起床,和面、调料、准备配菜。

但她做煎饼的时候,眼睛总是看着路的尽头。

她在等明轩回来。

她相信,只要煎饼摊还在这里,明轩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轩轩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煎饼了。”

她经常这样对邻居说。

“等他回来,我一定要给他做最好吃的煎饼。”

邻居们都很同情她,但也都知道,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回来的希望太渺茫了。

可王秀英从来不放弃。

她把明轩的房间保持原样。

书桌上还放着他的作业本,墙上还贴着他的奖状。

床上的被子每天都叠得整整齐齐。

“万一轩轩回来了,看到房间乱糟糟的,该多伤心啊。”

王秀英总是这样说。

时间慢慢流逝。

2012年,2013年,2014年...

一年又一年,明轩始终没有音信。

王秀英的头发开始花白,脸上也有了皱纹。

但她做煎饼的手艺却越来越好。

甜面酱的比例,韭菜的切法,鸡蛋的火候,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她希望当明轩回来的时候,能吃到更好吃的煎饼。

李明轩被人贩子带走的那一天,他完全不知道即将面临什么。

那个戴帽子的男人对他说:“小朋友,你家的小狗跑到我家院子里了,你能帮我把它赶出来吗?”

九岁的明轩很善良,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跟着那个男人走了几分钟,明轩发现越走越远,离家越来越远。

“叔叔,狗狗在哪里?”

“马上就到了。”

男人的声音有些急躁。

明轩开始觉得不对劲,他想要回去。

“叔叔,我要回家了,妈妈在等我吃饭。”

“不行,必须先帮我把狗赶走。”

男人一把抓住明轩的手臂,力气很大。

明轩想要挣脱,但根本挣不开。

“妈妈!妈妈!”

他开始大声呼喊。

男人迅速捂住他的嘴,把他拖进了一辆面包车。

车里还有另一个男人,正在发动引擎。

明轩被塞进车后座,嘴被胶带封住,手脚也被绑了起来。

面包车很快驶离了城中村。

明轩透过车窗看着熟悉的街道越来越远,心里满是恐惧。

他想妈妈,想家,想那个温暖的煎饼摊。

车子开了很久很久。

从白天开到黑夜,又从黑夜开到白天。

明轩饿得发慌,嗓子干得冒烟。

人贩子偶尔会给他一点水和面包,但从不和他说话。

第三天,车子终于停了。

这里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四周都是大山,看不到尽头。

明轩被带进了一户农家。

这家的男主人叫张大根,四十多岁,没有娶到媳妇。

他花了五千块钱从人贩子手里买下了明轩。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儿子了。”

张大根对明轩说。

“我不是你儿子,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

明轩拼命反抗。

张大根也不生气,只是摇摇头。

“这里离你家有几千里路,你走不回去的。”

“好好在这里生活吧,我不会亏待你的。”

明轩被关在一间小屋里。

门窗都被锁得死死的,根本逃不出去。

第一个星期,明轩每天都在哭。

他想妈妈,想煎饼摊,想那个温暖的家。

张大根给他送饭的时候,他总是问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回家?”

“这里就是你的家。”

张大根总是这样回答。

一个月后,明轩试图逃跑。

他趁张大根下地干活的时候,翻墙跑了出去。

但这个山村四面环山,根本找不到出去的路。

在山里转了一整天,明轩又累又饿,最后还是被张大根找到了。

“你跑不掉的,这里的路只有我们本地人才知道。”

张大根把明轩带回家,给他上了药,包扎了伤口。

“以后别再乱跑了,山里有狼,会吃人的。”

03

从那以后,明轩老实了很多。

他知道短时间内是回不去了,只能先在这里生活。

张大根对他还算不错。

管吃管住,不打不骂,就是要求他帮忙干农活。

明轩年纪小,干不了重活,就帮忙喂鸡、割草、晒粮食。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明轩的来历,但没人多管闲事。

在这个偏远的山村,买个孩子当儿子是很常见的事。

明轩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家,忘记过妈妈,忘记过那个煎饼摊。

每天晚上,他都会想起妈妈做的煎饼。

那个特殊的味道,甜面酱的香浓,韭菜的清香,还有鸡蛋的鲜美。

这些记忆是他在这个陌生地方唯一的慰藉。

三年后,明轩十二岁了。

他长高了很多,也壮实了很多。

张大根开始教他更多的农活。

犁地、播种、施肥、收割,样样都要学。

明轩学得很快,也很认真。

不是因为他喜欢农活,而是因为他想变得更强壮。

只有强壮了,才有机会逃跑,才有可能回到妈妈身边。

十五岁那年,张大根突然病倒了。

是肺结核,在山村里这是要命的病。

张大根躺在床上,咳血不止。

明轩照顾了他三个月,但还是没能救回他的命。

张大根死前拉着明轩的手说:“孩子,我对不起你,没能给你找到回家的路。”

“这里有点钱,你拿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明轩看着张大根的眼睛,心情很复杂。

这个男人买下了他,让他离开了家。

但这些年来,也确实把他当儿子看待。

“我会为你守孝的。”

明轩对张大根说。

这是他能做的最后一件事。

张大根死后,明轩在山村又待了一年。

他帮张大根料理了后事,整理了家产。

十六岁生日那天,明轩决定离开这里。

他要去寻找回家的路。

山村的老人给他指了路,告诉他怎么走出大山。

明轩背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寻家之路。

走了三天三夜,他终于走出了大山。



来到了一个小县城。

这里比山村繁华很多,但和他记忆中的家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明轩在县城里找了一份工作。

在一家餐厅里刷盘子,每天工资二十块钱。

老板给他提供食宿,条件虽然艰苦,但明轩很满足。

至少他重新回到了现代社会。

在餐厅工作的时候,明轩学会了很多菜的做法。

但最让他关注的还是煎饼。

这家餐厅也有煎饼,但味道和他记忆中的完全不同。

面糊太厚,酱料太咸,完全没有妈妈做的那种香味。

“师傅,能教我做煎饼吗?”

明轩问餐厅的主厨。

“这有什么难的,你看着我做几遍就会了。”

主厨很爽快地答应了。

明轩认真学习了煎饼的制作方法。

和面的比例,摊饼的技巧,调料的搭配。

但做出来的煎饼,还是没有妈妈的味道。

明轩知道,关键在于调料。

妈妈有自己的秘方,别人是学不会的。

在县城工作了两年,明轩攒了一些钱。

十八岁那年,他决定到更大的城市去。

也许在大城市里,能找到回家的线索。

他来到了省城,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明轩找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

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这份工作让他对这个城市的每一条街道都很熟悉。

他暗暗希望,有一天能在某条街道上找到回家的路。

业余时间,明轩会在网上搜索寻人信息。

他记得自己的真名叫李明轩,妈妈叫王秀英。

但网上的信息太多了,他找不到和自己相关的。

而且他对家的具体地址记得不太清楚了。

只记得是一个城中村,有一个煎饼摊。

这样的描述,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找到家人?

二十岁那年,明轩换了一份工作。

他开始做外卖员。

这份工作收入更高,也更自由。

最重要的是,他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食物。

在送外卖的过程中,明轩品尝过无数种煎饼。

山东煎饼、天津煎饼果子、东北煎饼,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没有一种能唤起他对家的记忆。

妈妈做的煎饼是独一无二的。

那个味道深深印在他的心里,成为他回家的唯一线索。

时间过得很快。

明轩在省城已经生活了四年。

他有了自己的小出租屋,有了稳定的收入。

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家人。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送外卖,他都会留意街边的煎饼摊。

希望能在某个转角遇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希望能再次闻到那个独特的香味。

但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

二十二岁生日那天,明轩收到了一个工作调动的通知。

公司要派他到另一个城市工作。

那个城市的名字让他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明轩没有犹豫,立即答应了调动。

反正在哪里都是漂泊,也许换个地方会有新的机会。

2024年10月,明轩来到了新的城市。

这里比省城小一些,但也很繁华。

最让明轩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城市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街道的布局,建筑的风格,甚至空气中的味道,都让他觉得熟悉。

“也许是错觉吧。”

明轩这样想着,开始了新的工作。

他依然是外卖员,依然每天在街道上穿梭。

但这次不同的是,他开始认真观察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那种熟悉感越来越强烈。

有时候路过某个地方,他会莫名其妙地停下来。

仿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曾经在这里有过重要的记忆。

04

一个月后,明轩发现了一条老街。

街道不宽,两边都是低矮的民房。

这里和他记忆中的城中村很像。

明轩开始频繁地在这条街上送外卖。

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店铺,每一户人家。

希望能找到什么线索。

某天傍晚,明轩闻到了一股香味。

是煎饼的香味。

他循着香味走去,在街口发现了一个煎饼摊。

摊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头发花白,神情有些憔悴。

但她做煎饼的手法很熟练,动作很利索。

明轩站在远处观察了一会儿。

这个女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她的背影,她的动作,甚至她说话的声音,都让明轩觉得似曾相识。

“要一个煎饼吗?”

女人注意到了站在那里的明轩。

“好的。”

明轩走上前去。

女人开始在鏊子上摊面糊。

她的动作很自然,很流畅。

明轩仔细观察着她调酱料的过程。

甜面酱、蒜蓉酱、辣椒酱。

比例和他记忆中的很像。

特别是甜面酱,她放得比别的摊子多一些。

“加鸡蛋吗?”

“加一个。”

女人打了一个鸡蛋在面饼上。

鸡蛋在鏊子上滋滋作响,香味顿时弥漫开来。

这个声音,这个香味,让明轩的心跳加速。

好熟悉,太熟悉了。

女人撒上韭菜和榨菜丝,刷上甜面酱。

最后把煎饼卷起来,用纸包好递给明轩。

“五块钱。”



明轩付了钱,拿着煎饼走到一边。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闻着煎饼的香味。

这个味道...

明轩咬了一口煎饼。

瞬间,他的眼睛湿润了。

这个味道,和他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甜面酱的比例,韭菜的切法,鸡蛋的火候。

每一个细节都和十三年前妈妈做的煎饼一样。

明轩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他不敢相信,不敢确定。

也许只是巧合,也许只是口味相似。

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

但那个味道如此真实,如此深刻地唤起了他的记忆。

从那天起,明轩每天都来这个煎饼摊。

他仔细观察着这个女人。

她的长相,她的声音,她的习惯。

越观察,明轩越觉得熟悉。

特别是她的眼睛。

虽然有了皱纹,虽然有了沧桑,但那双眼睛的形状和神韵,和他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明轩开始试探性地和她聊天。

“大姐,您在这里摆摊多久了?”

“十几年了吧。”

女人一边做煎饼一边回答。

“十几年?那您一直住在这附近吗?”

“是啊,我家就在前面那条街。”

明轩的心跳又加速了。

“您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女人的手停了一下,眼神变得黯淡。

“就我一个人了。”

“以前有个儿子,十几年前丢了。”

听到这句话,明轩的手开始颤抖。

他努力保持镇定,继续问道:“多大的孩子?”

“九岁,上小学三年级。”

“叫什么名字?”

女人看了明轩一眼,似乎觉得他问得太多了。

但还是回答了:“李明轩,小名叫轩轩。”

明轩差点没站稳。

这个女人说的每一个细节,都和他的记忆完全吻合。

她就是自己的妈妈王秀英。

十三年了,他终于找到了家。

但明轩不敢直接相认。

万一认错了怎么办?

万一妈妈不认他了怎么办?

十三年过去了,他的样子早就变了。

从九岁的小男孩变成了二十二岁的青年。

妈妈怎么可能认得出来?

明轩决定继续观察,继续试探。

他每天都来买煎饼,每天都和王秀英聊几句。

渐渐地,他了解了妈妈这十三年的生活。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做煎饼生意。

一直在这里等着儿子回来。

房间保持原样,煎饼摊从未换过地方。

“万一轩轩回来了,找不到妈妈怎么办?”

王秀英经常这样说。

明轩听到这些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妈妈这十三年是怎么过来的?

一个人守着煎饼摊,一个人承受思念的痛苦。

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希望。

明轩恨不得立刻告诉她:“妈,我回来了。”

但他还是忍住了。

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自然的机会。

王秀英也开始注意这个每天来买煎饼的年轻人。

他总是一个人来,总是要加鸡蛋的煎饼。

吃煎饼的时候很专注,很享受。

不像其他年轻人那样匆匆忙忙。

“这个孩子真像我家轩轩。”

王秀英有时候会这样想。

“如果轩轩没有丢,现在也应该这么大了吧。”

但她不敢多想。

05

十三年了,这样的念头她有过无数次。

每次看到年龄相仿的男孩,她都会想起自己的儿子。

但每次都是失望。

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

时间一天天过去。

明轩和王秀英的对话越来越多。

他们谈论天气,谈论生意,谈论这个城市的变化。

但都小心地避免涉及过于私人的话题。

明轩了解到,王秀英确实一直在寻找儿子。

这些年来,她从未放弃过。

电视台的寻人节目,网上的寻亲平台,民间的寻子组织。

每一个可能的渠道她都试过。

但始终没有儿子的消息。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保护好我的轩轩。”

王秀英有一次对明轩说。

“那天中午,我在摊子上等他回来吃煎饼。”

“等了很久都没等到,我就知道出事了。”

“如果我去学校接他就好了,如果我多留意一点就好了。”

王秀英的眼睛红了。

明轩看着妈妈自责的样子,心如刀绞。

“大姐,您别这样想,这不是您的错。”

“孩子一定还活着,一定会回来的。”

“您要相信,他在某个地方也在找您。”

王秀英抬头看着明轩,眼中有了一丝光亮。

“你真的这样觉得吗?”

“我确定。”

明轩坚定地说。

“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妈妈的。”

“特别是您做的煎饼这么好吃,他一定忘不了这个味道。”

王秀英笑了,那是明轩见过的她最灿烂的笑容。

“轩轩小时候也是这样说的,说妈妈做的煎饼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明轩的心里暖暖的。

妈妈还记得,还记得他说过的话。

十三年了,她什么都记得。

又过了一个星期。

明轩每天的生活变得很规律。

白天送外卖,傍晚来煎饼摊。

他和王秀英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像母子,又像朋友。

王秀英也很喜欢这个年轻人。

他有礼貌,会聊天,还经常帮她收拾摊子。

“这孩子真好,就像我家轩轩一样懂事。”

王秀英经常这样想。

这天傍晚,明轩照例来买煎饼。

王秀英正在给另一个客人做煎饼,明轩就在旁边等着。



他看着妈妈熟练的动作,心里满是温暖。

十三年了,妈妈还在做煎饼。

还在这里等着他回来。

这份坚持,这份爱,让明轩深深感动。

“好了,轮到你了。”

王秀英做完那个客人的煎饼,转过身来。

“还是老样子?”

“嗯,加鸡蛋。”

王秀英开始在鏊子上摊面糊。

今天的面糊特别好,摊得很薄很匀。

她打了一个鸡蛋在上面,鸡蛋液迅速凝固。

撒上韭菜和榨菜丝,刷上甜面酱。

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熟练,那么自然。

明轩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强烈的冲动。

他想叫一声“妈妈”,想告诉她“我是轩轩”。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王秀英把煎饼卷起来,递给明轩。

“小心烫。”

这句话她每次都会说,就像十三年前一样。

明轩接过煎饼,咬了一口。

熟悉的味道在口中绽放。

甜面酱的浓郁,韭菜的清香,鸡蛋的鲜美。

还有那一点点白糖提出的鲜味。

这是妈妈的独家秘方,这是家的味道。

明轩忍不住了。

十三年的思念,十三年的寻找,在这一刻爆发。

他看着王秀英,眼中含着泪水。

接着明轩的话让王秀英手中的铲子“啪”地掉在地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