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有个金在吉教授,他带着三件从朝鲜半岛出土的文物站上讲台,说了句让全场人都愣住的话——“韩国人的祖先,可能来自中国。”
他手里拿的,是一枚刻着“乐浪太守印”的铜印、一块写着“卒于平壤”的东汉墓碑、还有几枚来自战国时期的燕国刀币。
这三个考古文物,直接把韩国传统史叙事炸出个大洞。它们证明,汉朝曾在朝鲜半岛设郡治政,中原文化和制度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烙印。
![]()
金在吉的讲座视频一上传网络,评论区立马炸锅。有人质疑教授“削弱民族自豪感”,也有人称赞他“敢讲真话”。韩国主流的民族叙事里,强调的是五千年独立历史和“檀君神话”的精神根基。而金教授的研究,却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走向。
于是,围绕“韩国人的祖先是谁”,一场学术风暴正式拉开帷幕。
三件铁证
我们先从那枚铜印说起。这块巴掌大的“乐浪太守印”是2000多年前西汉政府在朝鲜半岛设郡治县的“官印”,也就是中央政府给地方官的任命证书。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西汉武帝在公元前108年设立乐浪郡,范围涵盖今天朝鲜半岛的北部。那时的半岛并非“独立王国”,而是汉朝的边疆行政区。
![]()
考古队在今平壤一带挖出了大量汉式建筑、简牍文书、陶器,活脱脱一座“小长安”的模样。要知道,简牍可是古代的“办公文档”,写的内容从税收到徭役,一应俱全。决定这些的当然是从中国派过来的官员。
接着是刘茂墓碑。这块碑上写:刘茂生于中原,卒于平壤,官至“属国都尉”。刘茂本是汉朝官员,被派到乐浪地区任职。
![]()
全罗南道出土的战国刀币,来自燕国,是战国时期的“人民币”,如今出现在朝鲜半岛南部,这说明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就已经和古朝鲜有贸易往来了。
首尔国立博物馆曾给过数据,在韩国发现的中国古钱币中,战国刀币占了17%。也从侧面证实了早期东亚商贸网络的“经济链”。
所以说,这三件文物是历史留下的指路牌,指向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事实,朝鲜半岛在古代,曾是中原文明的延伸地带。
![]()
血缘密码
当然,光靠文物说话,还不够扎实。金教授的“老家论”,还有生物学这把“放大镜”撑腰。
檀国大学的金旭教授,找了185名韩国人做DNA检测,结果发现他们的基因序列,有40%跟中国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相似。
《自然》杂志2021年的一篇基因组论文也指出,东亚民族的形成,是几次大规模迁徙的结果。尤其是华北农耕族群,不仅扩散了农业技术,还留下了基因“足迹”。
![]()
这直接打脸了韩国部分学者坚持的“阿尔泰语系起源说”。金教授认为,这一说法过于理想化,忽略了朝鲜半岛早期族群的多样性。
实际上,韩民族更像是一锅“拼盘”,一半是本地采集狩猎部落,一半是从中原南下的农耕移民。
今天的韩语里,汉字词占比超过60%。比如“总统”“议会”“法律”这些词,结构上跟中文如出一辙。尽管世宗大王在15世纪创制了谚文,但直到20世纪,韩文书信、官文、法律文书中,汉字一直是“刚需”。
![]()
文化上,李氏朝鲜对明朝的模仿也到了“整容级别”。六曹制、科举考试,甚至连皇宫的礼仪、宗庙的音乐,都照搬明朝。有人说这是“事大主义”,但从心理层面看,其实更像是文化认同的“自我归属感”。
比起日本的“选择性吸收”,朝鲜更像是个“明粉”。这种“小中华思想”,不是自卑,而是一种文化寻根。
![]()
历史争议
当金教授把这些证据摆上讲坛,掌声倒是有,但争议更大。
《朝鲜日报》直接质疑他的动机:“历史研究,是否应该牺牲民族自豪感?”这句反问反映了韩国民族主义逻辑。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时代推行“去汉化”政策,韩国的历史教育就有意强调“独立自主”,比如废除汉字教育、强化檀君神话,这些都在塑造一种“我们不是他们”的文化隔离。
所以金教授的研究,不只是学术议题,更是身份挑战。
![]()
民调显示,65%的韩国人认为“历史研究应该服务民族精神”。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便历史证据确凿,依然有很多韩国人选择“视而不见”。
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的一些教授认为,这些文物可能只是贸易交换或战利品,不能作为“统治证据”。他们强调,单一证据不能推翻整个历史叙事。
但也有支持金教授的声音。庆北大学的一批年轻学者认为:“历史不是神话的仆人。”他们主张用更多考古学和基因学工具,重建真实的历史版图。
![]()
国际上不少历史学家倒是挺淡定。比如,美国在独立战争后依然保留英国的法律制度,法国战后也直面维希政权的黑历史。历史不是用来“遮丑”的,而是国家成熟的标志。
中韩之间也有合作的苗头。吉林大学和首尔大学联合发起了“东北亚考古项目”,共同建设甲骨文数据库,这些跨国研究,正在悄悄打破偏见的墙。
金教授提出的“中原祖源说”并不是为了颠覆谁的身份,而是希望大家别在民族主义的滤镜下看历史。
![]()
三件文物、一个基因序列、还有一套汉式制度,拼起来的是一部东亚的文明交融史。朝鲜半岛不是“孤岛”,它一直在接受、吸收、再创造。
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也没有绝对的“纯血”。与其纠结“我们是不是中国人的后代”,不如问一句:“我们从哪儿来,对今天的我们意味着什么?”
参考信息:古代朝鲜半岛的本色与渊源——新京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