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8日上午,投资650万元建成的区级老年活动中心正式启用。20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有康体保健功能、文体教培功能、保障服务功能3大功能区,从健康监测到精神慰藉,全方位填补了区级老年活动设施的空白。
![]()
活动当天,舞龙表演热闹开场,锣鼓声起,乡音袅袅。婺剧经典唱段接连登台,台下银发观众的眼神倏然亮了,有人跟着轻拍膝盖,有人低声哼唱。一场热闹温馨的游园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
这不是孤例,类似热闹的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发生在金东——从“一碗热饭”的暖心保障,到“一座难求”的老年学堂;从居家养老的“刷脸服务”,到银色人才的“退而不休”……近年来,金东区始终聚焦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兜底线、保基本、增普惠为重点,以养老服务“爱心卡”为主要抓手,持续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养老服务新格局,逐步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有依
从“一碗饭”到“一张网”的体系再造
“两元钱就能吃上热乎饭,有荤有素还软烂合口,现在的日子过得真舒服。”曹宅镇78岁的独居老人李大爷,每天中午都会准时收到曹宅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沐阳护理院)配送的营养午餐。香菇鸡块搭配清爽时蔬,再配上一碗温润的冬瓜汤,这份由政府补贴、专业机构配送的午餐,正是金东区助餐服务的缩影。
![]()
“一碗饭”背后,是金东精心编织的三级养老网络。近年来,金东累计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53家,其中独立开伙的老年食堂161家,助餐点292家,构建起“中央厨房+村社配送+独立开伙”的助餐网络,日均服务就餐1.2万人次,实现75周岁以上老人助餐服务全覆盖,最小养老服务单元实现100%覆盖,15分钟便民养老生活圈已然成型。
![]()
机构养老的提质升级,让专业照护触手可及。16家养老机构中,10家采用“公建民营”模式,62.5%的占比让公益属性与市场效能实现双赢。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256张专区床位,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25.8张的配置,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特殊老年群体筑起专属守护。
![]()
科技赋能让养老服务更具温度。金东区以社保卡为载体,创新推出刷卡、刷脸、刷码等多元认证方式,将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六助”服务精准送达1万余名失能失智、高龄老人身边。374个“1+4+N”包联团队与5家专业养老机构联动,形成“专业力量为主、包联力量为辅”的服务队伍,今年已累计开展服务400余万次,发放困难老年人爱心积分100余万分。医养融合的深度推进更让健康保障无死角,乡镇卫生院进驻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率超90%,提供慢性病检查、健康讲座、家庭病床等服务,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
![]()
农村养老模式的迭代升级,让乡村夕阳同样绚烂。30余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多功能改造,“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的“五统五分”模式,兼顾了老人的生活习惯与情感需求。“福康通”“爱益生”等优秀涉老服务企业的引入,与本土企业形成合力,实现上门服务村社覆盖率100%。党员公益日活动中,村党员每月15日集中为老人服务;文旅、残联、团委等多部门资源整合,让卫生清洁、文化娱乐、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走进乡村,让农村老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全方位照料。
学无涯
“15分钟学习圈”照进现实
10月27日,区老年大学老干部施光南合唱团登上“银耀助共富 八婺颂金秋”老年嘉年华合唱舞台,凭借嘹亮歌声斩获一等奖;10月25日,八段锦提高班在第三届赤松子导引术交流赛中崭露头角,荣获集体项目银奖;今年“浙BA”比赛现场,太极扇班学员的精彩表演,更成为赛场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除了学业与荣誉的收获,校园里的温情更让人动容。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是区老年大学不变的约定。烛光摇曳中,大家唱着生日歌、分享蛋糕,聊聊课堂趣事、谈谈生活感悟,陌生的距离渐渐消融。“不仅要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在这里,学习早已超越了知识传授本身,让养老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养身’,更让我们在求知中收获成长,在陪伴中感受温暖。”学员傅丹说。
![]()
“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地域限制,即使行动不便,也能参与学习。”二级残疾的刘阿姨坐着轮椅,在丈夫的陪伴下,每周五准时出现在光南社区老年学堂的音乐班。从最初的忐忑试探到如今的自信歌唱,老年学堂让她的晚年生活绽放光彩。
这份从单纯“养身”向“养心”“养志”“养情”的拓展,源于金东区精心打造的“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11家镇级老年学校扎根集镇,200余家村社老年学堂遍布城乡,形成了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老年教育网络。在这里,学习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而是老年人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
“点单式”课程设置让老年学习更具吸引力。每学期开课之前,工作人员都会充分征集学员意向,根据需求调整课程内容。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智能手机应用、健康养生等课程应有尽有,既满足了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又贴合时代发展趋势。老年教育的意义,早已超越知识传授本身。它是老年人社交互动的平台,也是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
为有力
银发人才续写人生华章
“调解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需要法律之外的共情与智慧。”退休法官俞国强的这句话,道出了他退休后“重新上岗”的初心。2019年,从金东区人民法院退休的俞国强,成立了“俞国强调解工作室”,近三年来,成功调解各类案件1805件,荣获“浙江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他毫无保留地将调解技巧传授给年轻法官,用“传帮带”为多元解纷机制注入银发力量。
![]()
在金东,像俞国强这样的银色人才还有很多。金东以“识才、用才、兴才”全链条发力织密人才网,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组建行业银色人才库,精准掌握280余名行业领域特色人才信息,培育出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银色人才代表人物。为进一步增强银色人才队伍的凝聚力,金东区积极打造老党员“家—队—室”体系的建设,形成了区、镇街、村社的三级贯通服务圈,让银色人才从“单点作战”向“团队发力”升级。
在塘雅镇,“银青护苗”老党员工作室另有一番天地。工作室的40余名“五老”成员,针对当地快递物流行业集聚的特点,打造“卡娃成长营”,为卡车司机子女提供一站式服务。工作室骨干成员、市文物局退休干部黄平自费3万元组建书画屋,连续5年利用暑期、周末为小朋友免费授课,服务8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传承优秀文化。
![]()
东华社区也组建老党员先锋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银龄智慧和力量,面对群众期盼的小区电梯更新项目,东华社区老党员先锋队负责35户业主意见征询,每个楼道明确责任人,通过答疑解惑、凝聚共识,推动34台超龄电梯更新和1台电梯加装,成功破解了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让居民安心乘坐电梯。
![]()
这些银色人才,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领域发光发热。他们用行动证明,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段精彩旅程的起点。在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过程中,他们实现了自我价值,收获了成就感与幸福感,成为金东区老年群体的鲜活榜样。
乐有伴
文化养老点亮精神原野
重阳节前夕,“巧手串珠 扮靓生活”DIY手工活动在机场公园举行,老人们亲手将圆润饱满的红木珠编织成精美手串,在动手动脑中收获快乐与成就感。67岁的王应莲捧着手工作品自豪地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有一份小小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
文化养老的深入推进,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金东区联动12家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定期开展助老敬老活动。“敬老月”系列活动、养老服务“爱心卡”集市等50余场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从戏曲表演到手工制作,从健康义诊到游园活动,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满足了老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互动中增进感情。
![]()
在区社会福利中心,下午的非洲鼓课程鼓点欢快。88岁的陈奶奶笑着说:“周一手势舞、周三电影、周五戏曲,比退休前还忙!”这里不仅是养老机构,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乐园”——子女探亲可暂住,亲情在院墙内外自由流动。作为中高端养老示范标杆,区社会福利中心不仅让192名特困老人享受同等优质照护,更以非洲鼓、手势舞、戏曲欣赏等丰富课程,让养老从生存照护升华为品质生活。
![]()
除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各类功能场所也为老年人日常娱乐提供了便利。金东区紧密结合老年群体实际需求,精心打造文体活动空间:书画室里,老人们挥毫泼墨、切磋技艺;舞蹈室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大家翩翩起舞;阅览室里,老人们沉浸在书的海洋,汲取知识养分;茶艺室里,三五好友围坐,品茶聊天、畅谈人生。这些场所成为老年人的快乐天地,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实而有滋味。
重阳佳节,既是对尊老敬老传统的传承,更是对金东养老工作的检阅。岁月流淌,温情永驻。温情背后,是金东区从物质保障到精神滋养,从专业照护到自我实现,全链条机制构建起覆盖城乡、普惠可及的养老服务体系,更是金东对老年群体的深情关怀,对养老事业的不懈追求,以及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作者丨楚千会 来源丨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