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此举正确!
![]()
2025年10月,国际奥委会要求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暂停在印尼举办任何赛事。
起因却只是6张签证——印尼政府拒绝向参加雅加达世界体操锦标赛的以色列运动员发放入境签证。
国际奥委会的制裁堪称雷霆万钧:终止与印尼就未来奥运会等赛事的全部对话,并建议全球体育组织暂停在印尼办赛。这意味着印尼的2036年奥运申办梦基本破碎,已敲定的赛事也纷纷撤离,经济损失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
![]()
面对如此“封杀”,印尼政府的回应却风轻云淡。
青年与体育部长埃里克·托希尔在社交平台表态,印尼将继续在全球体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司法部长马亨德拉更是明确表示,拒签是对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主权的抗议。
![]()
耐人寻味的是,这已是历史重演
1963年,国际奥委会就曾因印尼拒绝以色列和台湾地区代表团参加1962年亚运会而对其进行制裁。当时中国官方发表声明,指责国际奥委会在“美帝国主义分子布伦戴奇的操纵下”做出“反动的决定”。而印尼当时的回应与如今如出一辙:计划组织“新兴力量运动会”以摆脱帝国主义控制。
国际奥委会声称其行动是为捍卫《奥林匹克宪章》中“体育不应受政治歧视”的原则。然而,这一原则的适用性在现实中却显得格外“灵活”。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因俄乌冲突被禁赛,而以色列运动员却能以国家名义参赛。2019年马来西亚拒签以色列运动员仅获口头警告,而印尼却遭全面封杀。
这种“双重标准”让人不得不质疑:奥林匹克运动是否真的能够超越政治?
![]()
然而,当规则的执行随着地缘政治的天平时紧时松时,最终为这份“灵活”买单的,从来不是博弈桌上的任何一方。
真正的输家是运动员
以色列体操运动员阿尔乔姆·多尔戈皮亚特因无法参赛,多年训练成果付诸东流。印尼本土运动员也因国际赛事缺失而面临成长困境。国际奥委会声称“运动员不应为政治决策买单”,但现实却是运动员成为政治博弈的直接牺牲品。
![]()
不过,当聚光灯从运动员的遗憾转向国家意志的较量时,印尼早已在这场制裁与反制的棋局中摆出了新阵势。
面对制裁,印尼并非无路可走。
副总统已牵头成立应对小组,拨款1亿美元救助体育产业,并计划与中国、印度等国合办“非国际奥委会认证赛事”。这种“另起炉灶”的策略,与1963年提出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思路惊人相似。
这场冲突的余波仍在扩散,国际组织内部已出现分歧。亚洲体操联合会为印尼辩护,认为签证问题不属于体育组织管辖范围。
而国际体操联合会则因赛事无法举办向印尼提出赔偿要求。
![]()
体育能否真正隔绝政治?但当五环旗与国旗碰撞时,牺牲的永远是那些本该在赛场上闪耀的运动员。
也许,把奥运会政治化,将会导致奥林匹克运动终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