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正在亚洲访问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突然现身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登上停泊于此的“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并发表了一场颇具挑衅意味的演讲。这一幕发生在南海“尼米兹”号航母接连坠机的第二天,时机敏感、信号强烈,成为外界聚焦的焦点。
![]()
一场急于修补军心的“表演”
在甲板上,特朗普面对数百名列队的美军士兵高喊:“如果我们参战,我们就会赢得战争!”此言一出,掌声雷动。台前背景,是两架象征美国海军实力的F/A-18与F-35C战机,舞台上悬挂着醒目的横幅:“以实力求和平——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日本横须贺。”从布景到话语,都传递出一种刻意渲染的战争氛围。
然而这场“壮行式”的背后,却是一连串令人尴尬的事故。就在前一天,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通报称,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和一架F/A-18战斗机在南海执行任务时相继坠毁。短短半小时内,两起事故接连发生,被美媒称为“百年未遇”的巧合。这不仅重创美军士气,也为特朗普此次“临场打气”提供了直接的政治理由。
![]()
“赢得战争”的喊话与失落的底气
特朗普此行表面上是慰问部队、重振军心,实则意在展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存在”。他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没有任何海军能与我们相比,没有敌人敢威胁美国!”这类强硬言辞,与他一贯的“美国优先”叙事一脉相承。
然而,强硬的语气掩盖不了现实的疲态。近年来,美国航母频出故障,“尼米兹”号的坠机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新一代“福特”级航母频繁遭遇技术瓶颈,电磁弹射系统迟迟无法实现稳定运作。对此,特朗普在演讲中甚至开起了玩笑:“我要签行政命令,让航母重新用蒸汽弹射,你们同意吗?”台下士兵的笑声与掌声,掩盖不了背后的无奈。
![]()
借机施压日本,拉盟筑势
比起“军心提振”,特朗普更看重的是政治收益。这场演讲不仅有美军士兵,还特意邀请了刚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同登舰。两人合照、同台讲话的画面,被媒体形容为“新版美日同盟的象征照”。特朗普当场宣布,美国已批准首批F-35配套导弹将在一周内交付日本,并暗示东京应承担更多驻军费用。
“日本每年为美军支付14亿美元的驻军开支,这远远不够。”特朗普的这句提醒,带有明显的施压意味。显然,他希望借此机会重塑美日在亚太的角色分工:美国出政策、日本出前线。对于华盛顿而言,这既是遏制中国的工具,也是一种经济交易。
战争信号背后的政治算计
特朗普的言辞不止停留在“打气”。他多次提及“如果我们参战”,并强调“美国一定会赢”。结合近期美国调派“福特”号航母前往加勒比地区的动向,这一表态被视为对委内瑞拉局势的暗示——甚至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已为可能的军事行动埋下伏笔。
同时,他的“炸成碎片”的激烈表述,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在向中俄等国“隔空示威”。但这种“强硬”更多停留在口头层面。无论是国内经济困境,还是盟友信任度下降,都让美国难以支撑真正的军事冒险。特朗普的讲话更像是一场政治秀,用以掩饰实力衰退与战略焦虑。
![]()
“特朗普式演讲”的老套路
演讲接近尾声时,特朗普照例以轻松的语调博得笑声:“我支持给每位军人加薪——除非你们不想要。”随后,他随着音乐跳起了招牌式的庆祝舞。看似轻松的片段,却将这场“军事仪式”变成了一场政治表演的收尾。
透过这场表演,人们看到的不是“美国的强大”,而是一个急于证明自我的超级大国领导人。特朗普用一句句高调口号掩饰美军的疲态,用一场华丽的秀掩盖美国亚太战略的失衡。但无论是“赢得战争”的宣言,还是“以实力求和平”的口号,都难以掩盖一个事实:美国的海上霸权,正在一步步失去昔日的光泽。
这场在航母甲板上上演的政治戏码,也许能暂时稳住士气,却无法改变现实的趋势——在亚太海域,美国已不再拥有绝对的掌控力。
![]()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