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宁夜市成为打工人的
“深夜食堂”
10月27日22时,在集宁区育才街刚停好车的越丽丽快步走向熟悉的摊位,熟稔地开始点单:“一碗螺蛳粉、两串烤五花肉……”
夜色渐深,育才街的灯光依旧明亮。在各个摊位前,摊主们正手脚麻利地忙碌着:煮串锅里的汤汁咕嘟翻滚,各色食材在沸水中舒展;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撒上孜然粉的瞬间香气迸发;奶茶摊的茶汤氤氲,果糖与牛奶碰撞出甜润的滋味。
“刚加完班,就想吃点热乎的!”越丽丽捧着刚端来的热汤,指尖感受到瓷碗的温度,笑着说:“外卖要等,便利店的速食食品没有烟火气,这里现做现吃的热乎劲,一口下去,一天的疲惫都散了。”氤氲的热气中,她的脸上尽是满足。
![]()
夜市里忙碌的摊主 本报记者 鲍娜 摄
“从主食到小吃,从热饮到凉菜,都是食客们喜欢的口味。”卖煮串炸串的摊主张强一边翻动着肉串,一边笑着介绍,“我们下午五点出摊,卖到凌晨两点,就是想让加班的人能吃上口热饭。”摆摊三年,张强的摊位前常有熟客光顾,“看着老顾客吃得香,我这生意做着也踏实。”张强说。
![]()
穿梭在夜市中,既能看到刚下班的上班族匆匆觅食,也能见到代驾司机趁着间隙补充能量,还有晚归的学生围坐摊位分享趣事。亲民的价格、丰富的品类,让每个晚归的身影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口味。而整洁的摊位排布、规范的垃圾分类、顺畅的通行路线,更让这份市井烟火多了份舒心。近年来,集宁区在规范夜市经营的同时,持续优化摊位规划、强化卫生保障、做好交通疏导,让夜市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市井气息,又变得井然有序。
记者感言:夜市不仅是美食聚集地,它一头连着市民的夜生活需求,一头连着摊主的生计希望,成为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支点。一碗热饭、一份小吃,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夜归人的生活期盼与情感寄托;一盏灯火、一个摊位,不仅解决了部分群体的就业问题,更用最朴实的烟火气,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了温度与活力。
编辑 | 集宁佰事通
来源 | 乌兰察布日报民生专刊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