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62岁的张大妈在小区里和邻居聊天时,一脸惆怅:“肚子总觉得胀,饭量也小了些,是不是到了年纪,肠胃都开始出问题了?”听到要做肠镜,张大妈起初很抵触,“听说做肠镜可遭罪,能不查就不查!”
直到一次小区健康讲座上,医生举了个真实案例,“有位阿姨因为嫌麻烦,拖了三年才检查,没想到早期癌症被拖成了中晚期,后悔莫及。”
这个案例如同一记警钟,勾起了张大妈的警觉。其实,她的故事并不是个例。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肠道每天默默承受着什么?为什么医生总让50岁以上的人定期做肠镜?而这项检查,真的像传言中那样“可怕”吗?
![]()
我国每年近千万人做肠镜,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医生甚至直言:“做一次肠镜,往往能保十年安心!”这背后的科学到底是什么?肠镜到底查的是什么?那些因为犹豫拖延而错过早期发现机会的人,最终都后悔了吗?
肠镜,医学名称为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肠癌和息肉的“金标准”。它通过一根细软镜子,从肛门进入,直接观察整个大肠,并在发现异常时可以直接取组织活检乃至切除息肉。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病例超过56万,发病率已排名第二,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涨。更关键的是,80%的早期肠癌和大部分肠道息肉都“无明显症状”,错过检查极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们一直强调:“早发现,95%以上的早期肠癌都能治愈。”而结肠镜是目前唯一能“看见、取样、切除”三合一的检查手段。不仅是癌症,慢性腹泻、便秘、腹痛、消化不良等反复发作,做肠镜都经常能找到根因。
那做肠镜到底难不难?其实目前国内有麻醉肠镜,过程无痛、时间短,绝大部分人当天就能回家。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数据显示,98%以上的检查者都能顺利完成肠镜检查,无严重不良反应。这种“痛苦”远没有许多人想象的大。
越早做肠镜的收益越明显。不信?来看医生们的总结与最新权威数据:
屏障守护,早发现早切除
肠癌是“从息肉变成癌”的恶性肿瘤,发展周期往往长达10年甚至更久。只要定期肠镜检查,息肉能及时切除,大大降低变癌风险。一项发表于《中华消化杂志》的临床研究显示,定期做肠镜筛查可让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82%。
省钱省心,一查十年无忧
专家共识推荐:50岁(有家族史提前到40岁)后,每10年做一次肠镜,即可极大减少肠癌漏检。与每年反复做其他“便潜血”筛查相比,这种高效筛查既省费用也省心。*美国哈佛大学一项10万人随访发现,按指引做一次肠镜,未来10年内出现结直肠癌的概率显著下降。*
发现伴随疾病,及早调理
很多慢性腹泻、脓血便、莫名贫血、体重下降等“难言之隐”,背后常常藏着息肉、炎症甚至小肠吸收不良等疾病。肠镜一查,往往能直击根源,避免一味将问题当“老胃病”耽误治疗。
很多人担心做完肠镜后还是会出事,其实权威共识与数据都强调:“一次规范无异常检查,受益至少十年。”但“靠谱肠镜”需做到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
正规三甲医院或有资质的消化内科,医生操作更专业,仪器更先进。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三甲医院肠镜操作的息肉检出率可高出基层一半以上。
严守肠道准备流程
肠镜前一两天低渣饮食,检查前一天用泻药清肠,清洁度越高,结论越准确。超过30%的人因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了息肉发现率。
方案个体化,特殊人群提早筛查
如有大肠癌家族史、慢性肠炎、久治不愈的便血、息肉病史等,始筛年龄要提前,筛查间隔需遵医嘱,不可“一刀切”。
![]()
记住三大“红旗症状”要尽快检查
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北大肿瘤医院建议,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且持续两周,无论年龄都应尽快做肠镜排查。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复发风险
高纤维低脂饮食、规律锻炼、戒烟限酒、减肥等能显著降低肠癌的再次发生概率。一项国内队列研究发现,控制体重、每日行走6000步以上的人群,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可再下降近3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