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房价跌惨了,为啥断供的几乎没有?真相太现实也很扎心!

0
分享至

最近总有网友讨论,房子都跌成这样了,为什么没人断供?

那些年入几十万、贷款上百万的中产,看着市值腰斩的房产,明知道卖掉能止损,却依旧一边骂房地产,一边老老实实把每月还款打进银行。



其实,这不是蠢,这是现实,断供在键盘上很容易,在生活里却代价巨大。

你以为“断供”是跟银行摊牌,其实那是一场对抗整个社会体系的冒险。

在中国的语境里,“断供”不仅仅是财务问题,更是社会性“死亡”的开端。

01

很多人对断供的想象太浪漫了。

以为房价跌了、我不还了就能拍拍屁股走人,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中国的房贷是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意思是,不管房子跌到什么价,你欠的钱都要还,拍卖价不够,差额还得你自己补。

举个最现实的例子,你买了一套200万的房子,贷款220万。

现在房价跌成150万,如果你选择断供,银行走法律程序,拍卖价可能只有120万。

加上罚息、律师费、评估费,你不仅没解脱,反而欠银行几十万。



更可怕的是连环效应,法院会限制你消费,飞机高铁不能坐,孩子上不了贵校,连信用卡都用不了。

在网络征信时代,失信人名单就像一个无形的“黑名单”,一旦上榜,连朋友都可能敬而远之。

别忘了,中国人讲“面子”。

在单位被发现成了失信人,同事议论、领导避嫌,那种尴尬比房贷更窒息。

所以,大多数人不是不想断供,而是不敢,断供不是躲债,是毁灭信用。

一个人在中国社会混,没有信用,寸步难行。

02

从账面上看,房价下跌的确让人心里发凉。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亏是纸面亏,只要不卖,就还在。

你手里拿的不是股票,是房子,它能住、有产证、有实际使用价值。

只要还得起月供,亏损就是暂时的数字波动。

就像你买了辆车,第二天掉价30%,你也不会因为心疼就退掉它。

因为它每天在跑、在用,带来的是便利和安全感。

房子也是,它承载着家庭的安全边界,你可以裁掉欲望,但不能丢掉屋檐。



再说一句现实的,中国人买房,很多时候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身份。

一个人有没有房,是社会分层最直接的标签,哪怕房价跌一半,有房者依旧比没房者更“稳”。

在心理层面,大多数人把房贷当成了终身责任,房子不只是资产,而是家的象征。

一旦断供,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承认自己输了。

这种面子压力很中国式,也很真实。

我们是一个极度重视体面、害怕被看低的社会,哪怕再苦,也要咬牙撑着。

03

房贷是中国人最沉重的枷锁,但也是最牢的契约。

这一代中产,几乎被房贷捆在了同一条船上。

一个城市的楼市,就像一场大型心理博弈,没人敢率先放弃游戏,因为那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全部筹码。

很多人嘴上骂开发商、吐槽政策,但手里的房贷一分不敢断。

因为他们知道,房子不仅是自己的,还牵连着父母、孩子、工作。

父母那一代人省吃俭用帮你付首付,孩子的学区、户口绑定在这套房上。

你的社会地位、婚姻稳定、亲戚评价,都和这套房子挂钩。



这就是房子的社会性,在中国,房子早已超越了居住属性,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坐标。

断供,不只是断了银行的账,还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漩涡。

父母会觉得你不负责任,配偶可能因此埋怨;孩子会被迫换学区,连亲戚都可能拿你当反面教材。

所以,在这种高强度的社会绑架之下,断供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不是没人想,只是没人敢,大家都在硬撑,寄希望于总会好起来。

而这种集体坚挺,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之一。

04

今天的楼市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断供,而在于太多人已经被债务驯化,变得习惯忍受。

房价跌了,工资没涨,生活成本还在上升,可大家仍然一边焦虑、一边还贷,一边在朋友圈晒“理性乐观”。

这是一种集体幻觉。

很多人以为,只要熬过去,市场会反弹,房子还能升值。

但时代变了。

过去房子是“增值资产”,现在更多只是“保本工具”。

年轻人不愿背房贷,结婚观念也变了,房子不再是婚姻的前提。

供需逻辑变了,买房者的心理也变了。



然而,那些已经上车的人,很难下来了,他们既怕房价再跌,又怕被贴上“躺平”的标签,于是只能在负债的轨道上继续跑。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现代城市人的真实困境。

不是买不起,而是退不出,不是不敢断供,而是没法断供。

那种一身债、却依旧笑着发早安朋友圈的状态,看似稳定,其实是被债务驯化后的温顺。

中国人的理财观,从来都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命运安排。

我们被教育要“负责任”“讲信用”,于是很多人宁可把生活掏空,也不肯让信用破产。

这种精神值得尊重,但也让人心疼。

05

房价下跌让人焦虑,但断供从来不是主流。

因为在中国,房子不是商品,是信仰,它代表了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面子,是一代人把未来寄托在砖瓦上的执念。

这一代中年人,也许账上不富裕,但精神上被房子锁死。

他们知道,断供可以断债,但断不了责任。

这正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缩影,在失衡的经济与现实之间,人们用还贷维持尊严。



所以,当你看到“没人断供”时,别以为是大家傻,而是因为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着最后一点秩序和希望。

房子跌价,可以重建,可是信用塌陷,就再难爬起。

最终让人活下去的,从来不是房子,而是那股不肯放弃的劲。

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最倔的一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王岳伦带女出席活动,王诗龄1米7身高超何超莲,少女感穿搭获赞

王岳伦带女出席活动,王诗龄1米7身高超何超莲,少女感穿搭获赞

述家娱记
2025-11-02 22:35:31
历时4个月!国足选帅迎最终章:2人中间选1个 其中1人为本土教练

历时4个月!国足选帅迎最终章:2人中间选1个 其中1人为本土教练

风过乡
2025-11-02 11:15:31
马杜罗紧急求助普京:委内瑞拉需要导弹、雷达和飞机

马杜罗紧急求助普京:委内瑞拉需要导弹、雷达和飞机

上观新闻
2025-11-02 21:07:05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澎湃新闻
2025-11-02 21:58:26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吃瓜盟主
2025-11-01 23:02:24
小米粥再次被关注,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喝小米粥,或有8大改变

小米粥再次被关注,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喝小米粥,或有8大改变

周哥一影视
2025-11-01 09:05:09
直线猛拉!芯片,重大利好!

直线猛拉!芯片,重大利好!

数据宝
2025-10-31 20:20:32
溥仪的文化程度到底是有多高?专家:其实他真实学历让你望尘莫及

溥仪的文化程度到底是有多高?专家:其实他真实学历让你望尘莫及

阿鄖田间生活
2025-10-31 17:20:33
四岛不归还 斗争永不息 197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四岛不归还 斗争永不息 1975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那些看得见的老照片
2025-07-18 07:00:03
云南,下!雪!啦!

云南,下!雪!啦!

鲁中晨报
2025-11-02 17:11:03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成都蓉城不想夺冠的背后:教练薪资节省1.6亿,徐正源断舍离

姜大叔侃球
2025-11-01 20:27:43
国军少将被中统特务逮捕,蒋介石无奈出面营救:他是我的女婿

国军少将被中统特务逮捕,蒋介石无奈出面营救:他是我的女婿

范瞼舍长
2025-11-03 00:33:00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中美刚休战,俄总理就要访华,普京知道:留给俄罗斯的时间不多了

标体
2025-11-01 16:12:01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15:04:24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出卖1000多名同志,却活到74岁的蔡孝乾,为何至今没有被清算?

报君知史
2025-10-20 11:19:06
官宣离婚2年后,夺回女儿抚养权的章子怡,没给汪峰留一丝体面

官宣离婚2年后,夺回女儿抚养权的章子怡,没给汪峰留一丝体面

说历史的老牢
2025-10-28 15:02:45
王建国与爱奇艺副总裁小红结婚,后者为三档爆款节目总导演

王建国与爱奇艺副总裁小红结婚,后者为三档爆款节目总导演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0-27 02:33:04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求实处
2025-11-01 21:15:02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鸿印百合
2025-11-02 09:08:34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2 09:05:48
2025-11-03 02:04:49
青眼财经 incentive-icons
青眼财经
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仰天大笑阔尔论,经天纬地笃而行。
1507文章数 5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