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铁轨纵横交错,一架架飞机起降不息,西北的“大十字”正在华丽变身,但交通枢纽的光环下,兰州是否仍在省际经济的边缘徘徊?
![]()
01
西北“大十字”的前世今生
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黄河穿城而过,南北两山对峙,形成了天然的交通走廊。在过去的千百年里,这里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明交流融合的必经之地。
“兰州从来不只是兰州,它是整个西北的十字路口。”一位甘肃文史研究者如此描述。
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这条走廊的价值更加凸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兰州从传统的地理中心,升级为新时代的交通枢纽。
“∞”型高铁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两个环形高铁线路将兰州、银川、西安与兰州、西宁、张掖紧密连接,形如数学中的无穷大符号,寓意着发展的无限可能。
兰张高铁、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一系列重大工程陆续上马。数据显示,到2025年,兰州铁路枢纽年旅客发送量将达2500万人次,中川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3000万人次。
02
交通优势与产业滞后的悖论
然而,交通枢纽的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的步伐却未能同步。
在兰州新区,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但车流稀少;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但入住率不尽如人意。这种反差引发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是否过度高估了交通因素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甘肃省GDP总量刚过万亿,在全国排名靠后;而省会兰州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97位,与它的交通枢纽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周边省会城市的发展势头迅猛。西安已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庆更是西部发展的双引擎。在东突西进的区域发展大棋局中,兰州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
03
枢纽建设与民生改善的落差
在轰轰烈烈的“强省会”行动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枢纽建设与民生改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尽管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巨大,但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依然严重,公共交通系统仍不完善。
特别是城市“毛细血管”的堵塞问题突出。多个“断头路”尚未打通,部分区域人行道狭窄甚至缺失,非机动车道被随意占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市民的日常出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交通建设与产业培育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重大交通设施周边土地开发利用不足,未能形成高效的TOD(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
04
从“通道”到“平台”的转型升级
面对困境,兰州应该如何破局?
关键是要实现从“交通通道”向“经济平台”的转型升级。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各种要素不仅从兰州经过,更要在兰州停留、增值、转化。
兰州国际陆港是一个积极信号。作为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这里已开通中欧、中亚、南亚等多条国际班列线路,累计发运班列超过1000列,货值约300亿元。
与此同时,兰州需要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周边强市的竞争压力下,兰州应立足于自身的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
![]()
傍晚时分,站在白塔山上俯瞰兰州,黄河依旧奔流不息,城市华灯初上。
兰州能否真正从“地理的十字路口”跃升为“经济的区域中心”?这个问题,不是几条道路或几座航站楼能够单独回答的。
它不仅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更需要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共同思考和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