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阳县宝坪镇朝阳社区的一场“清风议事”会上,村民代表、镇干部围绕新增的摩托车停车位和公共晾晒区选址展开讨论。最终方案经集体议定后,被录入镇“141”基层智治平台,随即派单至相关岗位,一周内便完成了划线建设。这种“群众提、大家议、平台督、快速办”的场景,已成为宝坪镇基层治理的新常态。
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如何精准切中民众关切,实现长效治理。宝坪镇以“141”基层智治平台为“中枢大脑”,以“清风议事”协商机制为纽带,创新推出以“游摊归市、车辆归位、商铺归户、垃圾归类、空间归民、功能归区”为核心的“六归”行动,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新路径。
智治赋能,让“议事”有章有法
“以前觉得村里事是干部的事,现在在议事会上,我们说的话管用,大家都愿意来。”枣树村村民杨大叔的感受,道出了“清风议事”的生命力所在。在宝坪镇,“清风议事”是基层治理的总品牌,各村社据此培育出“枣见面·枣说事”等特色子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成为政策宣传点、民生议事厅和矛盾调解室。
为确保议事成效,议题由网格员巡查、平台大数据分析或群众线上线下提议产生,议定事项纳入“141”平台精准派单、限时办结、结果公示,形成“收集—议事—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完整链条。
“六归”出击,直击乡村治理痛点
“清风议事”议什么?“六归”行动是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答案。
游摊归市,让烟火气不再扰民。利用智治平台分析,宝坪镇在镇中心划定临时疏导区,将87个流动摊贩规范引入指定区域。“以前和管理员‘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摊位,生意更稳定了。”原流动摊主王大姐说。
车辆归位与功能归区,让秩序与便利兼得。针对停车难、乱停车问题,通过平台数据研判,新增划设车位156个。更重要的是,通过“功能归区”,重新规划了公共空间用途,明确划分车行道、人行道,并在市场、路口等区域专门开辟了摩托车、电动车停靠处,解决了“摩托车与小汽车争位”的问题。
空间归民与功能归区,还空间于民并赋予新功能。清理被占用的公共空间13处,新增休闲广场、公园小品6处。同时,针对群众晾晒需求,在充分商议后,利用闲置空地、广场边缘等,设置了统一的公共晾晒区,既解决了居民实际困难,又杜绝了杂乱无章。
垃圾归类,让新时尚成为习惯。平台实时监测28个垃圾收集点,确保日产日清。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
商铺归户,还道路以通畅。建立商铺电子档案,结合平台视频监控,对占道经营进行柔性劝导与重点监管,此举不仅赢得了商户的理解与认同,更推动形成了“还路于民、规范经营”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机制保障,“议”以求“治”见长效
“议”是手段,“治”是关键。宝坪镇依托“141”平台,对议事决议全程跟踪督办,明确网格内事项一周解决,复杂事项限时解决。同时,创新实施五星评价体系,将“六归”行动等履职情况量化考核,形成“评价—反馈—复盘—改进”的管理闭环,事件平均办理时长缩短了30%。
“现在大家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事情办得好不好,数据做支撑,群众说了算。”宝坪镇平安法治板块负责人表示。
从“枣见面·枣说事”的生动实践,到“清风议事”的整体成势,宝坪镇通过智治赋能、议事协商、行动攻坚、机制保障的四维联动,成功将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群众诉求与政府服务深度融合。
如今,穿行于宝坪镇,规范的市场、有序的街巷、焕新的空间,以及居民脸上舒心的笑容,无不诉说着这场由内而外变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邓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