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全国内河首条集装箱运输绿色航线在南京、徐州两地同步对开,正式投入运营。此举是江苏省港口集团深入落实“双碳”目标与“水运江苏”决策部署、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实现了内河纯电动船舶规模化应用领域的关键突破,为全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方案。
通江达海 让区域发展新动脉强起来
“南京—徐州”航线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最新成果,不仅连接起江苏两大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更串联起扬州、淮安、宿迁等重要内河港口。依托纯电动船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航线将进一步优化省内运输结构,有效降低沿线企业物流成本。
“我们重点布局苏北运河纯电动集装箱船舶航线,推动苏北运河至南京、太仓的航线实现班轮化运营,不断提升内河航线的时效性与稳定性,增强了与沿江沿海港口的协同效率,为水水直连、通港达园提供基础保障。”江苏省港口集团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简称“江苏远洋”)负责人介绍。
江苏省港口集团充分发挥江苏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独特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钻石段”的区位优势,全力推动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加快推动江苏远洋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江苏本土航运龙头企业。江苏远洋以“两横一纵”(长江经济带、京杭运河、淮河入海通道)为依托,全力构建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络,系统推进绿色航线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贯通长江、衔接沿海的内河集装箱运输骨干网络,覆盖近40个国内港口、近20个国际基本港,服务范围覆盖6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区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江苏省港口集团还积极实施全国首创具有江苏特色的内河干线航道建设“拨改投”试点改革,助力水运能级提升。日前,连申线黄响河至淮河入海水道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一周年,作为江苏省干线航道建设“拨改投”试点项目,该工程肩负打通连申线航道与淮河出海航道“共线段”瓶颈的关键使命。项目建成后,将充分释放两条高等级内河水运大通道的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区域水运网络的综合效益。“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8.96亿元,各项工程齐头并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淮安段、宿连航道宿迁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两个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江苏港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今年内苏南运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我们正在加紧与各方沟通协调,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全力以赴赶进度、保完工、保通航。”
首创突破 让行业转型新标杆树起来
科技创新是运河绿色航线的“核心引擎”。通过“船舶规模化应用+配套设施网络化布局”双向创新,江苏省港口集团积极构建起“装备先进、设施完善、运营智能”的绿色航运技术体系,填补多项行业空白,有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航运新模式。
在船舶装备领域,2022年,长79.92米、宽12.66米、能够装载120个标准集装箱的“江远百合”号顺利首航,这是首创采用充电模式打造的满足京杭运河标准船型的最大尺寸纯电动集装箱船舶,大幅降低了电池与岸基设备投入成本。2024年,江苏远洋又批量建造5艘同类船舶。目前“江远金陵”“江远秦淮”“江远惠山”三艘船舶已陆续下水并投入运营,逐步实现从“单一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重大跨越。纯电动船舶核心装备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在空间利用、操控性能、安全保障、智能水平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保证航行安全,船舶搭载电力电子系统,动力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可精准应对复杂航行场景,有效规避碰撞风险;同时,创新设计“双路日用电源并联”系统为航线运营提供安全保障。此外,船舶电池系统集成热失控预警与阻燃功能通过中国船级社安全认证,助力江苏内河运输全面进入“纯电动时代”。
在配套设施方面,为解决电动船舶续航焦虑,构建“五站联动”充电设施网络,形成“每航段必有补能点”的全覆盖格局。“我们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非船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船舶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有效解决行业兼容性难题。”值得关注的是,配套充电设施的创新设计深度契合水路零碳货运廊道“高可靠、高适配、智能化”的补能需求,形成多项关键技术支撑。高可靠预制舱式集成设计完美适配港口临水高湿环境。高适配高效充电设备配置方面,直流岸电设备采用三相维也纳PFC+LLC拓扑结构,支持两路独立输出,配合柔性充电技术实现高效补能,大大缩短充电时间。智能化送缆与运营体系则集成电缆管理与电动平板车系统,伸缩臂最大伸长15米可适应船舶随动调节,“云端平台+站端监控”架构实现计费、调度、监控全流程智能管控,“远洋e充”小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让船舶充电更加便捷、高效。
绿色领航 让产业升级新动能活起来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数字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航运业正向绿色化、智慧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重塑航运业态。在此背景下,运河纯电动集装箱航线通过科学布局、技术创新、智能运营主动发力,深度契合水路零碳货运廊道“高效、安全、智能”的运营需求,在安全性保障、绿色低碳、产业升级等多维度凸显显著优势,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对比柴油动力船舶,绿色航线实现全程“零碳排放”。纯电动船舶完全依靠锂电池提供动力,在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方面优势突出,每公里电费成本仅为柴油成本的40%左右,有效解决了江苏远洋内河船舶船龄老、吨位小、能耗高、技术落后的问题,为内河船舶标准化、绿色化智能化树立了标杆。江苏省港口集团与相关单位通力协作,共同推动绿色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南京—徐州航线的实践,在内河电动船舶的设计建造、标准制定、船员培训、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大量经验,形成多项创新成果,并稳步扩大纯电动内河船舶应用范围,打造全国内河领先的纯电动运输示范船队,为绿色航运走廊实现“零碳运输、智能协同、规模运营”提供关键支撑。
随着电动船舶规模化应用、标准化建设与产业链培育,绿色船舶产业链加速发展。江苏省港口集团深化与港口、电力、船厂、电池企业及研究机构等合作,致力于推进氢、氨、醇等新型清洁能源船舶研发应用以及岸基能源体系建设、主要港区能源设施建设,搭建起绿色船舶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为推进绿色船舶产业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省港口集团负责人表示,今后,集团将持续发挥好“水运江苏”建设国企主力军、先行军作用,积极完成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任务,在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规模化应用上迈出坚实步伐,助力水路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全国内河运输绿色转型提供江苏样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