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石禄生说丨话重阳:通灵小斑鸠,成就大王朝

0
分享至

今日重阳节,我们来谈谈中国孝文化。



因为,归根结底,绝大部分中国传统佳节包括春节、元宵节在内,实质上都是以孝文化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孝文化还是中华儒家思想的核心基础。

没有了孝道,儒家文化体系就会坍塌。



那么,中国孝文化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无疑就是尊老。而无形的尊老思想或意识形态,反映到有形的实物层面,它的象征物又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副对联,品藏天下楹联馆现藏有一对清乾隆年间的实木古楹联,上下联为:“人瑞并征鸠杖日,寿图同进甲花秋。”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上联落款显示,这是一对祝寿对联,祝福对象是一对老年夫妇,老两口一同做寿;下联落款显示,写对联送祝福者,是一个名为戴衢亨的人。



戴衢亨画像

有据可查的是,原籍安徽休宁县的戴衢亨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科举状元,此人文功了得,他的父亲、叔叔、哥哥也都是进士,所以他们一家四口以“江西四戴”的文名为天下人所知。

后来戴衢亨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是嘉庆年间的一代重臣。

该楹联由戴衢亨书写赠送,鉴于后者的历史政治地位之高,足可见这对楹联在当时的宝贵,以及在今日的历史收藏价值。关于戴衢亨,本文不过多赘述。

笔者重点要谈的是,楹联中的内容:“人瑞”在古汉语中原指百岁老人,楹联中受祝福的老年夫妇当然没有百岁,题联人不过是祝福老人能长命百岁罢了,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愿望。



重点是“鸠杖”二字。那么什么是鸠杖呢?鸠杖是一种古老的事物,就是在扶手的地方雕刻了斑鸠鸟的手杖。



说到手杖,大家都熟悉了: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大凡家里不至于太穷困的老人,手中都要拄一根做工精致的手杖。

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老人拄手杖还很常见。由此可见,老人的手杖,是中华文化中一贯传承的东西,它代表的是老年人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老年证”。



最为关键的是,在历史早期,从汉高祖刘邦开基汉朝大业起始,老人的手杖都是由皇帝赏赐的,而且统一在扶手处雕刻斑鸠形状。

鸠杖的尊老象征,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至于后来老人手杖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斑鸠装饰造型,替之以各式各样的扶手纹,那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另当别论。

2

关于鸠杖的来历,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

当初刘邦与项羽展开楚汉争霸之战,刘邦一度处于弱势地位。有一次刘邦战败,楚军一路追杀刘邦,情急之下,刘邦藏匿于一片灌木丛中。

神奇的是,在刘邦头顶的树上有一只斑鸠鸟,并不怕人惊动,旁若无人地鸣叫不停。



楚军兵士搜寻过来,眼见树上的斑鸠在鸣叫,便断定树下灌木丛中没有人,否则斑鸠早就惊飞了。于是楚军兵士离去,刘邦逃过死劫。

后来刘邦感激于斑鸠的(掩护)救命之恩,便以斑鸠作为自己的吉祥鸟,并做了斑鸠扶饰的手杖,成日不离手。



汉代铜鸠杖首

再后来,刘邦当了汉朝开基皇帝,又做了很多鸠杖作为尊老礼物,赠送给高龄老人。

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真的呢?笔者认为,有真有假。

明确一点,鸠杖并不是刘邦发明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队在青海中华中庄村就出土了一批3500年前的鸠杖,材质包括铜、玉、木,扶饰均为形态各异的斑鸠鸟。



可见,早在先古部落时期,中华先民就以鸠杖作为象征物了。但那时候的鸠杖,是王权的象征,只有部落首领以上级别的人,才有权享用鸠杖。

但汉高祖刘邦把鸠杖的使用权,从王侯阶层普降到老人,无疑是事实。

道理很简单,汉朝独尊儒术,讲究以孝治天下,其核心就是推崇孝道,发扬尊老文化,刘邦把象征王权的鸠杖送给老人,就是要传递一种尊老思想,其背后是感恩报恩的认知,而感恩报恩不正是孝道的精髓吗?



那么由此进一步推论,不见得刘邦逃难、斑鸠救命的情节没有发生过,或许刘邦正是出于对斑鸠的感恩心理,转而将鸠杖用在同样以感恩为精髓的尊老孝道象征表率上,简直是恰如其分、无缝对接。

从感激斑鸠,到赐杖表达恩孝,确实很贴切。但除此以外,刘邦将鸠杖作为推行孝文化的象征物,还有另一层考虑。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说:“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很好理解:斑鸠是一种善于吞食的鸟类,吃什么都胃口好,不会被噎到。

用鸠杖作为礼物送给老人,寓意祝福老人胃口好,吃嘛嘛香,吃饭不会噎到,这样就能健康长寿了。

3

毫无疑问,将鸠杖赐予老人,以示尊老,首开这一历史先河的就是刘邦,因为他决意践行以孝治天下的意识形态理念,没有什么比鸠杖更适合作为象征物的了。

但在刘邦时代,赐鸠杖给老人,还远未形成制度,刘邦想赐予谁就赐予谁,主要是作为一种尊老象征或政治姿态。

真正让广大民间老人用上鸠杖的,是汉宣帝



汉宣帝时期,朝廷制定政策,全国上下,凡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地方政府授予其鸠杖。手持鸠杖的老人,可以自由出入衙门,买东西免税。凡是殴打辱骂老人的,一律论罪处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甘肃曾出土了一批汉代简书,上面记载了一件发生在汉朝的事:有一位男子殴打持杖老人,结果被官府判处极刑,斩首弃尸。

可见远在汉代,尊老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上升到了法律保障、制度保证的高度。



《王杖诏命书》——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到了汉成帝时期,普天之下的老人更有福气了,政府授予鸠杖的老人群体,从八十岁扩展到七十岁,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老人受到鸠杖的保护与照顾。

到了汉明帝当政,他当然没有理由忘记几位前皇帝祖宗的遗志,毕竟汉王朝的繁荣与强盛,证明了以孝治天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极其成功的国策。

所以汉明帝不但继承了授予老人鸠杖的传统,还设了规模巨大的老人宴,亲自接待来自各地的老人吃皇宴。



普天之下,凡是年满七十的老人,只要他愿意来京城,都可以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宾。汉明帝的这份豪迈与阔气,让我们今人也是美醉了。

就这样,源自先古时期的鸠杖,经汉高祖刘邦的开创性运用,再由汉宣帝、汉成帝、汉明帝等诸多汉代皇帝的继承和发扬,终于从高高在上的王权象征,变为普天下老年人的吉祥物,从此中华孝文化有了实物象征。



汉代鸠杖首玉雕

鸠杖代表尊老,这种传统从汉代开启,一直延续到明清,可谓有鸠杖的地方,就有尊老行孝的风气。中华孝文化,确实博大精深矣。

时至今日,有形的鸠杖逐渐消失了,但尊老爱老的无形孝文化依然在延续。

新时代下的尊老新尚蔚然成风,老年证、老年优待卡、老人金,等等,这些何尝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老人福利“鸠杖”?



在那个遥远的下午,当刘邦藏匿在树丛中时,在他头顶鸣叫的那只斑鸠,一定没有想到,它将成为几千年中华孝文化中的尊老使者。

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家风建设的源头根本。

重阳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重阳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我国在1989年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给我们的不只是登高、赏菊、插茱萸,更是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孝顺老人。“孝老爱亲”是人间真情的永恒旋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古时"孝道"的典范,莫过于"二十四孝"。

关于“孝”我们来看看,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的藏品——“孝”的匾额,古人对“孝”是怎么理解的: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节孝】圣旨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注释】节孝:节,指操守、气节。女性守妇道、忠真节烈,系束缚女性的封建礼教、道德观念,应当摒弃。孝,指孝悌。《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指善事父母为孝,即孝敬老人,对兄弟友善,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美德。



清代(1644-1911)【先思孝】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注释】先思孝:先,首要的事情。《礼记·学记》:“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思,考虑、思考。《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孝,善事父母。匾文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先考虑“孝”字,实践“孝”道,“百善孝为先”。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 【崇祀忠孝】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注释】崇祀忠孝:崇,尊敬、推崇。祀,祭祀。《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忠,忠诚。《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孝,古代的道德规范。儒家指养亲、尊亲。《孟子·万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题词意谓赞誉并极力推崇忠诚为人,养亲、尊亲的传统道德规范。



中华民国十一(1922)年【苦节纯孝】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注释】苦节纯孝:苦节,谓艰苦卓绝,守志不渝。《宋书·夷蛮传·慧琳·均善论》:“务劝化之业,结师党之势,苦节以要厉精之誉,护法以展陵競之情。”纯,纯粹、大。纯孝,谓纯厚的孝心,即纯厚的养亲、尊亲的传统道德规范。题词意谓赞誉受匾人罗氏守志不渝、纯厚的养亲、尊亲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亦是老人节,“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我们人生每个阶段都饱含着父母养育我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滴心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发!又一队决定重建!全明星中锋有望联手库里

突发!又一队决定重建!全明星中锋有望联手库里

篮球教学论坛
2025-11-12 07:08:17
62岁李连杰大秀肌肉,力破换心脏谣言,却不料被身后豪宅抢了风头

62岁李连杰大秀肌肉,力破换心脏谣言,却不料被身后豪宅抢了风头

喵喵娱乐团
2025-11-10 16:27:40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2 00:05:08
7.8吨猪脚从广西运往广东,竟在千里外的河南被查扣,货车司机回应

7.8吨猪脚从广西运往广东,竟在千里外的河南被查扣,货车司机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11 20:09:42
5年1.914亿?里夫斯发声盼留湖人:拒绝续约不意味着追求天价合同

5年1.914亿?里夫斯发声盼留湖人:拒绝续约不意味着追求天价合同

罗说NBA
2025-11-12 07:08:54
中方将向菲律宾提供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200多人死亡

中方将向菲律宾提供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台风“海鸥”已致菲律宾200多人死亡

鲁中晨报
2025-11-11 19:51:02
高市支持率82%,薛领事被围攻,日防卫省称先发制人,特朗普发声

高市支持率82%,薛领事被围攻,日防卫省称先发制人,特朗普发声

科普100克克
2025-11-12 06:11:34
王楚钦爆冷出局,到底输在了哪?

王楚钦爆冷出局,到底输在了哪?

好乒乓
2025-11-11 11:41:54
在PPT里加了4个丑形状,领导傻眼了,追着我夸!

在PPT里加了4个丑形状,领导傻眼了,追着我夸!

秋叶PPT
2025-11-03 08:21:22
小米汽车“挖孔”机盖外观专利获授权

小米汽车“挖孔”机盖外观专利获授权

界面新闻
2025-11-11 11:36:15
新赛季坎宁安能击败布伦森登上东部第一控卫宝座吗?

新赛季坎宁安能击败布伦森登上东部第一控卫宝座吗?

我们的美学
2025-11-12 08:47:33
央视对郭晶晶的称呼变了,三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霍震霆全说对了

央视对郭晶晶的称呼变了,三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霍震霆全说对了

甜柠聊史
2025-11-11 11:03:57
长沙医生不雅视频追踪!网传曾医生不用背处分了,网友们炸开锅…

长沙医生不雅视频追踪!网传曾医生不用背处分了,网友们炸开锅…

火山诗话
2025-11-11 15:06:35
59岁蒋雯丽现状让人心酸:定居英国,又瘦又老,一代女神也落寞了

59岁蒋雯丽现状让人心酸:定居英国,又瘦又老,一代女神也落寞了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11 16:02:16
同样是武术演员,谢苗登上全运会舞台,和释小龙走上了不一样的路

同样是武术演员,谢苗登上全运会舞台,和释小龙走上了不一样的路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1 18:05:19
都是不怕死,为什么美军能够吊打日军却对志愿军无可奈何?

都是不怕死,为什么美军能够吊打日军却对志愿军无可奈何?

小杨历史
2025-11-09 12:52:29
印度首都发生恐怖袭击,莫迪或随时按下开战按钮,歼10C又将发威

印度首都发生恐怖袭击,莫迪或随时按下开战按钮,歼10C又将发威

头条爆料007
2025-11-11 21:37:01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教育部发布8条措施:不得要求教师上街执勤;无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专任教师值班值守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教育部发布8条措施:不得要求教师上街执勤;无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专任教师值班值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14:08:19
被男友骗下海,拍了70部情色片:她的自传,入围日本最高文学奖

被男友骗下海,拍了70部情色片:她的自传,入围日本最高文学奖

世界音乐公号
2025-11-11 23:29:19
17分钟视频毁了曾医生?

17分钟视频毁了曾医生?

蜻蜓世音
2025-11-10 14:39:45
2025-11-12 08:59:00
品藏天下 incentive-icons
品藏天下
文化艺术收藏交流资讯、策划。
286文章数 5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Joseph Van Luppen:比利时19世纪重要的风景画家

头条要闻

牛弹琴:印巴首都接连发生惨烈爆炸 莫迪动向不同寻常

头条要闻

牛弹琴:印巴首都接连发生惨烈爆炸 莫迪动向不同寻常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澜沧古茶暴雷:经销商库存压顶 收入暴降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手机
家居
公开课

数码要闻

Zen 7 首度现身 AMD 官方路线图:定位“下一代”AI 增强架构

亲子要闻

为什么没人晒这样的娃!

手机要闻

成本高到离谱!华为一镜双潜望被曝是过渡,Pura90连续光变要来了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