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红喜
责编|郭新磊
通讯员|莫明星
正文共2581个字,预计阅读需7分钟▼
今年9月开学以来,河南省洛阳市法学会动员有关普法成员单位、县(区)法学会和基层服务站点,突出“活”字效果、练好“实”字功夫,大规模开启新学期校园法治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已有960名志愿者走进237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法治报告、模拟法庭、专题讲座、主题班队会等活动5390场次,发放普法用品、宣传图册28万份,受教育学生45万人,洛阳市法学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法治声音不断扩大。
这是洛阳市法学会连续4年开展的“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校园普法宣传活动缩影。该市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服务现代化洛阳建设和推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实际举措,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开展普法宣传,目前该活动已成为该市深化法治宣传的创新品牌。
筑牢根基,织密法治“防护网”
在2024年的河南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和全省重点工作推进会上,洛阳市曾两次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经验发言。“今年,洛阳市持续发挥先进工作优势,坚持高位部署推动,将‘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纳入《2025年全市政法工作要点》,列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总体布局。”洛阳市法学会秘书长胡宏斌介绍,“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还作为洛阳实施“六大工程”中“安民工程”的一项重要目标,要求制定工作清单、列出时间节点、明确责任部门,推动全市协同开展“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平安护蕾”等校园普法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洛阳市法学会、市委网信办、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等“基层行”成员单位积极行动,联合印发全市“基层行”普法活动方案,将开展“法治护航 平安同行”校园活动作为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七进”法治宣传的重要一环,作为推动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关注未成年人群体、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营造平安校园的强力举措。
各县(区)及各有关单位按照活动部署要求,迅速响应,涧西区、洛龙区、偃师区、汝阳县、嵩县等地早动员、早部署、早准备,截至目前,已组织召开乡镇中心校和县属各学校专题专干会议180余次,征求意见建议870条,全程积极谋划、靠前行动,明确“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法治意识和保护能力”的主题,并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和课堂集中教育主渠道等作用,以靠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有效方法扩大宣传效果。
把握主动,打好普法“组合拳”
“拒绝欺凌、勇敢开口、及时求助,法律就是你最硬的‘铠甲’”“糖果、饼干、电子烟……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可能是披着糖衣的‘毒魔’。”洛阳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嵩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法学会会长梁智宇走进该县实验中学,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法治课。在他的带领下,全县150余名法治副校长走进辖区所联系学校等,为共计3万名在校学生讲授法治教育课,深刻剖析“帮信罪”、盗窃罪、校园欺凌等可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增强大家的法治观念,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法治屏障。
此外,洛阳市法学会积极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走进校园,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宣讲。“河南省调解之星”“洛阳市十大最美民警”等荣誉获得者,累计帮教未成年人35名、救助留守儿童13名的“警察妈妈”,汝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张丰格走进县实验小学、直属初级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点亮心中的光、走好未来的路”法治帮教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汝阳县,围绕“校园欺凌、校园安全问题、如何应对校园犯罪、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等几种常见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问题,汝阳县法官志愿者走进县直初中为800名新生举行《新学期入学教育法治教学报告会》。
据统计,栾川县、洛宁县等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志愿者,已走进学校举行30余场法治主题报告会,讲案例、送法律,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升实效,共绘平安“同心圆”
在校园普法活动中,各县(区)、各学校积极行动,创新探索方式方法,点燃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活动实效性、满意度。
西工区坚持“两线+五进”“基层行”普法宣传,区法学会法学专家、“老李反诈”品牌调解专家走进市实验中学,在热烈庄严的开学典礼上,为1200名学生带来国旗下的“第一节法治课”。
宜阳县“宜法暖阳”宣讲团一行4人,通过生动实用的“法治开讲课”,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晴空。宜阳县法学会、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启动“校园交通安全护航行动”,通过校车监管、设施完善、隐患排查、安全宣传等多项措施,保障服务“开学季”校园道路安全畅通。
洛宁县公安民警普法志愿者深入社区和校园,开展“交通安全进万家”活动,将安全知识送到群众面前、学生身边,教导大家知危险、会避险,提升规则意识和防范能力。
洛阳市还严格落实“一校一法治副校长”“一校一法治辅导员”制度。洛龙区英才初级中学、第一实验小学等18所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开展“平安同行·一堂法治课”普法宣传,就网络诈骗、校园欺凌、毒品预防等问题,现场与学生一案一析、一问一答,深入交流互动。偃师区法治副校长采取“森林法庭+互动施教”精准普法模式,让法律知识和童话故事相互融合,将“法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里。
通过多部门、多元化融合,法治触角正在不断延伸。涧西区司法局、教育局和市场监管等单位普法志愿者联合开展校园周边“扫黄打非”检查活动,聚焦书店、文具店、文化用品商店等经营场所,通过巡查、询问等方式,对含有暴力恐怖、淫秽色情等内容的非法出版物进行全面排查,对侵权盗版书籍教材进行逐一甄别,把脉校园周边安全。
嵩县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县教育局联合组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0万名学生,观看“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专题影片。观影后学校迅速开展“延伸课堂”,通过主题班会、课堂辩论等形式,围绕“网络交友”“校园贷”“校园矛盾如何化解”等话题展开交流,让学生在思辨中破除认知误区,深化法律理解。
“我们要充分发挥法学会基础广泛、联系面广、人才荟萃等独特优势,深入校园、社区等重要场合,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说理释法,敲响警钟,激活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洛阳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市法学会将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延伸普法触角,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联合家庭、学校、社会构建三维防护网,以坚实的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