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灭其国”,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李鸿章何出此言?
![]()
因为彼时的他,亲自经历了清朝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就是那耻辱的甲午中日战争。
后来更是他亲手签下了那个让整个国家都低下头的马关条约,所以他这言论并非气话,而是看清了一个国家真实面目的判断。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的中国刚刚经历鸦片战争带来的重创,朝廷内部还在争论是闭关锁国还是学习西方。
![]()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手之一,他并不盲目崇洋,但他很清楚,如果不把国家的军事、工业、教育搞上去,中国就没办法和列强在同一个桌子上说话。
于是他大力推进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修铁路,建船厂,办近代兵工厂,还组建了号称东亚第一的北洋水师。
刚开始的确有些起色,北洋水师的军舰吨位不小,火炮也算先进,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装备,已经是亚洲少有的水平。
![]()
日本那边当时还没什么实力,很多军舰是从英国买来的,李鸿章心里不说,但其实挺自信,觉得至少短时间内,日本不会是对手。
但这个判断很快就被现实打了脸,就在北洋水师成立不久,清政府突然断了军费,为什么?因为慈禧太后要过六十大寿,要大修颐和园,要办庆典,钱不够了,只能从军费里挪。
原本要更新的军舰没钱建了,原本要进口的炮弹也没钱买了,更离谱的是,有些本来要买的新式武器因为预算被砍,干脆就取消了,李鸿章急得不行,但他只是个臣,没办法左右太后的决定。
![]()
而彼时的日本,明治天皇也在拼命搞现代化,他们的洋务运动叫“明治维新”,比起清朝的洋务运动,那是全民动员,天皇自己每年从皇室预算里拿出大笔钱支持造军舰,政府高层勒紧裤腰带,优先发展军工。
日本全国上下都明白,要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就得强军,而且,他们不是单纯学技术,他们连制度都改了,他们引进西方的宪政体系,改革教育制度,强调军队的职业化和现代化。
两边这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很快就体现在了外交和军事上,1874年,日本以“琉球人被杀”为借口出兵台湾,本来琉球是中国的属国,日本硬说是他们的,李鸿章那时候选择了赔款息事宁人。
![]()
赔了五十万两白银,让日本撤兵,那个时候,很多人说李鸿章软弱,但他心里清楚,大清的军队真打不过,而且洋务运动才刚起步,打不起仗。
但日本人也清楚,他们看咱遇见事就赔款,就知道,当时的清政府不敢打,于是他们一步一步往前推进,1884年清法战争,日本没有直接出手,但一直在关注。
到了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日本立刻派兵进入朝鲜,声称是为了保护日本侨民,清朝也派兵了,但数量比日本少,而且调动慢,两国军队在朝鲜对峙,战争眼看就要爆发。
![]()
战争爆发前,清朝内部其实意见不一,光绪皇帝年轻,觉得国家这么大,打个日本不在话下,很多大臣也附和,觉得打打小日本能提振国威。
但慈禧太后却一心只想保住王位,也怕战事影响她的生日庆典,她对北洋水师的情况心知肚明,因为自己挪用了军费,她比谁都清楚这仗打起来麻烦大。
李鸿章夹在中间非常难受,他知道日本不是以前那个学生国家,他们准备了很久,军队纪律严明,装备先进。
![]()
而北洋水师这些年没训练、没新舰、没弹药,一旦真打,胜算很小,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打,日本就会更猖狂,最终,战争还是爆发了。
一开始,清军在陆地上就吃了大亏,平壤战役失利,士兵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海上也不好过,黄海海战虽然北洋水师顽强抵抗,但不少军舰被击沉。
最让人心寒的,是很多炮弹打出去不响,一检查,里面居然装的是沙子,这不是个别情况,是大面积的后勤腐败导致的,有人贪污军费,用劣质弹药冒充真货,甚至连火药都不加足。
![]()
战局迅速失控,日本一路打进辽东半岛,最终包围了威海卫,北洋水师的主力都在这里集结,丁汝昌带兵苦守,但孤立无援,最后弹尽粮绝,丁汝昌拒绝投降,服药自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几十年经营的心血,彻底毁了。
战败之后,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谈判,他已经72岁,身体不好,脸色苍白,但没办法,这个任务只能他来,到日本没几天,他在街头被一个日本暴徒用手枪近距离射击,子弹打在左眼下方,医生说不能取出来,取了就会危及性命。
李鸿章带伤继续谈判,日本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两亿两白银,还要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
李鸿章咬牙签了字,回国路上,他一直沉默。后来有人问他对日本怎么看,他只说了一句:“若想中国无后患,必须灭其国。”
李鸿章亲眼看着日本是怎么从一个落后国家,变成侵略者的,他看到了日本的准备,也看到了清朝的混乱,对清制度的落后与腐败,深感无力。
日本从此走上扩张道路,而中国陷入更深的危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先后发动多次侵华战争,最终在1937年全面开战,带来了十四年苦战,李鸿章没能看到那一天,但他早就预料到了。
![]()
在很多国家不断强调军事现代化、加强联盟合作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掉以轻心,李鸿章当年以为只要先发展经济、搞好外交,就能避免冲突,但现实告诉他不是这样,日本不是因为被逼才打仗,而是早就有计划,只等机会。
李鸿章一生做了很多努力,他犯过错,但他的出发点,也确实是想让国家强大起来,历史不会自动重复,但总有人重走老路。
![]()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但他的言论,还是值得今天的人仔细听一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