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法治与德治深度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基层善治提供了生动范本。
“原以为又要白跑一趟,没想到真的解决了四年来的‘办证难’。”在隆德县综治中心,市民杨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与弟弟的遗产继承公证因历史合同问题僵持近四年,综治中心迅速联合法院、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多部门会商,一周内便拿出解决方案。该案例是隆德县综治中心践行“塞上枫桥”经验、打造基层治理“终点站”的生动缩影。
隆德县综治中心创新“一揽子受理、一站式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采用“1+12+N”服务配置,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中心建立“三色预警、分级交办”机制,高效分流化解矛盾;同时开辟“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利用覆盖全县村的视频系统进行“日调度”,精准掌握社情民意,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该中心已高效受理各类事项1952件。
在隆德县第四中学,驻校民警通过监控大屏守护校园安宁,一旦发现学生纠纷,立即启动“红黄蓝”预警,由民警、老师、法治副校长联合调解,将矛盾消弭于未然。在乡村社区,“群众点单、乡镇派单、干警解单”的新模式,让法治服务便捷高效。隆德公安既善于化解矛盾,也敢于对违法犯罪“亮剑”,同时注重执法温度,力争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扎实的工作换来亮眼“平安报表”:反诈实现“两降三升一为零”,命案连续六年“零发生”。
隆德县老巷子民俗文化村的“检护文创”亭,将本地书法、砖雕与法律知识巧妙融合,成为“隆德重法·检护文创”品牌的生动载体。县检察院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履职重点,设立全区首个“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实践基地”,在非遗企业设立检察官联系点,三年来推动整改文物受损、安全隐患等问题30余个。同时,隆德县通过特殊预防、联合帮教、法治进校园等举措,为青少年撑起法治晴空,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隆德县人民法院一起热力合同纠纷案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该案通过“示范判决+集中调解”模式,一举化解170户纠纷,平息了潜在上千户的争议,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创新“诉前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年均成功调解案件占民事案件的半数以上。“流动法庭车”开进村社,法官在田间地头开庭调解、普法宣讲,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三年来,该院成功调解案件2541件,有效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在神林乡杨野河村,“爱心超市”用积分激励村民参与公益,法治为积分规则赋予公信力,德治激发参与热情。凤岭乡李士村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反哺养老等公益事业,既践行“厚养”美德,也符合公序良俗法治原则。全县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基层法治工作站“两站联动”,通过“一约四会”引导移风易俗,评选先进典型,并发挥“三官一律一员”作用,使法治拥有道德温度,道德获得法治支撑。
来源:隆德县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