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收尾时我被开除,次日领导来电求我回去:部门全乱了

分享至

“张诚,你醒醒,都凌晨两点了,怎么又在沙发上睡着了?”

妻子陈舒轻轻推了推丈夫,声音里满是心疼。

张诚猛地惊醒,扶了扶滑落的眼镜,看着茶几上摊开的一大堆系统流程图和密密麻麻的报表,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嗨,没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还没事?”

陈舒的眼圈红了。

“你看看你,这都连续加班多久了?上周体检,医生说你血压和血脂都高了!这工作,咱们不干了行不行?钱是挣不完的,身体是自己的啊!”

张诚看着妻子担忧的脸,心里一阵愧疚。他长叹一口气,拿起沙发上的外套披在身上。

“老婆,我知道你心疼我。可这个项目跟了我快一年了,现在是收尾的关键阶段,就差这临门一脚了。”

“等忙完这阵子,我保证,一定好好休息。再坚持一下,就一下……”

01.

张诚今年四十五岁,是一家大型传统制造企业信息部的技术主管。



从二十五岁大学毕业进入这家公司,他已经在这里勤勤恳恳地干了二十年。

他不是那种能言善道、懂得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人,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只会埋头干活。

公司的电脑系统从最初的几台单机,发展到后来的局域网,再到如今复杂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几乎每一行代码、每一根网线,都渗透着张诚的心血。

在信息部,甚至在整个公司,张诚就是那个“定海神针”。

财务的报表出了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快,找张工看看!”

仓库的库存数据对不上了,主管急得跳脚:“张工呢?让张工赶紧过来!”

销售的订单系统崩了,电话被打爆:“张诚!救命啊!”

他就像一个24小时待命的救火队员,哪里有系统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熟悉公司的每一项业务流程,了解每一个部门的特殊需求,他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整个公司的数据流图。

二十年来,他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信息部的总监也走了三任,唯有他,还守在那个技术主管的位置上,不上不下。

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上,没时间,也没心思去搞那些办公室政治和人情世故。

他不会写华丽的PPT,不会在会议上讲激动人心的口号,他只会用最朴实的语言,说“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妻子陈舒没少劝他:“你就是太老实了!功劳都是领导的,黑锅都是你背。你看跟你同期的,现在最低也是个副总了。”

张诚总是憨厚地笑笑:“嗨,我就是个搞技术的命,干不来管理的活儿。把手里的事做好,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

他没什么大志向,就想安安稳稳地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看着儿子小宇大学毕业,然后和妻子一起,过点清闲的日子。

他以为,只要自己有技术,有价值,就能在这个他付出了整个青春的地方,安稳地待下去。

然而,他还是把职场想得太简单了。

02.

一年前,公司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高薪从外面挖来了一个“人才”,担任信息部的新总监。

新总监名叫王哲,三十五岁,海外名校MBA毕业,曾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大厂工作过。



他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嘴里总蹦出一些诸如“顶层设计”、“赋能”、“闭环”、“颗粒度”之类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时髦词汇。

王哲上任的第一天,就召集了部门全体会议。

他站在会议室前,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把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批得一无是处,称之为“老旧的、落后的、需要被淘汰的古董”。

然后,他抛出了自己的宏伟蓝图——推倒重来,全面引进一套全新的、行业领先的ERP系统,实现公司的“革命性”升级。

整个部门的人,都被他画的这个大饼给震住了,纷纷鼓掌叫好。

只有张诚,在所有人都激动的时候,默默地泼了一盆冷水。

“王总,”

他站了起来,语气很平静。

“引进新系统是好事。但是,我们公司业务流程复杂,很多环节都有非标准化的特殊需求。这套新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未必能完全适配我们的情况。如果强行上线,可能会导致很多一线部门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而且,旧系统里沉淀了我们二十年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的迁移和清洗,工作量巨大,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我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分步进行,先做试点,再逐步推广?”

张诚提出的,都是最实际、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王哲听来,这却是守旧、是抗拒、是挑战他的权威。

王哲瞥了一眼这个穿着旧夹克、看起来比自己父亲年纪还大的下属,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这位……张主管是吧?”

他故意拉长了声音。

“你的顾虑,我理解。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魄力,是执行力!我们要的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修修补补!困难肯定有,但我们就是要克服困难!”

“至于你说的那些特殊需求和旧数据,那都是技术层面的细节问题,我相信我们团队的专业能力,肯定能解决。”

说完,他便不再看张诚,继续激情澎湃地描绘着他的蓝图。

张诚默默地坐了下来。

他知道,在这个新领导面前,自己二十年的经验,可能还不如一份漂亮的PPT。

他和王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矛盾,从第一天起,就已注定。

03

接下来的日子,对张诚和他的技术团队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王哲作为项目总指挥,却很少过问具体的技术实现。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拉着各个部门的总监开会,听取他们的“宏观建议”,然后把这些五花八门、甚至互相矛盾的需求,一股脑地扔给张诚。

“张工,销售部这边希望,新系统能增加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块,你带人研究一下。”

“老张,生产部那边反映,他们的排班系统很特殊,让我们在ERP里单独给他们开发一个接口。”

“诚哥,财务部这边对成本核算的算法有新想法,你看看能不能在新系统里实现?”

王哲从来不管这些需求是否合理,技术上能否实现。他只负责把任务压下来,然后向上级汇报“项目进展顺利,各部门反响热烈”。

而所有的压力,都落在了张诚和他的团队身上。

为了满足那些天马行空的需求,为了保证新旧系统的数据能够平稳过渡,张诚带着手下的几个年轻人,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加班。



他们修改底层的代码,重构数据的接口,为每一个特殊的需求,寻找最稳妥的解决方案。

办公室的灯,几乎每天都亮到深夜。茶几上,堆满了泡面桶和功能饮料的空瓶子。

张诚的血压,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不受控制地往上飙。

而王哲,则踩着他们用健康和汗水铺就的台阶,一步步地走向了高层。

他用张诚团队的成果,做成了一份又一份精美绝伦的PPT,在公司的月度大会上,向大老板汇报项目的“辉煌战绩”。

他把自己包装成了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改革英雄。

而张诚和他的团队,只是他口中那句“在我的英明领导下,团队成员们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里的背景板。

有一次,因为一个财务数据的接口问题,张诚在会议上和王哲发生了争执。他坚持认为,王哲提出的方案太过激进,会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王哲当着所有人的面,拍了桌子。

“张诚!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我是总监还是你是总监?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不是让你们拿来当挡箭牌的!这个问题我说了就这么定了,出了问题,我负责!”

最终,张诚只能妥协。

一个星期后,系统测试,那个接口果然出了大问题,导致整个月的模拟财务报表都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王哲在公司高层面前,却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个事情,主要是因为我们部门个别老同志,思想僵化,技术跟不上,没能完全理会我的战略意图,在执行层面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偏差。”

张诚听着这些话,心凉了半截。

他第一次发现,技术,在权力面前,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他成了那个为领导的错误决策,背上黑锅的“老同志”。

04.

在经历了一年的混乱、争吵和无数个不眠之夜后,那套全新的ERP系统,终于磕磕绊绊地到了上线的日子。

上线前的一周,是整个项目最紧张、最黑暗的时刻。

无数的BUG需要修复,海量的数据需要做最后的导入和验证。

张诚几乎就没回过家,累了就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眯一会儿。他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十岁。

终于,在那个周五的午夜,随着最后一个数据验证的完成,新系统,正式上线了。

王哲为此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会。

在会上,他站在聚光灯下,手持香槟,意气风发。

他感谢了公司高层的信任,感谢了各个部门的配合,最后,才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当然,也要感谢信息部全体同仁的辛苦付出。”

而那个付出最多、几乎是以命相搏的张诚,却被安排在了最角落的一张桌子上,和几个实习生坐在一起。

他看着台上那个口若悬河、将所有功劳都揽于一身的王哲,心里五味杂陈。

他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

他想,算了,都结束了。总算是把这个项目扛下来了,自己也可以歇一歇,多陪陪老婆孩子了。

然而,他还是太天真了。

庆功会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周一的早上。



张诚刚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了王哲的内线电话。

“张诚,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张诚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走进王哲那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王哲正背对着他,欣赏着窗外的城市风景。

“王总,您找我?”

王哲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公式化的、虚伪的笑容。

他示意张诚坐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了他面前。

那是一份《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张诚同志,”

王哲慢条斯理地开口,仿佛在谈论天气。

“首先,我要感谢你,为公司辛苦付出了二十年,尤其是在这次的ERP项目上,你也是有功劳的。”

“但是呢,你也知道,公司现在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优化。新系统上线后,我们部门的职能,也需要进行升级。我们需要的是更具创新思维、更懂现代化管理的人才。”

“考虑到你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可能已经不太适应公司未来的发展节奏了。所以,公司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当然,公司会按照劳动法,给予你最高的‘N+1’补偿。”

这番话,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冰冷的刀子,插在张诚的心上。

“卸磨杀驴”,这个词,如此清晰地蹦进了他的脑海。

项目最艰难的时候,自己是力挽狂澜的老黄牛;项目一结束,自己就成了那个“知识结构老化”、“不适应发展节奏”的包袱。

他看着王哲那张年轻而冷酷的脸,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愤怒?不甘?委屈?

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都化为了一种麻木的悲哀。

他没有争吵,也没有辩解。

他只是默默地站起身,拿起了那份通知书,看都没看王哲一眼,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他知道,自己二十年的青春和付出,在这一刻,被彻底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一个冰冷的、残酷的句号。

05.

张诚被开除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信息部,甚至整个公司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不平,但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公开站出来替他说话。

张诚自己,反倒是表现得最平静的一个。

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默默地收拾着自己办公桌上的东西。

那些跟了他十几年的专业书籍,那个女儿送他的旧水杯,还有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

几个平时关系好的年轻同事,偷偷过来帮他,眼睛都红了。

“张工,这王哲也太不是东西了!简直是过河拆桥!”

“就是!没有你,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上线!他懂个屁的技术!”

张诚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笑了笑:“行了,都别说了。好好干你们的。我电脑里留了详细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以后有事,可以查文档。”

他把所有的工作,都做了最详尽的交接。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离开,给这些跟着他受苦了好几年的年轻人,留下一个烂摊子。

傍晚,他抱着一个纸箱,走出了他奋斗了二十年的办公大楼。

回头望去,大楼的灯火辉煌,却再没有一盏,是为他而亮。

回到家,面对妻子陈舒震惊和愤怒的眼神,他只是疲惫地说了一句:“也好,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张诚以为自己的职场生涯就此结束,王哲也以为自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但他们都错了。

新系统上线,从来都不是结束,而恰恰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张诚离开的第二天,周二。

从早上九点开始,整个公司就乱成了一锅粥。

“王总!不好了!财务部那边的数据全乱了!所有的成本核算都对不上,这个月的账都做不了!”

“王总!仓库的系统也崩了!出库入库的流程都走不通,几十辆货车堵在门口,等着装货!”

“王总!销售部的订单系统,客户信息和历史订单全都匹配不上了!老客户的投诉电话,快把我们前台打爆了!”

一个又一个的紧急电话,像雪片一样飞向了王哲的办公室。

王哲一开始还试图保持镇定,他拿着张诚留下的技术文档,指挥着手下的人去解决。

可他们很快就发现,那份文档,虽然写得极其详尽,但里面涉及到的很多底层逻辑和特殊设置,他们根本就看不懂!

张诚在构建系统时,为了兼容公司的很多特殊业务,写了很多非标准的“补丁”和“接口”。

这些东西,只有他自己,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整个信息部,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这个bug还没解决,那个系统又冒出了新的问题。

王哲的汗,顺着额头,不停地往下流。他的西装,被汗水浸湿,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潇洒。

公司的高层也被惊动了。大老板亲自打电话来,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勒令他必须在一天之内,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否则就让他卷铺盖走人。

到了下午,整个公司几乎陷入了半瘫痪的状态。

王哲,终于扛不住了。

他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坐在办公室里。

他知道,现在能拯救他,能拯救这个烂摊子的,只有一个人。

他颤抖着手,翻出了那个他昨天亲手删除的号码,凭着记忆,一个一个地拨了出去。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

“喂?”

电话那头,传来张诚平静的声音。

“喂……那个……是……是张工吗?”

王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和颤抖。

“我是……王哲啊。”

“哦,王总啊,有事吗?”

“那个……张工,不,诚哥!大哥!”

王哲的声音都快哭了。

“公司出事了!系统……系统全乱了!您……您能不能……回来帮个忙?求您了!”

电话这头,张诚正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喝着妻子泡的茶。

他听着电话里王哲那惊慌失措的声音,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王哲以为他已经挂了电话。

然后,他缓缓地开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

“王总,我回去,可以。”

“但我有个条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