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快两周了,鼻塞越来越重,还流黄绿色脓涕,额头一按就疼,晚上根本睡不好 —— 以为是感冒没好透,去医院才知道是鼻窦炎,再拖可能要吃抗生素!”
“孩子总说‘脸疼’,鼻涕黄稠还带臭味,吃饭没胃口,之前一直按鼻炎治,结果越治越糟,检查后发现是儿童鼻窦炎在捣乱。”
在耳鼻喉科门诊,这样的场景很常见。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我国成人患病率约 8%-15%,儿童更高达 10%-15%。它不像感冒 “一周自愈”,也不是普通鼻炎 “时好时坏”,若长期不干预,不仅会反复头痛、嗅觉下降,还可能诱发中耳炎、哮喘,甚至影响记忆力。
很多人把鼻窦炎当成 “严重感冒” 或 “顽固鼻炎”,盲目吃药、硬扛,结果延误治疗。今天就来彻底搞懂鼻窦炎,教你识别症状、避开误区、科学应对,摆脱 “鼻子堵 + 头痛” 的双重折磨。
![]()
一、鼻窦炎是什么?
要认识鼻窦炎,先得了解 “鼻窦”—— 它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 4 对含气空腔(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像 “鼻腔的邻居”,通过细小通道与鼻腔相通,正常时能湿润空气、减轻头骨重量。
当鼻腔炎症(如鼻炎)蔓延,或感冒后病毒、细菌感染,鼻窦开口会被堵塞,分泌物排不出去,就会引发鼻窦黏膜发炎,形成鼻窦炎。它与感冒、鼻炎的区别很明显,可从 3 个维度快速判断:
从症状核心来看,感冒的典型表现是鼻塞、流涕、咽痛伴随发烧,全身症状更突出;鼻炎则以鼻塞、清水样鼻涕、鼻痒、打喷嚏为主,多是鼻腔局部不适,没有明显疼痛;而鼻窦炎最核心的是黄绿色脓涕,还会伴随头痛、面部胀痛,感染信号更强烈。
从病程规律来看,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 7-10 天就能自行好转;鼻炎多为慢性病程,症状时轻时重,容易反复出现;鼻窦炎则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鼻窦炎起病急、症状重,若治疗不及时,病程超过 12 周就会发展为慢性,长期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从关键差异来看,感冒的全身症状(如发烧、乏力)更明显,鼻炎不会出现疼痛,鼻涕也没有臭味,而鼻窦炎有明显的头痛、面部胀痛,鼻涕多带有腥臭味,这是细菌分解分泌物产生的特征性表现。
简单说:感冒是 “全身症状 + 短期不适”,鼻炎是 “鼻腔局部痒 + 清水涕”,鼻窦炎是 “脓涕 + 头痛 + 感染信号”,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鼻窦炎的 “预警信号”
鼻窦炎的症状比感冒、鼻炎更 “棘手”,尤其急性鼻窦炎起病急、痛感强,学会识别这 4 个核心表现,能帮你早发现、早治疗:
1. 黄绿色脓涕:最典型的 “感染标志”
这是鼻窦炎与其他鼻部问题最明显的区别 —— 鼻涕从 “清水 / 黏液” 变成 “黄绿色脓涕”,质地黏稠,擤不干净,部分人还会闻到鼻涕有 “腥臭味”(细菌分解分泌物导致)。严重时,脓涕会倒流到咽喉部,导致 “痰多”“咽喉异物感”,甚至恶心、咳嗽。
2. 头痛 + 面部胀痛:疼痛有 “规律”
鼻窦炎的头痛不是 “全头疼”,而是和鼻窦位置相关,有明显规律:
上颌窦炎:脸颊胀痛,按压鼻翼两侧或上牙时更疼,低头、弯腰(如系鞋带)时痛感加重;
额窦炎:额头疼痛,早上起床后逐渐加重,中午最疼,下午慢慢缓解;
筛窦炎:两眼之间、鼻梁根部胀痛,伴随眼睛酸胀、流泪;
蝶窦炎:后脑勺、头顶疼痛,偶尔伴随眩晕、视力模糊(少见但需警惕)。
3. 持续性鼻塞:比鼻炎更 “堵”
鼻塞会持续加重,单侧或双侧都堵,用生理盐水洗鼻、普通鼻炎药很难缓解。这是因为鼻窦开口被炎症堵塞,分泌物排不出去,鼻腔内压力升高,形成 “越堵越疼、越疼越堵” 的恶性循环,严重时只能用嘴呼吸。
4. 嗅觉下降:“闻不到味” 别忽视
多数患者会出现嗅觉明显下降,甚至 “闻不到香臭”。一方面是鼻塞导致气味无法到达嗅觉区域,另一方面是炎症损伤嗅觉神经。急性鼻窦炎治愈后,嗅觉多能恢复;若拖成慢性,可能导致永久性嗅觉减退。
重点提醒:若感冒后鼻塞、流涕超过 10 天不缓解,或出现黄绿色脓涕、头痛,大概率是急性鼻窦炎,别硬扛,及时就医!
三、为什么会得鼻窦炎?
鼻窦炎不是 “突然找上门”,而是 “鼻腔问题 + 诱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这 5 类情况,会让鼻窦 “发炎风险” 飙升:
1. 鼻炎拖延:最常见的 “导火索”
慢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长期充血肿胀,会堵塞鼻窦开口,分泌物排不出去,细菌在鼻窦里滋生,慢慢引发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患者频繁打喷嚏、鼻塞,也会增加鼻窦开口堵塞的风险,比普通人更容易得鼻窦炎。
2. 感冒 / 流感硬扛:“病毒 + 细菌” 双重打击
感冒、流感多由病毒感染引发,会导致鼻腔、鼻窦黏膜充血水肿。若感冒后不休息、不护理,病毒感染会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从 “急性鼻炎” 发展为 “急性鼻窦炎”。数据显示,约 5%-10% 的感冒会引发急性鼻窦炎。
3. 鼻腔结构异常:“先天 / 后天” 的堵塞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向一侧,压迫鼻腔黏膜,不仅导致鼻塞,还会堵塞鼻窦开口,诱发鼻窦炎;
鼻息肉:鼻腔内的 “小肉球” 会堵塞鼻窦开口,同时释放炎症因子,加重鼻窦炎症,形成 “息肉 - 炎症 - 息肉” 的循环;
腺样体肥大:儿童常见,腺样体(鼻咽部淋巴组织)过度增生,会堵塞后鼻孔和鼻窦开口,导致儿童反复感冒、鼻窦炎,还会影响睡眠(打鼾、用嘴呼吸)。
4. 不良习惯:“自己作” 出来的炎症
用力擤鼻涕:鼻塞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腔压力骤升,会把细菌、分泌物挤入鼻窦,引发感染;
游泳 / 潜水不当:游泳时鼻子进水,或潜水时压力变化,污水、细菌会进入鼻窦,诱发炎症;
长期用嘴呼吸:鼻塞时习惯用嘴呼吸,干燥空气不经过鼻腔湿润,直接刺激鼻窦黏膜,降低抵抗力,容易引发感染。
5. 免疫力下降:身体 “挡不住” 细菌
长期熬夜、压力大、过度劳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鼻腔、鼻窦黏膜的防御功能变弱,普通感冒也可能引发鼻窦炎;糖尿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持续低下,不仅容易得鼻窦炎,还可能发展为 “重症鼻窦炎”,治疗难度更大。
四、鼻窦炎怎么治?
鼻窦炎的治疗核心是 “开放鼻窦开口、清除感染、促进引流”,急性和慢性的处理方式不同,盲目用药或拖延会加重病情:
1. 急性鼻窦炎:及时干预,避免变慢性
急性鼻窦炎多由细菌感染引发,治疗以 “抗感染 + 引流” 为主,通常 2-4 周能治愈:
遵医嘱用抗生素:若确诊细菌感染,医生会开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需按疗程吃(7-14 天),别 “不疼了就停药”—— 过早停药会导致细菌没被完全清除,容易复发或拖成慢性;
促进鼻窦引流:
① 生理盐水洗鼻:每天 2-3 次,清除脓涕、减轻炎症,帮助鼻窦开口开放(洗鼻时动作轻柔,避免液体流入喉咙);
②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减轻黏膜肿胀,促进引流(儿童选专用剂型,按年龄调整剂量);
③ 热敷:用温热毛巾敷面部(鼻窦位置),每次 15-20 分钟,每天 2-3 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鼻塞;
缓解症状:头痛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吃止痛药(如布洛芬);脓涕黏稠难擤,可吃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帮助稀释脓涕、促进排出。
2. 慢性鼻窦炎:长期管理,减少复发
慢性鼻窦炎多由急性鼻窦炎拖延而来,病程超 12 周,治疗以 “控制炎症 + 改善生活质量” 为主:
基础护理:坚持用生理盐水洗鼻(每天 1-2 次),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粉尘、油烟、过敏原,减少刺激;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通常 3-6 个月),控制黏膜炎症;若合并过敏,需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
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 3 个月无效,或有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结构问题,医生会建议 “鼻内镜手术”—— 通过微创手术清除炎症组织,开放鼻窦开口,改善引流。术后需定期复查、清理鼻腔,避免复发。
3. 儿童鼻窦炎:护理更细致
儿童鼻窦炎多与腺样体肥大、感冒相关,治疗以 “保守治疗” 为主:
别盲目用抗生素:需医生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再决定是否用药;
洗鼻要温和:用儿童专用喷雾式洗鼻器,避免用洗鼻壶(儿童配合度低,易呛水);
控制腺样体肥大:若腺样体肥大导致反复鼻窦炎、打鼾,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切除,从根源解决问题。
五、5 个习惯,让鼻窦 “少发炎”
鼻窦炎的预防核心是 “保护鼻腔、避免感染、减少堵塞”,做好这 5 点,能大幅降低发病风险:
1. 感冒 / 鼻炎早处理:别拖成鼻窦炎
感冒后及时休息、多喝水,用生理盐水洗鼻,避免鼻塞超过 10 天;慢性鼻炎患者坚持规范治疗,控制黏膜炎症,避免鼻窦开口堵塞。
2. 正确擤鼻涕:别 “挤” 出鼻窦炎
鼻塞时用 “单侧擤鼻法”: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鼻涕,力度以能擤出为宜,避免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 —— 这样能减少鼻腔压力,避免分泌物挤入鼻窦。
3. 保持鼻腔湿润:避免黏膜干燥
干燥季节(冬天暖气房、夏天空调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 50%-60%;避免长期用嘴呼吸,鼻塞时通过洗鼻、热敷缓解,保护鼻腔和鼻窦黏膜。
4. 避免刺激因素:减少鼻窦 “负担”
雾霾天、粉尘多的环境戴 N95 口罩;游泳时戴鼻夹,避免鼻子进水;少用香水、空气清新剂等刺激性气味产品,减少对鼻腔、鼻窦黏膜的刺激。
5. 增强免疫力:身体 “能扛” 感染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每周 3-4 次,每次 30 分钟,促进鼻腔、鼻窦血液循环,增强黏膜抵抗力;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 C,帮助对抗感染。
济南耳鼻喉医院提醒:鼻窦炎虽然比感冒、鼻炎更 “难缠”,但只要早识别、早治疗、做好预防,多数人能有效控制症状,避免反复。记住:鼻塞头痛还流脓涕,别再当普通感冒硬扛,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才能让鼻子和鼻窦 “恢复健康”,告别 “堵 + 疼” 的折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