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小区门前的垃圾站,那里有大堆的垃圾,塑料瓶、塑料袋堆得跟小山似的,风一吹满天飞。如果这些垃圾没有及时处理,未来能否进化出可以吃塑料的生物吗?
万一真出现这样的生物,地球的塑料污染不就有救了吗?
![]()
塑料这东西,打从1950年代大规模用起来,就成了地球的“钉子户”。为啥?它结实耐用,可坏就坏在太耐用了,扔垃圾堆里几百年都不会腐烂。
全球每年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联合国环境署2022年报告说,得有三分之一直接进了环境,污染海洋、土壤,祸害动物植物。人看着都愁得慌,可垃圾堆里存在大量的生物,其中就包括细菌、真菌、虫子,它们可没闲着。
![]()
进化这事儿,说白了就是“适者生存”,环境变了,有些生物运气好,基因突变了,能适应新玩意儿,就活下来传宗接代。
塑料是碳氢化合物做的,跟自然界里的一些东西像,比如植物蜡或石油残留。所以理论上垃圾堆这种“压力锅”环境,没准儿真能逼出几个能啃塑料的狠角色。
![]()
现实中,还真有活生生的例子,2016年,日本科学家在垃圾填埋场逮着一种叫“大阪堺菌”的细菌,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这家伙能分解PET塑料(就是咱常见的饮料瓶材料),靠的是它分泌的两种酶,把塑料大分子切成小段,当饭吃。你说神不神?它不是一夜之间蹦出来的,是慢慢适应垃圾堆里的塑料残渣,靠自然选择进化出来的。
![]()
类似地2017年,剑桥大学团队发现蜡虫幼虫(就是那种吃蜂蜡的虫子)也能啃聚乙烯塑料袋,实验显示它们在48小时内就能啃出小洞洞。这些发现不是偶然,是科学家在真实垃圾场采样、实验室验证的。
塑料在垃圾堆里风吹日晒,慢慢老化变脆,微生物就趁虚而入,一点点儿“学习”怎么消化它。进化需要时间,塑料才几十年历史,对生物界来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但微生物繁殖快,几天就能一代代更新,所以适应速度比咱想的快多了。
![]()
不过,咱别高兴太早,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为啥呢?塑料种类非常多,PET、聚乙烯、聚丙烯啥的,结构复杂,不是啥生物都能对付。大阪堺菌只能吃PET,碰到别的塑料就傻眼。
再者进化出全套消化能力得靠基因突变积累,垃圾堆环境又脏又乱,竞争激烈,微生物活下来都费劲,更别说专门进化了。科学上,这叫“代谢瓶颈”。
塑料分子太大太稳定,大多数生物没那种酶来拆解。就像给你一块铁疙瘩,没工具你咋啃?数据显示,自然降解塑料得几百年,指望生物短期内全包圆儿不现实。但希望还是有的,人类可以帮把手。
![]()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玩基因编辑,把塑料降解酶的基因塞进大肠杆菌啥的,造出“超级微生物”。2020年,德国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说他们改造的细菌能高效分解混合塑料,效率比自然高几十倍。
这不算自然进化,是人为加速的,可垃圾堆里要是混进这些家伙,没准儿能生根发芽。
![]()
垃圾堆里进化出吃塑料的生物,可能性是有的,但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塑料污染太严重,光靠生物进化太慢,咱人类得少用塑料、多回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报告呼吁,全球得联手行动,否则2050年海洋塑料比鱼还多。
听着揪心不?但科学进步给咱点亮了灯,未来,没准儿垃圾堆真成了“进化实验室”,蹦出几个塑料克星。咱普通人可以分类垃圾、使用可降解材料。地球就这一个,别等生物来救场,咱自己先动起来,您说是不?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