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在吉林省大安市镇赉县曾有一片片泛着白霜的盐碱地,因土壤碱性强、板结贫瘠,成了“难长庄稼、难见绿意”的生态痛点。如今,一条科学治碱的新路径正在改写着这片“白土地”的命运——酸性磷石膏改良技术的创新应用,让“白”与“绿”的跨越成为现实。
盐碱地改良“跑”出加速度
![]()
风吹稻浪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时。眼下,大安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万亩核心示范区、镇赉万亩核心示范区水稻已陆续褪去青涩、换上“金装”,万亩连片稻田在阳光下铺展成金色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派喜人景象。
10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东北苏打盐碱地分中心、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共同在大安市与镇赉县万亩示范区举办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三良一体化”大安模式田间测产观摩会。
在大安市红岗子乡万发村的稻田里,十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穿梭于金黄的稻海,机器所过之处,颗粒饱满的稻穗被“吞”入机身,脱粒、碎秆、卸谷一气呵成,现代化作业场景成为田间最亮眼的“丰收底色”。来自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以及吉林省农科院等1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共计17位各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按照样地查验、地块丈量、面积测算、水稻收割、称重去杂、水分检测、标准水产量折算等一系列规范操作程序对不同改良年限的22个盐碱地田块进行测产,每个田块实收面积均不少于一亩(667平方米)。其中,以新垦第一年水田最受关注,“酸性磷石膏+耐盐碱品种+密植+灌排措施”地块亩产超过400公斤,“酸性磷石膏+有机肥+耐盐碱品种+密植+灌排措施”地块亩产超过500公斤。“我们小时候这里都是白茫茫一片,基本上什么都不长。通过盐碱地改良技术,我们不仅种出了水稻,而且产量很高,真正实现了增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大安市红岗 子乡盐碱地水稻种植农户张岩说。
据了解,位于大安市红岗子乡的盐碱地多为中重度的苏打型盐碱地,部分土地属于苏打型盐碱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攻关,首创了以酸性磷石膏(pH4-5)等低成本缓释长效改良剂构建“良田”为基础,以选育耐盐碱、优质、高产水稻“良种”为核心,辅以密植栽培、侧深施肥等配套“良法”为保障的“三良一体化”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该模式实现了盐碱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预期目标,有助于扩大耕地面积,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把重度盐碱地通过土壤改良,改造成良田,它就可以种植作物。现在推广的‘三良一体化’模式,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论是轻度、中度和重度盐碱地,包括新垦盐碱地,还有经多年改良的盐碱地,效果非常稳定,粮食产量也是稳步提升。”连续参加5年跟踪测产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杨劲松说,通过这几年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三良一体化”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模式技术的成熟性,完全可以大面积推广。
土壤改良的“金钥匙”
![]()
与黑土地不同,大安市的盐碱地发白,踩上去坚硬板结,遇水分散湿滑、干燥后又极易形成水泥般的“硬壳”,当地农户回忆:“过去盐碱地连草都长不好,更别说种水稻了,要么不发芽,要么长到半截就枯萎。”如今,走进这片盐碱地,水稻种植却是另一番景象——水稻秸秆挺拔粗壮,叶片舒展,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垂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梁正伟说,作为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典范,磷石膏经专业工艺处理后,化身为苏打盐碱地的“精准靶向调理师”,它能有效降低土壤pH、靶向消除钠离子危害、平衡酸碱值,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让板结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变得疏松透气,为作物生长打通“养分通道”。没有蛮力改造,只有科学施策,每一步都贴合土壤生态的需求。
在镇赉四方坨子万亩示范区,盐碱地种稻多年水田(pH7.80,EC 0.04mS/cm),采用“以侧深施肥+密植”等为核心的绿色种植模式,示范田亩产达777.75公斤,连续4年亩产超700公斤,且对比农户生产田增产 20.81%。采用以“有序抛秧+密植”等为核心的绿色种植模式示范田亩产达718.74公斤,对比农户生产田增产11.64%。
盐碱地焕发绿色生机
![]()
从昔日盐碱滩上的“寸草不生”,到如今田埂间的“绿意盎然”;从农民眼中的“闲置荒地”,到丰收时节的“希望田野”,酸性磷石膏技术用实实在在的效果,印证了科学治碱的力量。这不仅是土地颜色的转变,更是耕地资源活化、生态环境改善、农业效益提升的多赢跨越,让每一片曾经“沉睡”的盐碱地,都能焕发绿色生机。
目前,东北地理所正聚焦于苏打盐碱地治理与利用国家战略与磷石膏综合利用国家战略,不断推动盐碱地“三良一体化”大安模式在更广阔区域的适应性验证与规模化应用,为国家以及东北苏打盐碱地治理与磷石膏综合利用提供低本高效的“三良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开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新模式,把丰收的论文写在盐碱大地上,让更多的盐碱荒地变为沃野良田、致富宝地,同时助力磷化工循环经济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