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秋意渐浓。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茅台以“重阳下沙”为始,开启一年酿造周期的匠心篇章。这是自然与人文的共鸣,更是匠心与时间的对话。
“重阳下沙”中的“沙”不是沙石,而是茅台酒酿造的主要原料——红缨子糯高粱经过适当破碎后的别名,适当破碎后的高粱经过润粮吸满水分,呈赭红色,很像赤水河里的河沙,因此得名。“重阳下沙”指的是重阳时节的投料生产,这是茅台酒一个生产周期中的第一个轮次。
茅台酒的酿造遵循季节性生产方式,“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是两大代表,这其中蕴含了道法自然的传统智慧。
之所以选择在重阳节开启酿酒,气候是一大重要原因。农历九月份正值秋季,气温转凉,赤水河茅台段河谷温度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便于控制自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于酿造的微生物体系,为茅台酒的酿造提供了最佳的环境。
重阳时节,随着雨季的结束,赤水河也由浊变清,水质是一年最好的时候,可以为茅台提供最好的酿酒用水。
茅台酒酿造使用的红缨子糯高粱,颗粒小,皮厚而坚实,果实饱满,支链淀粉含量高,其丰富的天然产物也是茅台酒风味形成的底物,是酒体香气丰富、细腻协调、优雅醇厚的重要来源。
从一粒高粱到一滴美酒,茅台的酿造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当重阳下沙的烟火气升腾,首届赤水河论坛于10月28日在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镇启幕,以“天地位育”为主题,汇聚全球酒业领袖、文化学者及跨界精英,共探酒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赤水河奔涌不息,茅台匠心历久弥新。从重阳下沙的一粒高粱,到论坛对话的全球智慧,茅台始终践行“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的愿景,将佳酿呈现于广大消费者面前,推动全球酒业共同书写文明华章。
数据来源:贵州茅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