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能源车自燃你以为是技术问题,其实是商业模式问题

0
分享至



一、火真是从电池里冒出来的吗?

某路口,一辆新能源车又自燃了,停在应急车道上,前盖缝隙里冒出白烟。没过两分钟,整辆车被黑布罩住,几个穿工装的人迅速围拢,动作利落得像是演练过无数次。围观群众刚掏出手机,就被劝离:“别拍,有安全隐患。”

这不是第一次。最近几年,类似的画面在全国各地上演。

人们习惯性地归因于“电池技术不成熟”“三电系统有缺陷”“热管理没做好”。媒体也乐于用技术瓶颈来解释这一切,仿佛只要工程师再多熬几个夜,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但真相呢?可能藏在更深层的地方。

在中国,新能源车的“火”,表面从电池里烧出来的,实质是"印"出来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新能源车浪潮,并非市场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由政策资金驱动的计划性繁荣钱从上面印出来,投向某个领域,企业便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消费者需要,而是因为池子里有钱可分。

外资车企为什么越来越难?

不是它们技术落后,而是它们的商业模式建立在赚消费者的钱这一古老逻辑上。而在中国新能源赛道上,真正的客户早已不是坐在驾驶座上的人,而是坐在会议室里、掌握预算拨付权的人。

当一家车企的收入来源本质上不再依赖用户满意度,而是依赖政策窗口期、补贴额度、地方招商指标,那么它的组织行为就会发生根本性偏移。它不再关心车能不能开十年,只关心车能不能在三个月内下线、能不能赶上某轮补贴申报、能不能在招商大会上被当作“标杆项目”展示。

于是,"自燃"就不再是偶然事故,而成了整体风险的自然流露。


二、根本不是造车,而是在赶政策列车

要理解这场游戏的规则,我通过商业画布九要素来帮你看清——当一个行业被政策深度嵌入后,它的商业逻辑如何被重构的。

1.价值主张不是“造车”,而是“造故事”

真正的价值不在车辆本身,而在那个能够打动政策制定者和资本市场的故事里。“颠覆百年汽车产业”、“智能出行生态”、“民族工业弯道超车”——这些宏大叙事比任何车辆参数都更有价值。骨子里不再主张“安全、可靠、好开的车”,而是“符合政策导向的产业故事”。一家车企的价值,不在于交付了多少辆实车,而在于能否讲出一个让地方政府、投资机构、媒体都愿意相信的“富有未来感的故事”。

2.客户细分:真正的客户不是消费者

新能源车企维系最深的关系不在4S店,而在政府办公楼和投资人会议室。他们的客服最专业的不是解决车主投诉,而是准备申报材料和投资路演。这些车Ⅶ往往有两个研发中心,一个研发车辆技术,一个研究政策解读。后者的预算甚至是前者的两倍。所以,实质上的"目标客户"分为两个。一边是手握财政资金的政策制定者,他们关心的是GDP、就业、产业链完整度;另一边才是被动买单的普通消费者,他们关心续航、安全、售后,但他们的声音在决策链条中几乎很难被听到。

3.客户关系:车企与政策制定者的关系,远比与用户的关系更紧密

一场闭门会议、一次领导调研、一份红头文件,可能比十万条用户差评更能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

4.渠道:不是4S店,不是线上商城

而是招商大会、产业峰会、融资路演。车还没造出来,PPT已经投了几十轮;工厂还没封顶,估值已经翻了三倍。

5.收入:补贴、估值、投放计划

对于许多车企而言,车辆销售产生的现金流只是表象,这也是他们口口声声说每卖一辆车赔多少钱的真实背景,在订单层面可能确实在"赔钱",没有说谎;但真正的收入来自政府补贴、资本市场估值和产业链配套政策。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车型明明市场表现糟糕,企业却依然大力生产——是要完成其他使命:获取新能源积分、满足地方投资要求、维持上市公司的故事素材。至于具体收入主要来自三块——财政补贴、地方产业基金注资、资本市场估值溢价。真正靠卖车赚钱的,反而是少数。

6.关键活动:不是研发、测试、品控,而是“抢批文、抢指标、抢概念”

谁能更快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谁就能先进场分钱;谁能绑定地方政府,谁就能获得土地、税收、贷款的多重支持;谁能蹭上“碳中和”“智能网联”“国产替代”这些热词,谁就能在资本市场上讲出更高估值的故事。

7.关键资源:不是技术,而是关系网络与政策窗口

最宝贵的不是研发能力,而是准确理解政策走向的能力、快速获取各项资质的能力、与地方政府建立共生关系的能力。不是电池技术、不是电控算法,而是“政策嗅觉”和“关系网络”。一个懂行的政府事务总监,可能比十个首席工程师更有价值。

8.合作伙伴:政府、资本、舆论平台

企业的合作伙伴名单上,最重要的不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地方政府、投资基金和能够影响舆论的媒体机构。除了供应商,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平台、主流媒体。三方合力,才能把一个项目从纸面变成国家战略

9.成本结构:高成本不可怕,只要账面能做漂亮

研发可以外包,品控可以压缩,测试可以跳过——只要在关键节点上“看起来合规”,就能过关。毕竟,没人会真去查每一辆车的BMS日志,除非它烧了。

把上面商业画布九个要素串起来,你会发现:在这场游戏中,“车能不能跑”是次要的,“车能不能批”才是关键。

而自燃及其他荒唐的质量和性能相关问题,不过是这个扭曲系统的一个副产品。

当所有激励都指向“快、大、多”,而不是“稳、久、好”,那么压榨工期、简化流程、掩盖缺陷就成了组织内部的默认选项。工程师知道风险,但管理层说:“先交付,问题后面再改。”——可“后面”往往等不到,火就先来了。


三、当组织只认得,产品就会变成

最可怕的不是技术缺陷,而是组织激励的错位。

一家企业,本质上是一套激励系统。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奖励“拿补贴的能力”,就会得到一堆擅长写申报材料的团队;如果奖励“融资速度”,就会得到一堆PPT高手;如果奖励“产能数字”,就会得到一堆赶工的流水线。

而如果不奖励用户满意度”“长期可靠性”“安全冗余,那么这些价值就会在组织内部被不自觉地忽视。

我接触过一位前新能源车企的品控主管。他说,他们公司有一套“三级响应机制”:一级是用户投诉,二级是媒体曝光,三级是车辆起火。只有到了第三级,高层才会真正介入。前两级?能压就压,能拖就拖。“因为起火会影响地方政绩,会影响下一轮融资,但用户抱怨?没人管。”

这不是个别人的道德或行为问题,而是整个商业模式下的必然选择。

当企业的生存依赖于外部资金注入,而非内生现金流,那么它的注意力就会天然地向外倾斜——盯着政策风向,盯着投资人脸色,盯着KPI数字,唯独不盯产品本身。

于是,一条隐秘的"自燃"链条就形成了:

政策一撒钱 → 管理层冲指标 → 工程师压周期 → 品控走形式 → 最后烧的不是电池,是组织本身。

每一辆在路上燃烧的电车,都是一次组织激励的泄露。火光照见的不是技术的短板,而是商业模式的真相。


四、不反对新能源,必须警惕伪新能源

必须要澄清的是,我不反对新能源汽车。

恰恰相反,我非常相信电动化是未来。但真正的新能源,应该建立在用户信任、技术积累、市场验证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政策套利、资本游戏、叙事泡沫之上。

中国不缺聪明人,也不缺执行力。

我们能在短短几年内建起全球最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也能让国产电池成本降到全球最低。但如果我们把这套能力用错了方向——不是用来解决用户痛点,而是用来钻政策空子——那么再快的增长,也只是沙上之塔。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政策驱动型创新”正在形成一种路径依赖。

企业不再思考“用户需要什么”,而是思考“政策想要什么”;地方政府不再评估“项目是否可持续”,而是计算“能带来多少短期GDP”;资本不再追问“商业模式是否成立”,而是押注“下一个风口会不会轮到我”。

当整个生态都围着印出来的钱转,真正的创新反而被边缘化。那些真正沉下心做安全、做耐久、做用户体验的企业,反而因为“不够快”“不够炫”而被市场淘汰。

这不是进步,这是倒退。


五、火苗盖不住,人心也蒙不住

人民心中的那团火苗,是盖不住的。消费者或许不懂BMS算法,但他们知道车烧了;他们或许分不清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但他们记得自己花二十万买的车,或许很快就变成废铁。信任一旦崩塌,再宏大的产业叙事也难以重建。

新能源车的未来,不在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多少,而在于商业模式能否回归本源——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信仰,以长期价值为尺度。

否则,再多的补贴,也填不满信任的窟窿;再快的产能,也跑不赢真相的脚步。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国华想吃掉印军一个旅,总参不批怕胃口太大,毛主席:让他打

张国华想吃掉印军一个旅,总参不批怕胃口太大,毛主席:让他打

品点历史
2025-11-02 15:40:03
江苏一小区楼栋深夜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楼体部分开裂 居民全部撤离

江苏一小区楼栋深夜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楼体部分开裂 居民全部撤离

闪电新闻
2025-11-02 18:56:49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雷军又被质疑!小米空调10年包修承诺炸屏,网友拆穿套路

吃瓜局
2025-11-02 15:30:18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大同通报“2万套保障房10年未完工”整改进展:已完工2486套,其余正推进

澎湃新闻
2025-11-02 21:58:26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小海娱计
2025-11-01 11:20:41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毛主席对尼泊尔首相说:你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还有更好的办法

鹤羽说个事
2025-10-30 15:53:46
进气道、起落架、发动机全都改,美媒:歼-36第二架原型机已首飞

进气道、起落架、发动机全都改,美媒:歼-36第二架原型机已首飞

啸鹰评
2025-11-01 21:48:03
小米汽车:10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40000台;小米双11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破182亿

小米汽车:10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40000台;小米双11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破182亿

极目新闻
2025-11-01 10:47:06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意甲神剧情:乌龙球绝杀,第93分钟破门,国米缔造奇迹

足球狗说
2025-11-02 21:32:15
故意撞击中方卫星,导致多颗接近报废,美:质量不行就别上天

故意撞击中方卫星,导致多颗接近报废,美:质量不行就别上天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6:06:01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08:46:54
最低5℃!江苏气象最新发布:冷空气来了

最低5℃!江苏气象最新发布:冷空气来了

鲁中晨报
2025-11-02 20:11:05
已确认!新毒株来了!普遍易感染

已确认!新毒株来了!普遍易感染

北仑发布
2025-10-31 18:12:36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桂系007
2025-11-01 21:30:11
武汉大学的那位小仙女又开始骂街了!

武汉大学的那位小仙女又开始骂街了!

微微热评
2025-11-01 00:20:55
新毒株来袭!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新毒株来袭!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青城之窗
2025-10-31 11:18:54
韩国教授拿出三个铁证,证明韩国人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

韩国教授拿出三个铁证,证明韩国人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

凡人侃史
2025-11-02 15:46:33
律师行业崩了,近七成同行活得像行尸走肉

律师行业崩了,近七成同行活得像行尸走肉

麦小柒
2025-10-31 20:53:15
“为了孩子吃上饭,自己只能靠喝水撑着”!政府“停摆”满月, 4200万美国人吃饭成问题,多少个“截止日期”被错过了

“为了孩子吃上饭,自己只能靠喝水撑着”!政府“停摆”满月, 4200万美国人吃饭成问题,多少个“截止日期”被错过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17:49:10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国乒二三事
2025-11-02 06:47:58
2025-11-02 22:52:49
沈素明
沈素明
非职能管理专家:深度商业,深入观察,深层管理,深远影响。提供①管理内容服务和②咨询项目交付。
286文章数 3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头条要闻

多名教师称被欠薪欠缴社保 数千万学费被填房地产窟窿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