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导演的《一战再战》给了我今年观影的最大震撼。
现在我就可以把话撂这儿,明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一定是它。还有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音乐……统统是它。
放到特朗普上台前,奥斯卡评委们或许还要犹豫犹豫,但是现在完全可以不用给左派面子了。
当然,导演安德森连右派也没放过,或者说,美国的各大群体,有一个算一个,他一个都不放过,统统骂了一遍。
革命不是过家家
YIQIYINGCHUANG
当弗格森和帕菲迪亚一边放着烟花一边高喊“革命万岁”的时候,见多识广的中国观众会心一笑,这也能叫革命?
![]()
但是对于帕菲迪亚来讲,这样的“革命”足够让她肾上腺素飙升,每当完成一项“革命任务”,她就会缠着弗格森来一发。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帕菲迪亚早已有了把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觉悟,所以她完全不能接受老公孩子热炕头,居家好男人弗格森只会拖慢她扣动扳机的速度。
![]()
帕菲迪亚的祖母也认为弗格森配不上她们这个“革命世家”,他的软弱妨碍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但显然导演安德森并不是在讴歌帕菲迪亚这位“革命家”,他眼里的帕菲迪亚类似于J·K·罗琳眼里的艾玛·沃森,都是活在宏大叙事里的魔怔人。
前些日子,演员艾玛·沃森向J·K·罗琳示好,结果被罗琳怼了个体无完肤。罗琳表示,“艾玛对现实的认知如此匮乏,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无知”。
![]()
↑演员艾玛·沃森
罗琳这番评价可以原封不动地送给帕菲迪亚,她只知道反美帝、反资本这些宏大叙事,对于生活完全失去了现实感。
但现实很快就会教她做人,当帕菲迪亚打着革命的旗号抢银行时,她枪杀了一个黑人保安。
非常讽刺,她高喊着反种族主义的口号,却把一个同胞给打死了。和艾玛·沃森一样,帕菲迪亚在乎的是主义,而不是具体的人。
帕菲迪亚很快被捕,都不用大刑伺候,洛克乔上尉随便恐吓几句,就让这位“革命领袖”叛变了革命。
![]()
她的信仰就是这么脆弱,因为她革命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追求刺激,只不过法治社会纵容了她,让她误以为革命就是过家家。
当然,导演安德森讽刺的帕菲迪亚这种“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蠢货,而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于是他在电影里设置了一个参照物——德尔·托罗扮演的“大师”,一个真正的革命家。
![]()
大师生活在现实中,有家人有朋友,经营着空手道馆和便利店。他没有动人的口号,也早已经没了革命激情。但他却实实在在拯救难民。
大师斗争经验丰富,针对突发状况,早已设计了完善的撤离计划。就连一张地毯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愧是格瓦拉的精神传人。
相比之下,所谓的革命组织“法兰西75”,就好像华山脚下论剑的那群乌合之众,杨过一声清啸,便吓得作鸟兽散。
把主义做成了生意
YIQIYINGCHUANG
如果说帕菲迪亚是个典型的美国极端左派,那么西恩·潘扮演的洛克乔就是个非典型的极端右派。
![]()
甚至在一开始,观众都看不出来他是个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因为他迷恋上帕菲迪亚一点儿挣扎都没有。
不妨拿《辛德勒的名单》里的纳粹军官阿蒙·戈特做个对比。
戈特对犹太女仆海伦既迷恋又憎恨,他的迷恋源于无法遏制的欲望。他的憎恨则源于他把对海伦的迷恋看作是软弱,是对纳粹信条的背叛。
因此,与其说戈特憎恨海伦,不如说是憎恨那个会被“低等种族”吸引的、不够“纯粹”的自己。
![]()
↑ 《辛德勒的名单》剧照
但洛克乔迷恋帕菲迪亚根本没有一点心理障碍,他为了得到帕菲迪亚不惜要挟对方。后来他甚至打算金屋藏娇,和帕菲迪亚一起过日子。
直到他打算加入白人至上组织“圣诞冒险者俱乐部”时,他和帕菲迪亚的混血女儿才成了他极力想要抹除的污点。
所以洛克乔的困境从来都不是来自观念,无论是占有帕菲迪亚、加入俱乐部还是干掉女儿,背后的驱动力都是他的欲望和现实利益。
![]()
俱乐部里的那帮老白男跟洛克乔也是一丘之貉,都是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谋取私利。
洛克乔真正让老白男们恼怒的不是他有个混血私生女,而是他擅自带兵捣毁了一家香香鸡工厂,而这个工厂正是俱乐部某个成员的产业。
换句话说,洛克乔动了他们的利益,这才让他们起了杀心。而混血私生女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
如果说年轻的“革命家”们还带着点儿愚蠢的真诚,那么这帮老白男们则早已经把主义做成了生意。
这不禁让人想起现实中的川普,上台不到一年时间赚了50亿美元,这让把他选上台的福音派和红脖子们情何以堪?
美国窝囊废代言人
YIQIYINGCHUANG
在疫情期间,有一个美国油管主播说了一句名言:美国就是一小撮精英领导一大群笨蛋。
在电影里,小李子扮演的弗格森就代表了那“一大群笨蛋”。他自己也挤进了雷佳音、郭京飞赛道——窝囊废代言人。
![]()
弗格森最初选择参加“革命”,甚至都不能叫做选择,他只是帕菲迪亚被动的追随者。直到女儿降生,他才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居家过日子。
最终革命留给弗格森的,除了酗酒吸大麻这些恶习,就只剩下他以为是自己亲生女儿的女朋友的私生女。
弗格森的经历似乎和阿甘很类似,阿甘也有一个不着调的女朋友,也有一个女朋友带回来的孩子。不同的是,阿甘没有参加“革命”,阿甘没有恶习,阿甘的孩子是亲生的。
弗格森的另一个特点是无能:接头暗号记不住,电源插座找不着,跳车不敢跳,逃跑从楼上掉下去……终于鼓足勇气去拯救女儿,结果步步赶不上趟。
![]()
而阿甘干什么什么行,打仗是大英雄,做生意是大富翁,打乒乓球成就“乒乓外交”,随便跑跑步都能成流行文化偶像。
这显著的差异成了两代美国人的生动写照:阿甘身上洋溢着大国崛起、经济上行的美,而弗格森们则被撕裂的意识形态和低迷的经济把日子搞得一团糟。
![]()
↑《阿甘正传》剧照
所以当帕菲迪亚离开软弱的弗格森时,没有一丝留恋。甚至洛克乔说被她“反向强奸”也并非完全撒谎,毕竟这两个人都在骨子里痴迷于强权。
但相比之下,弗格森却是电影里最可爱的一个。他的勇气从来不是来自革命理想,而是来自具体的人,他的女友和女儿。
![]()
因此,他的软弱、迷茫、颓废让我们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和他一样,眼看着时代的飞沙砸下来,却除了躺平别无他法。
但导演安德森也不打算放过弗格森这个小可爱,不单单让他在影片里出尽洋相,还把他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让弗格森亡命天涯的洛克乔最终被老白男内部解决,“喜当爹”的秘密也被女儿隐瞒。这也是精英对笨蛋的态度:有些事你不用管,有些事你不用知道,你就负责傻乐或是傻悲就行了。
![]()
但是弗格森的女儿薇拉,她的“优秀基因”不允许她成为一个日子人,当她枪杀杀手,逼着弗格森对暗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她的革命血脉觉醒了,帕菲迪亚那个“革命世家”后继有人。
于是,从黑豹党到黑命贵,从嬉皮士到安提法,美国人“一战再战”的闹剧还会继续上演。
![]()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 | 马东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