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当中,就已经来到了重阳节,而这个节日虽然没有假期,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关注,毕竟是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节日了。一提到重阳节的时候,很多人立马会想到驱邪避灾,登高望远,吃重阳糕,喝菊花酒,以及敬祖孝亲等等,但其实,这个日子还是一个可以预测后续天气的重要节点。
![]()
在我们当地就流传着“晚重阳,雪堵门;早重阳,单衣冬”的说法,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在农历的时间上,重阳节的日期是固定不变的,那就是九月初九,而在公历的时间上,每年则会有所不同,这也就形成了“早重阳”和“晚重阳”的一个说法。
气候变化,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节气,或者是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它也都是有规律存在的,像重阳节,就是阳气到达一个顶点的重要时刻,它的早晚,自然也会影响到后续整个的天气走向。
![]()
今日九九重阳节,是早还是晚?
按照老辈的一个说法,当重阳节落在10月上旬,那就是“早重阳”,如果是落在10月的下旬,那么就是“晚重阳”,今年的重阳节,是在10月29日,像这种就属于典型的“晚重阳”的一个范畴。
那么这种早晚,是否具有科学性呢?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重阳节在公历时间上的早晚,本质上是地球公转位置上的差异体现。
![]()
“早重阳”对应热量积蓄会比较多,那么冬季就可能出现偏暖的一个情况,“晚重阳”,则太阳辐射已经减弱,那么就容易迎来冷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天气就会变得十分的寒冷,而本身人类活动与自然节律就紧密相连,所以人们通过早晚的一个观察,从而也能更好准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为啥人们喜欢用重阳节来预测后续的天气走向呢?
笔者认为,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与这个时间比较的特殊,在农历的九月初九,秋收作物已经收割完毕,同时需要越冬的作物,比如油菜、小麦也已经全部播种下去,而这个阶段,正好也是秋冬的一个过渡。
![]()
九九,本身就代表着阴阳的转换,同时也是秋冬气候的一个“分水岭”。当北方冷空气比较的活跃,南方暖湿气流却未完全消退,而重阳节这天的天气,是冷还是暖,是天晴还是下雨,对后续就有着很大的干系了。
如果这天下雨,冷空气直接南下,那么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就会变得极其寒冷,早重阳时暖空气尚存,预示暖冬概率较大;晚重阳则意味着冷空气更早掌控,严冬可能提前。
所以重阳节,作为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它是气候变化的关键节点,也是阴阳转换的时间节点,同时也是秋冬过渡的节点,因此这天的天气,对于后续天气走向有着很大的干系。
![]()
既然今年是晚重阳,那么也就预示着后续的天气会比较的寒冷,大家要提前做好准备,这个和民谚说的“有热就有冷,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也不谋而和,今年夏天天气温度特别的高,酷暑难耐,那么到了冬季的时候,我们就要提防,寒风凛冽,甚至可能出现的大雪纷飞。
![]()
当然具体的一个天气情况,我们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农谚这些毕竟还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也只是农耕时代的一个产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