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日耐这人,出生在1935年11月的山东莒南县厉家寨村,那地方是典型的山区,土薄水少,种地全靠老天赏脸。他家境一般,从小就接触农村活计,初中毕业后没多久就出来干活。1954年8月,他先在莒南县朱芦区粮管所当出纳会计,主要管粮食的收支账目,那时候农村粮食管理挺严的,一笔一划都得对得上号。
干了没几个月,1955年7月他入了党,这在当时算是个认可,说明他工作踏实,人也可靠。接着从1955年10月到1956年11月,转去朱芦区大山农业社做总会计,继续管财务,帮着社里算种子农具的开销。
为了学点农业知识,1957年2月他去山东农学院进修,到1958年1月学完回来。那学校教的都是实用东西,比如作物怎么种,土怎么改。他一毕业,就从1958年2月起担任大山农业社厉家寨管理区的共青团总支书记,负责带年轻人干活。
那年秋天,农业社改成大山人民公社,厉家寨成了里面的一个生产大队。他在基层干得有板有眼,1958年就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还去北京参加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那会他学了不少外地的经验,回来就用在村里。
1960年10月,厉日耐升成大山公社厉家寨大队党总支部书记,正好赶上全国搞农业合作化,他得组织大队的生产,安排人手耕地收粮。1960年他还去了全国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讨论农村的治安和生产结合的事。1963年,省里评他为农业先进积极分子,主要是因为厉家寨的产量上去了。
![]()
1964年,全国响应学大寨的号召,莒南县委就喊出远学大寨、近学厉家寨的口号,把厉家寨树成本地典型。他和大队长厉月举一块,带村民修水利,先是龙潭水库,那水库帮着存水灌地,解决了村里的大问题。后来又搞龙门水库,容量有240万立方米,能浇好大一片地。他们还建了两条5000米长的干渠,加上150多个小水利点,把全社的水浇地比例拉到80%。这些活干下来,厉家寨的粮食不再短缺,村民日子好过点了。
除了水利,还搞封山造林,种了10多万棵苹果樱桃树,再加10多万棵板栗树,荒山就绿起来了。这不光防土流失,还多出果子卖钱。厉家寨从穷村变典型,靠的就是这些实打实的工程,粮食产量翻倍,不用再靠国家救济。厉日耐的这些事,省里看在眼里,1966年他头一次以农业先进集体代表去北京看国庆礼,挺光荣的。
1970年3月,他当上莒南县大山公社党委书记,一直干到1973年8月,管着整个公社的生产和行政。1971年4月到1973年9月,他进临沂地委当常委,接触的范围大了,帮着规划地区的农业。1973年3月,又升成临沂地委副书记,还兼革委会副主任,负责基础设施的协调。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厉日耐作为代表去参加,还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这一步跨得大,从基层直接进中央层面,说明他的农村工作成绩被认可了。会后,他调去当山东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还管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事。
1975年4月29日,山东省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选他为协会副主任,主任是张富贵。他在那会上分享了厉家寨的经验,推动全省学先进。那年他又去国庆观礼,第二次了。1975年11月,正式上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抓农业和民生,分配水利资金啥的。
![]()
厉日耐的基层经历,让他懂农村的痛点,在更高位置上能帮着推政策。像厉家寨那样的改造,不是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来,先水利后造林,产量稳了村民才有劲头干。全省不少地方学这个模式,粮食增产,基础设施也跟上。
这些年,他从大队书记到中央候补委员,靠的是实干,农村干部选拔也看重这个,基层经验重于学历。他只有初中文化,但懂农业,带人干活有办法。这段上升期,反映出那个时代对农业典型的重视,中央需要这样的干部来指导全国农村工作。
1976年8月,厉日耐开始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还兼着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那时候省委有第一书记,他的书记位子相当于副书记,管具体执行。1977年1月6日,中央批了山东省委领导班子的调整,他跟苏毅然、秦和珍、李振一块当省委书记。
1977年8月,他以山东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去参加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团长是白如冰,另一副团长是苏毅然,会上他又选成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77年12月,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他为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任期到1979年12月。1978年,他第三次去国庆观礼,作为农业先进代表。
在省委书记位子上,厉日耐执行当时的政策,帮着全省恢复经济,抓生产建设。山东是农业大省,他推动粮食增产,协调基础设施,像水利和农田改造,继续从基层经验出发。1979年2月,他突然被免了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常委和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1979年3月,调去山东省临朐县委当副书记,管县里的行政。调整后那年,他第四次去国庆观礼,但身份变了。
![]()
从省委书记到县委副书记,这变化挺大的,但那个时代干部调整常见,基于工作需要。厉日耐在高位上干了几年,参与全省决策,推动农业发展,但免职后就转去基层,继续干行政活。这段经历,显示出干部流动的机制,高低都有贡献空间。
1979年3月到1984年2月,厉日耐在临朐县委副书记岗上干,同时接受组织审查。1984年2月,审查结果说他特定时期有较轻错误,组织决定留党籍,但安排他去低点职务。1986年3月起,他先后在临朐县工业公司和化工建材局当普通干部,管日常管理和协调,一直干到1995年11月退休。退休后,他还在临沂生活,2002年12月在那儿病逝。
厉日耐的路径,提醒人干部工作得贴地气,政策别脱离实际。基层经验是宝,省委决策时,得带上农村声音。免职不是结束,继续干低位活,也是一种责任。整个生涯,逻辑清楚,从小岗到大位,再回基层,体现选拔调整的规矩。中国农村发展史里,这样的例子不少,厉家寨就是个缩影,从山区穷地到生产基地,粮食稳了,经济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