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难怪德外长取消访华,临行前接到北京要求,称这是大国对小国做法

0
分享至

10月24日,德国外交部突然宣布:原定于近日出访中国的外交部长瓦德普尔,决定“暂缓”行程。说是“行程冲突”,但德国媒体已经撕开了这层外交辞令的遮羞布——真正的原因,是中方在最后时刻提出了一个“让柏林难堪”的要求:在动身前,请瓦德普尔先明确澄清自己那些不负责任的对华言论。一句话,中方的意思是:你要来,那就先把嘴擦干净。



对于习惯了指责别人却从不被反驳的德国政界来说,这确实有点“不习惯”。于是,柏林方面用一句“这是大国对小国才干的事”来回怼,顺带把自己摆在了“弱国”位置。有意思的是,在最近还在高谈阔论“欧洲战略自主”“德国要发挥大国作用”的瓦德普尔,突然就成了被羞辱的小国代表——是不是有点讽刺?

说白了,这次外交风波的起点并不复杂:瓦德普尔上任以来,三番五次对中国指手画脚,还提出了三条完全脱离现实的“对华要求”——要求中国在台海问题上“保持克制”,要求中国立刻放宽稀土出口限制,要求中国施压俄罗斯让乌克兰停火。光听这三句话,就让人想起某些“地图炮式发言”的老朋友。但这次,不是美国总统,不是北约秘书长,而是德国外长,一个刚上任不到半年的政客。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瓦德普尔并非新政坛人物。他是法律出身的博士、老牌基民盟成员,还曾是德国国防军合同兵,按说不是不懂政治的门道。但他的行为却比前任贝尔伯克还“激进”——贝尔伯克至少还保持了表面克制,瓦德普尔却像拿错了剧本,一上来就想给中国上“外交课”。

结果,中方当然不会配合。北京这边的回应看似平静,其实分量极重:想来可以,但要先说明白,你之前那些话,是你个人立场?还是德国政府的正式政策?说白了,这是一次“前置澄清机制”的设立,也是一种对对等外交原则的坚持。你不能一边开着麦克风抨击中国,一边又笑着登机来谈合作——世界不是你家厨房,想怎么炒菜都行。

德国国内其实也不买账。一些有识之士公开指出:瓦德普尔这次“踢到铁板”,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不仅没能体现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的成熟外交风格,反而在中美欧三方博弈中,把自己摆成了“附属国”——嘴里喊着“独立自主”,行动上却事事仰仗华盛顿的外交口径。连大众汽车等依赖中国稀土的德国制造巨头都担忧,这样的“硬碰硬”会不会反而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稀土配额给搭进去。



更要命的是,这已经不是德国第一次在对华外交上“走火入魔”。从贝尔伯克到瓦德普尔,连续两任外长都陷入了“指责中国是外交常态”的泥潭,而忘记了,德国真正的利益是在经济,在产业,在现实的合作,而不是幻想式的地缘博弈。

再看整个欧洲,如今正在面临经济下滑、能源危机、社会分裂的多重挑战,德国本该是“稳中求生”的主心骨,结果却频频上演“政治冒险主义”。你不禁要问一句:难道德国的外交决策,真的是在服务国家利益吗?还是在给某些国外力量“演戏”?

中方这次的态度其实非常明确:中国不拒绝交流,但拒绝“带刺的合作”。尤其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已经无数次强调不站队、不拱火,德国却还在强求中国去干涉,这是不懂分寸,还是故意制造摩擦?连美国都知道该在某些时候“点到为止”,德国却像个拿着扩音器的“热血演讲者”,只是不知道台下还有没有观众。



这场取消访华事件,其实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政治课。它告诉我们,外交不是道德评判,也不是谁比谁嗓门大,而是实打实的利益交换与现实博弈。德国如果继续拿“冷战剧本”来演“后全球化时代”的大戏,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局。

至于瓦德普尔,还去不去访华,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国是否真的准备好,在不靠美国“指路”的前提下,与中国开展一场真正对等、务实、有深度的外交对话。否则,再多次的访问申请,也不过是被北京“ politely decline”的剧情重播罢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Delete丨CC
Delete丨CC
成长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更多可能
255文章数 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