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
在昌平区阳坊镇后白虎涧村,每到金秋九月,沉甸甸的京白梨便压弯枝头,绘就一幅丰收画卷。这片土地孕育着北京独有的“京”字号果品——京白梨,也走出了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奋斗者,他就是后白虎涧京白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长清。虽然身患残疾,他却以坚韧意志开辟创业路,带领乡亲共同致富,让京白梨这张农业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1970年出生的蔡长清本应拥有安稳人生,然而,1998年一场车祸让他身受重伤,落下了残疾。面对困境,蔡长清没有沉沦。他深知,唯有自立自强,才能重拾生活信心。随着健康逐步好转,他将目光投向家乡世代种植的京白梨。2005年,他抓住镇政府鼓励发展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契机投身京白梨产业。
带动乡亲致富是蔡长清的初心。2008年8月1日,在阳坊镇支持下,他牵头成立“北京后白虎涧京白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实现统一技术、管理与销售,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合作社成立之初,蔡长清便推出“保底收购”政策:对年老体弱、无力销售的农户,合作社以保底价全部收购果实,确保每一份辛劳都有回报。如今,合作社覆盖900余亩果园,成为昌平区京白梨主产区核心力量。同时,他坚持绿色生态种植,推广人工除草、翻地施肥,实施全年精细化水肥管理,保障京白梨“香甜绵密”的传统品质。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收入得到提升。
作为北京唯一冠以“京”字的特色果品,蔡长清深知,要让这份甘甜走出山村,必须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他积极推广“摘青,吃黄”的传统习俗,提升消费者认知与喜爱。近年来,他紧跟时代步伐,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通过微信社群、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模式,将京白梨销往上海、深圳、广西等地,成功打入南方高端市场。每到梨子成熟时节,客户清晨便上门采购;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更是迎来走亲访友的消费高峰,供销两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蔡长清的努力赢得广泛认可,先后被授予“昌平区十大优秀青年”“昌平区、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担任昌平区残联副主席、肢体残疾协会主席。2023年,作为北京市代表,他出席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成为残疾人自强模范的典范。
如今,蔡长清的名字已与京白梨紧紧相连。从病榻挣扎站起,到带领一方百姓奔向小康,他用近30年的坚守与奋斗,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励志篇章。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郁蕾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