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3日,德国资深媒体人加博尔·施泰因加特在焦点在线网站上发的一篇评论。他直戳德国对华政策的痛点,说德国现在最大的毛病就是觉得中国对德国没啥用了,还老想着去惩罚它。
这话听起来挺刺耳,但里面有不少实打实的道理。施泰因加特不是在拍中国马屁,他更多是在给德国自己把脉,提醒大家别再这么自乱阵脚了。
要知道,德国作为欧洲经济老大,一直靠出口吃饭,中国市场对它来说可是金饭碗,可现在政策搞得这么别扭,到底是为啥呢?
施泰因加特这篇文章的导火索是德国新任外长约翰·瓦德富尔,本来计划在10月26日首次访华,结果行程直接黄了。瓦德富尔是基督教民主联盟的人,今年年初上任,之前在议会外交委员会干了不少年。他这趟访华本来是想谈贸易和安全话题的,可还没出门就出岔子。
企业界的大佬们接到邀请后,干脆不去了,选择在家处理自家事儿。北京那边也反馈说高层有其他安排,没法全面接待。最后,瓦德富尔团队只能在10月24日宣布推迟。这事儿在德国媒体上被当成外交尴尬来报道,焦点在线等平台都跟进分析了。
为什么会这样?瓦德富尔在出发前几天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开指责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支持俄罗斯,还说中国有全球影响力追求。这些话传到中方耳朵里,自然不高兴。
10月23日,中国外交部就召见了德国驻华大使,表达了对这些言论的不满。大使那边记录了要点,回使馆报告给柏林。这下子,瓦德富尔还没出门就先栽了个跟头。
作为欧洲大国外长,这面子挂不住。施泰因加特在文章里就把矛头对准了瓦德富尔,说他这外交完全是乱来,没学到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那种在利益间周旋的本事,反而继承了前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的风格,老爱把道德原则挂嘴边。
贝尔伯克在2023年时就制定了对华战略,强调减少风险,瓦德富尔继续这套路子,结果搞得关系更紧张。
施泰因加特分析得挺准,德国的问题不是中国变了,而是德国人看中国的眼光变了。从前,中国在德国眼里是合作伙伴,制造业成本低,市场大,德国企业蜂拥而上。大众、西门子这些巨头在华建厂,出口额年年涨。
那时候,中德贸易是共赢的典型,德国帮中国发展基础设施,自己也卖出更多高端产品。可现在呢?德国开始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过去欣赏中国的发展速度,现在只觉得惶恐。
供应链上依赖中国,本来是优势,现在却被当成风险。施泰因加特列出一堆对比:过去希望中国强大,好打开市场大门;现在却想方设法拖慢中国脚步,哪怕这对德国自己没啥好处。
![]()
这种心态转变直接影响政策。欧盟现在跟着美国步伐,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2024年10月,欧盟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德国虽然投了反对票,但也没挡住。
结果呢?德国作为出口大国,吃亏不小。联邦统计局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德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比德美贸易多了6亿,中国又成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可德国还在那儿加码限制,商会报告显示,对华投资意愿下降了,企业开始调整供应链,成本直线上升。
![]()
施泰因加特说,这不光伤中国,也伤德国自己,尤其是汽车和化工行业,本来就靠中国市场续命,现在却在自断臂膀。
这篇文章戳中了德国痛点。心态扭不过来,政策就乱。德国觉得中国没用了?数据摆在那儿,前8个月贸易额证明中国还是头号伙伴。可还想着为难它,加关税、搞指责,只会自讨苦吃。
西方焦虑源于模式动摇,但惩罚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加深困境。德国得学着放下架子,像过去学美英那样学中国,否则就等着经济衰退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