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想到的是,平时无人问津的陆俨少艺术院竟然上了热搜。
某平台2025年10月24日显示:“上海陆俨少艺术院将临时闭馆”的消息,冲上了文旅榜前十,其中最高榜值冲到了前二。
![]()
很多网友都在为陆俨少艺术院献计献策,努力厘清为什么这家美术馆,会把谢稚柳评价陆俨少的一段话,给弄出了两个错字。
网友们迫切希望陆俨少艺术院能够拿出原稿,那么,一切真相不都是水落石出了吗?
在网友的想象中,这段话应该是谢稚柳写给陆俨少艺术院的一段话,陆俨少艺术院应该把这珍贵的原稿收藏在档案室里,只要亮出这张原稿,便可以平息错字争议了。
但吊诡的是,陆俨少艺术院也没有这份原稿,所以他们不得不陷入到痛苦的查核来历的纠结中。
“大皖新闻”在10月23日首次联系了陆俨少艺术院,当时院方回应称:已关注到网上争议,引用“履薄临探”也有出处,尚不能确定对错,仍在查找更早的史料进行核实。
这时候,似乎院方还胸有成竹,认为:引用“履薄临探”也有出处。但这个出处,不久之后,就会让人贻笑大方。
过了一天,也就是10月24日,“大皖新闻”再次联系了陆俨少艺术院,发布了错字风波最新进展,标题为:《上海陆俨少艺术院将临时闭馆,院方回应:例行维修,与网上争议无关》。
![]()
看了这则报道,觉得很有喜感啊。艺术院继续保持了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绝对不在自己是否犯错的纠结上作任何的自毁长城,展现了一家艺术馆的为艺术献身、绝不向流言妥协的风骨与气节。
记者哪壶不开提哪壶,看似顺便、实质是将了一军地问道,谢稚柳的原话有没有核实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但遗憾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对于陆俨少艺术院简直不够用啊,看看馆方的回应用语,值得我们好好地体味一下:“临时闭馆是例行维修需要,与网上争议无关,内容对错仍在核实中。”
也就是说,陆俨少艺术院还不能确定“履薄临探”的对错。
但有意思的是在“大皖新闻”发布的视频新闻上,将馆方与专家的话并列地放在一起:
![]()
院方:内容对错仍在核实中。
专家:没有“履薄临探”这一用法。
![]()
院方还分不清对错,而专家直接说是错了,两个针锋相对的话语放在一起,这完全是考验读者的智商啊。也就是说,把宣判大权交给了读者。
为什么陆俨少艺术院会陷入在“核实”的泥沼之中,趟不出一条出路呢?
那么,我们有必要看看陆俨少艺术院真正的纠结在哪里,也就是陆俨少艺术院提供的谢稚柳原话的出处在哪里,从这里或许能找出一点有价值的线索。
据陆俨少艺术院第一次回应“大皖新闻”的报道,谢稚柳评价陆俨少的话,最早的出处是在2008年6月30日《嘉定报》上。
![]()
根据陆俨少艺术院的这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找到了2008年6月30日《嘉定报》。
这一天报纸的第5版“新闻聚焦”栏里,登载了一篇署名为本刊记者的长篇报道《画人陆俨少:一座山水艺术的丰碑》。
![]()
![]()
在报道的右上角,开辟了一个“名家评价”的小豆腐块,里面陈列了四位著名画家对陆俨少的评价,其中谢稚柳的评价放在第四位。
![]()
看看这一段文字,我们发现,陆俨少艺术院展板上的内容,与这段话如出一辙,注意一下,连两个错字,也就是“探”与“动”也是一样的。
![]()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想象一下,陆俨少艺术院展板上的谢稚柳的话,直接是从报纸上的这一段话拷录上去的。
有的网友还认为是刻字师傅犯了错,没有认出手稿上的“深”字来,现在看来,并不能把这个错字的锅甩给刻字师傅。
很显然,陆俨少艺术院当初在制作展板的时候,就是把这份《嘉定报》给找出来,然后把报纸上的这段话转成文字电子版,交给装潢公司,直接让他们在电脑上进行展板的设计与处理,然后就形成了目前的展板现状。
但问题是,《嘉定报》上的谢稚柳的这段话出处在哪里?
实际上,早在2008年5月份出版的《荣宝斋》第三期杂志上就已经了出现了谢稚柳的这段话。
![]()
这篇文章由当时的陆俨少艺术院副院长顾静媺撰写,标题为:《天才学力皆可观——陆俨少的绘画历程》,其中引用了谢稚柳对陆俨少评价的一段话,显然比《嘉定报》出现的时间要早。
![]()
而更为关键的是,写作此文时的顾静媺,还是陆俨少艺术院的副院长,而目前,据公开的信息,顾静媺已经担任了陆俨少艺术院的院长,她应该知道她在2008年撰写的文章中引述谢稚柳的那一段评价的来历。
实际上,现在要查找谢稚柳那段话的出处,陆俨少艺术院的顾院长是最有发言权了。
但是,目前核实对错的难点却是卡在这里,叫人产生不可思议之感。
目前能查到的有明确记载的谢稚柳对陆俨少的评价,是他在1980年6月西泠印社出版的《陆俨少画辑》中所作的序言,但未提及到陆俨少艺术院那一段展板上的内容。
![]()
在许江、高世明主编的《湖山志第3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12月版)中引用了这个序言:
![]()
——80年代初由西泠印社出版的《陆俨少画辑》,其中有当代书画鉴赏大家谢稚柳先生一段精彩的前言。他认为,陆俨少山水画貌是属于北宋与元的周密繁复的形式,其中传统的精英大致取自石涛、董其昌、黄子久、王蒙及郭熙,但“自然更使他发抒胸臆,放浪于笔墨的,还在于对山川真境的体验,正是从这两者所结合而成的”。
未了,他发出由衷的感叹:“而尤为突出的是画水,或奔腾急流,或平静波澜,坐卧其下,足以令人荡胸凝神,这些水的表现,是传统而又飘然脱离了它。陆俨少先生昔日自江南违难入蜀,当其重归故乡是乘的木筏溯江而下,亲历了江流的汹涌澎湃,目及神会,得之心而应于手,不自觉地从他的笔底浩然而来,为一片汪洋的活水。”
陆老先生自成体系的山水画构,无不印证了谢稚柳先生的看法:“若不是从传统技法的修养与真实情景的融合,是绝不可能达到如此新奇的造诣的。”——
也有网友提供信息,认为这是谢稚柳为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所写的序言:
![]()
——这段话出自谢稚柳为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所写的序言。第一版的《山水画刍议》也找不到了吗?到底是“深”还是探,应该以手稿为准,找不到手稿则以最初面世作品为准。即使是谢先生将深误写为探,现在也得以探为准。更何况,没手稿、没第一时间面世的作品为证,谁敢说谢先生不是用的探?因为用探,也解释得通:前句“简练揣摩”,源出经典古籍中的“简练以为揣摩”,据此,后句的“临”何尝不可作“面临”“面对…一样…”解,“探”何尝不可作“探寻”“探究”讲呢?——
我们找到《山水画刍议》,此书有多个版本,但任何一个版本,均无谢稚柳作的序言,仅有陆俨少的自序:
![]()
![]()
其它的谢稚柳对陆俨少的评点,我们略作罗列:
陈昭典主编的《中国老年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谢稚柳称“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乏出……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
宋行标著《近现代中国绘画名家名作赏析》(西泠印社,2006年版):
——谢稚柳先生亦称誉:“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
叶子著《中国书画鉴定丛论》(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谢稚柳先生则称誉:“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足书,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
赵宪章主编的《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隋唐五代卷》(江苏凤凰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画家谢稚柳赞其“古今画水者未有与陆俨少相若者”。
李业文著《桃花潭水深千尺:与名人交往集》(群言出版社,2017年版):
——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说陆俨少的画“青笔烂漫,风格自立”。——
因此,2008年5月份出版的《荣宝斋》第三期上的顾静媺撰写的《天才学力皆可观——陆俨少的绘画历程》一文,是目前能够查到的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出现谢稚柳评价陆俨少这段话的文字出处,《嘉定报》上的内容,很可能就是艺术院提供给报纸的。但是,《嘉定报》刊载的内容,却直接导致了陆俨少展板内容的跟风错误。
![]()
现在要找出谢稚柳言论的最早来源,只能从《荣宝斋》那篇文章中开始寻找了。希望能够把这个谜底给破解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