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位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瓦宁区托基镇的纪念馆——“祖国英雄”纪念碑。该纪念馆建于2020年,坐落在穆奇克湾岸边一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旧碉堡(永备火力点)原址上。
![]()
这是《阿穆尔传媒》发布的纪念馆景观模型。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也是卫国战争的终点——是日本军国主义在1945年8月9日至9月2日爆发的苏日战争中被击败。结果,苏联红军在第二远东方面军的作战中彻底击溃关东军,解放了被占领的东北;在千岛群岛登陆作战期间,还解放了南萨哈林(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为了纪念在卫国战争和苏日战争中牺牲的苏联士兵,人们决定在此建立这一纪念建筑群。该项目的建设资金由位于穆奇克湾岸边、托基镇内的“远东煤炭运输公司”(“Дальтрансуголь”)提供。
纪念碑的选址位于一座建于1936年的M2级双射孔混凝土永备火力点旧址上。当年它的任务是防御敌方登陆部队在穆奇克河口登陆,该河正是在此流入同名的穆奇克湾。
最终,在2020年12月9日——“俄罗斯英雄日”当天,全新的纪念建筑群“祖国英雄”正式揭幕。
![]()
纪念馆的构成包括一座名为《跪姿士兵》的雕像,位于山脚下,象征在千岛登陆作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
![]()
可惜,这只是作者在夜间途经此地,因此用手机拍摄的照片质量不佳,但仍决定与读者分享这些珍贵的画面。
![]()
这些照片是在纪念碑揭幕五年后、伟大胜利80周年那一年拍摄的。
![]()
此外,纪念组合中还包含两座来自T-54A坦克的炮塔,据推测是1955年型号的。
![]()
它们象征着上世纪70年代部署在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上的坦克炮塔火炮排(АВТБ),关于这一主题,作者曾发表过多篇文章。
![]()
不过,真实的坦克炮塔火炮排由六座坦克炮塔组成,这些炮塔安装在地下钢筋混凝土掩体上,掩体内储存着弹药。
![]()
![]()
![]()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炮塔使用的是早期型号的T-54坦克炮塔,没有装配排烟抽气装置。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萨哈林岛上的**“斯塔罗杜布斯科耶”(Стародубское)炮塔火炮排**,就使用了带抽气装置的新型炮塔。
![]()
![]()
![]()
![]()
![]()
展区中还陈列着一座舰载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RBU-1200 “飓风”(Ураган),该系统于1955年列装海军,用于对抗潜艇。
![]()
![]()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不远处,曾有苏联唯一一处岸基RBU-1200反潜火箭阵地,用于防卫扎帕德纳亚湾入口处的海军基地——那里正是第7海军舰队的驻地。
![]()
![]()
![]()
展览中还有一枚外形类似鱼雷的空射反潜导弹APR-1 “秃鹰”(Кондор),配备高爆弹头,于1971年列装,主要用于对抗高速潜艇。
![]()
![]()
![]()
在下方矗立着这座两孔口的长期火力点(DОТ),用于反登陆防御,自1936年起就存在于此。关于当地反登陆防御的这类防御工事,我们也有详细文章介绍。
![]()
该DОТ属于M2防护等级。
![]()
装备包括:两挺1910年型“马克沁”7.62毫米机枪、四支1930年型“莫辛-纳甘”7.62毫米步枪、一把1895年型“纳甘”7.62毫米左轮手枪、防御用F-1手榴弹、用于照明目标的探照灯
![]()
DОТ内部已清理干净并刷上了白色。
![]()
在两个射口之间的中央位置,竖立了一块纪念牌
![]()
说明1945年8月15日从此作战战术方向发起了南萨哈林进攻作战。
![]()
在碉堡的左侧还有一块较小的牌子
![]()
介绍了碉堡的建造年份、尺寸以及武器配备情况。
![]()
这样一个纪念碑是由煤炭工业的工作人员在这座海防碉堡原址上建立的。
![]()
好了,内容就到这里。
![]()
感谢围观(本频道编译的内容),我们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