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报道,普京近期视察前线指挥所,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汇报战果时提到“1万名乌军被包围”。
普京当场下令俄军确保乌克兰士兵能安全投降,如果乌军背后有督战队开枪,俄军得全力保护这些投降者。据俄方预测,下一个作战季,也就是冬末春初的那波攻势俄军可能要发动总攻,这场打了三年的消耗战,或许真要见分晓了。
![]()
补给线成死亡线:塑料瓶渡河的绝境真相
10月底普京视察前线指挥所时,格拉西莫夫汇报的“1万乌军被围”不是笼统数字——库皮扬斯克5000人插翅难飞,红军城方向5500人被31个营级部队困死。这背后最致命的是乌军后勤的全面崩塌,早已不是“紧张”能概括的处境。
米尔诺格勒的最后一条补给线早在7月就被俄军盯上。当时俄军避开乌军南部防线,从罗丁斯科耶市穿插突破,这座战前万人小城一失守,波克罗夫斯克和米尔诺格勒的北部补给通道彻底断了气。
![]()
现在打开战场视频能看到,乌军装甲车队在公路上连规避动作都做不出来,俄军炮火跟长了眼睛似的精准打击,活生生成了移动靶场。更憋屈的是红军城方向,罗金西克失守后,俄军阵地距乌军补给线不足1公里,等于把绞索直接套在了守军脖子上。
最荒诞的场景出现在库皮扬斯克。乌军第154旅被围到弹尽粮绝,撤退通道全被封死,士兵们只能把空塑料瓶捆成筏子渡河。之前就有4名乌军靠这招横渡第聂伯河投降,现在整个旅都被逼到这份上——装甲部队当活靶,步兵靠塑料瓶逃命,这哪是现代战争,分明是二战电影里的绝境求生现场。
![]()
德国《图片报》统计,俄军已在顿巴斯打造四个半包围圈,每个圈里的乌军都面临同样的断粮断弹困境,补给车根本冲不进去。
军心散了:从逃兵潮到抓壮丁的恶性循环
乌军的溃败从来不是单纯打不过,而是内部先炸了锅。乌克兰总参谋部天天喊“死守到底”,但前线士兵早没了斗志。10月泽连斯基自己都承认,红军城内外战斗“异常激烈”,城里全是俄军侦察小组,可守军连组织有效抵抗的力气都没有。
逃兵潮早成了公开的丑闻。乌军155旅号称“基辅安妮”精锐,结果50人在法国训练时直接跑路,1700人没等上战场就溜了号。现在更夸张,有的士兵干脆开手机直播投降过程,对着镜头说“与其饿死冻死,不如投降保命”。后方抓壮丁的操作更离谱,老年人、残疾人甚至有精神问题的人都被强征入伍,新兵连枪都没摸熟就往前线送,伤亡率高得吓人。
![]()
最讽刺的是那个叫祖布里茨基的乌军前飞行员,直接跳槽到俄军当宇航员,现在还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乌克兰判他15年都没法抓——连军官都用脚投票,普通士兵哪还有心思卖命?
民族团结部长想动员2000万海外侨民回国,嘴上说“自愿”,实际早暗地里施压盟友削减难民援助,可即便这样,愿意回来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军官和士兵矛盾早就公开化,命令没人听,防线自然一冲就垮。
战术碾压的代价:“海燕”导弹背后的博弈
俄军今年的打法彻底换了思路,不再追求全线压上,而是玩起“脉冲式推进”的精准打击。说白了就是专掐命门——不跟你在坚固工事上死磕,集中兵力打枢纽、断补给,等你饿到没劲了再收网。就像乌戈列达尔战役那样,绕开南部防线打侧翼,轻松就能把乌军逼退。
![]()
这种战术降维打击在库尔斯克战役里体现得最明显。俄军特种部队钻进天然气管道,在里面待了好几天,潜行12公里后从后方突然杀出,一下就端了乌军的后勤枢纽苏贾市。
现在普京敢放话“只有建设性对话才有成果”,底气就在这儿——1万乌军被围只是开胃菜,冬末春初的总攻才是重头戏,手里有筹码自然敢谈条件。
但这招也是双刃剑。俄军最近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飞了14000公里看着唬人,其实更多是心理战。这导弹耗钱又危险,实战价值有限,普京就是想靠核威慑逼乌克兰让步。可把人逼到墙角往往会适得其反:乌军要是真豁出去搞游击,俄军占领成本会飙升;西方要是趁机加大援助,冲突反而可能升级。
![]()
现在的局面很微妙:俄军握着战场主动权,却怕陷入长期占领;乌军濒临崩溃,却还在硬撑;西方援助犹豫不前,又怕彻底放弃乌克兰丢了面子。
下一个作战季或许能定胜负,但前提是俄军总攻能一举打垮乌军抵抗,且西方不搞突然加码——毕竟这场打了三年的消耗战,从来都不是只靠战场胜负就能结束的。
参考资料:普京的底气:美国拦不住“海燕”,乌军守不住“红军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