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瀚允)10月27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该院内镜中心团队创新采用“内镜下经食管黏膜下隧道进腹肝异物取出术”,为一名37岁男子取出误入肝脏内的鱼刺,实现了内镜技术在跨腔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只是一根鱼刺,怎么会跑到肝里去?”两周前,李嘉(化名)在没有明显感觉的情况下,不小心吞食了一根鱼刺。几天后,他陆续出现腹痛、发热、畏寒等症状。CT检查发现,不慎吞咽的鱼刺穿透了胃壁,从贲门区域进入肝脏左叶,引发感染与脓肿。在简单进行肝脓肿介入穿刺引流后,当地外科医生评估后认为,要彻底清除异物,需进行左半肝切除手术。
“鱼刺位置非常凶险,就在贲门旁刺入左肝,紧贴大血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介绍,由于患者病程长,腹腔感染粘连严重,术中可能找不到鱼刺,一旦操作不慎也会造成内镜下无法控制的大出血。
为让患者免于进行高创伤、高风险的左半肝切除手术,保留其完整的肝脏功能。周平红及团队经评估后决定采用创新术式:通过胃镜,在食管壁夹层建立隧道“开一扇门”,直接进入腹腔取出鱼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中)为患者进行手术。医院供图
术前,周平红带领内镜团队反复推演、精准定位;术中,运用内镜领域先进的“隧道技术”,先切开胃壁,再将内镜穿过小网膜囊,进入腹腔,发现患者网膜与左肝紧密粘连。在与肝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的多学科协作下,结合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实际情况,医生判断粘连包裹处即为异物所在,经耐心分离,最终完整取出一根长约3.5厘米的鱼刺,全程无明显出血。手术历时3小时,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体温恢复正常,肝脓肿逐渐吸收。
周平红介绍,该手术是当前首例“内镜下经食管黏膜下隧道进腹肝异物取出术”,通过内镜直达病灶,精准安全地取出异物,如同在食管和胃壁上开启一扇“隐形之门”,这例术式也为未来复杂胸腹腔病变的内镜介入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他提醒,鱼刺、鸡骨、牙签等尖锐异物一旦误吞,应尽早就诊,不可依赖“吞饭团”“喝醋”等民间方法自行处理,一旦异物穿透胃肠壁,可能引发胸腔大出血、腹膜炎、脓肿,甚至危及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