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99%的网友,在乘坐电梯时,都曾幻想过“万一电梯失控,掉下去咋办?”
“在电梯即将落地的瞬间,奋力往上一跳,是不是就能保命?”讨论这样的话题很有趣,也很实用。
![]()
相信我,耐心看完本文,今后,你乘坐电梯时将不会再有任何疑问。
电梯如何保障乘客安全?
电梯轿厢底部或关键受力点,会安装重力传感器,每当一位乘客进入轿厢,新增的重量都会通过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
当实际重量超过轿厢荷载重量时,系统就会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只有当恢复正常载重后才会运行。
![]()
也就是说,到这一环节,不存在超载导致电梯失控的可能。
在电梯运行时,你会听见钢绳的声音,那么这根钢绳会不会突然断掉呢?
以1000kg载重电梯举例,轿厢+乘客+对重约3.8吨,单独一根钢绳的破断拉力高达7.9吨。
也就是说,只要一根钢绳没断,就能完全拉住电梯轿厢,而一部标准电梯通常配备4~6根钢绳,所以大可不必担心钢绳老旧断裂。(后面有解释)
![]()
除了钢绳之外,一旦电梯下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就会触发保护措施,那就是限速器和安全钳。
限速器会实时监控并控制轿厢运行速度,当轿厢下降速度异常,限速器会触发电气开关切断电源,使曳引机制动器抱闸刹车。
如果限速器不起作用,轿厢仍然超速下降,就会触发安全钳,这东西能让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跟紧急刹车差不多。
![]()
看到这里或许有点懵,重新捋一下。
轿厢降落速度超过110%,触发限速器,切断安全回路,曳引机制动。
轿厢降落速度超过115%,触发安全钳,强行让轿厢停下来。
如果全都失灵了,也不要怕!因为底部还有缓冲器。
电梯井道底部配备了弹簧或液压缓冲器,当轿厢因钢绳全部断裂、限速器安全钳全部失灵的情况下,缓冲器能吸收轿厢坠落的动能。
![]()
小结:钢绳、限速器、安全绳、缓冲器都是电梯的安全措施,此时肯定有网友会问:“我怎么知道这东西有没有坏掉?”
钢绳:每个半月检查闸瓦贴合度,清除油污避免打滑,发现直径磨损<90%公称值或断丝超标,直接全部更换新的。
限速器:每2年校验一次。
安全钳:每月检查楔块灵活性,清除油污防止卡阻。
缓冲器:每季度检查油压缓冲器油位,每年做一次复位试验,聚氨酯缓冲器每隔5~8年强制换一个新的,液压缓冲器每隔5年更换新的液压缸密封圈。
所以说,只要电梯维护得当,出现“电梯坠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万一电梯真的坠落,在落地前跳起来能保命吗?
要知道,人的身体和轿厢是一起坠落的,你很难借力起跳,就算你天赋异禀,真的跳起来了,结果呢?可能离死亡越近。
![]()
当你往上跳的时候,轿厢顶部金属板正在快速往下压,两股相反的作用力,全都集中在脑部,不排除当场死亡的可能性!蹦的越高越快,死亡风险越高。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伤残程度其实取决于高度,高度越高,重伤或死亡风险肯定越高,就算你以垂直起跳速度极限3m/s计算,在终端近40~50m/s的速度下也没啥作用。
![]()
况且一旦遇到电梯坠落,你在极其慌张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计算还有几秒落地,如果算不准时间,跳不跳都一个样,都没用。
正确的保命办法是不要跳,找一面不靠门的墙,头部和躯干紧贴墙壁,脊椎和头部呈一条直线,接着双膝弯曲,呈半蹲姿势。(下图所示)
![]()
这样能尽可能降低受到的冲击力,如果姿势不当,很可能对脊柱有重大损伤。
总结就是:如果算不准轿厢落地时间,跳了反而更容易撞头顶,如果高度很低,跳不跳区别不大,如果高度很高,跳不跳,区域也不大,正确的做法是赶紧找一面贴着,双膝弯曲做好坠地准备。
![]()
落地后,不要惊慌,不要害怕没氧气,因为电梯里有缝隙和通风结构,如果是新款电梯,还有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缓过神后,拨打救援电话或按电梯上的紧急安全按钮,如果这两种办法都不行,用坚硬物品持续敲击轿厢,例如手机,通过不断发出声响来联系外界,大喊大叫没啥用,遇到地震被埋,也可以用这种办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