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沉默的受害者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15岁的小郝蜷缩在病床上,突然瞪大眼睛嘶喊:“别打我!我害怕!”母亲王女士冲过去抱住女儿,眼泪止不住地流。两个月前,这个成绩中等的乖巧女孩还期待着中考,如今却被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
![]()
一切要从2025年6月说起。王女士发现女儿频繁要钱,最多一次要600元,理由牵强。小姨到学校打听,一个同学偷偷说:“高某经常打她,她不敢反抗。”
02 监控里的13次暴行
6月22日,在民警协调下,王女士第一次看到监控画面——高某因为考试失利,抬手就扇了小郝两耳光,而小郝低着头一动不动。更让人心寒的是,5月21日的监控显示,副校长林某从正在施暴的高某身旁走过,却未制止。
警方最终查实:5月7日至6月20日,小郝被殴打13次——薅头发撞墙、拳打脚踢、掐脖子……每一次,小郝都没有还手。
03 “好朋友”的谎言?
面对指控,校方负责人语出惊人:“她们关系很好,一起吃饭上下学,不构成校园欺凌。”班主任声称从未收到欺凌举报,却在高某威胁“不和我玩就打你”的恐惧氛围下,其他同学根本不敢发声。
打人者高某年仅15岁,被处行政拘留15日却不予执行,仅罚款1000元。校方对领导层作出警告、调岗等处分,但坚持“责任大小无法划定”。
04 破碎的青春
小郝的病历记录着病情的急转直下:6月确诊情绪障碍,8月恶化成精神分裂。医生分析病因指向“过度惊吓”。王女士哽咽道:“2022年她抑郁过,但早已治愈。现在整天胡言乱语,会突然打人……”
教科局建议申请残疾认定获取救助,但谈及医疗费时表示:“最终责任要由法院判定。”
05 被掩盖的真相
心理咨询师杨向阳一针见血:“若索要钱财属实,所谓‘友好’可能是受害者在暴力威胁下的被迫服从。”他强调,校方认定欺凌时未通知家长参与,程序涉嫌违法。
更讽刺的是,挨打学生曾向校领导反映情况,却石沉大海。如今校方建立的“防欺凌举报邮箱”,在小郝身上形同虚设。
当13次殴打被轻描淡写写成“朋友冲突”,当副校长目睹暴力却视而不见,我们不得不问:究竟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撕开校园欺凌的遮羞布?精神诊断书背后,是一个女孩被摧毁的人生,更折射出防治机制的执行乏力。霸凌从来不只是拳脚相向,更是整个环境对弱势者的系统性失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