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台湾后,41岁的唐纵随即被逼辞职,蒋介石:他和蔡和森是校友

分享至

1981年7月26日深夜,78岁的唐纵正被肺气肿和心脏病反复折磨。

作为掌控国民党核心情报网络的“军统三巨头”之一,唐纵的晚年一如王天木、陈恭澍一般,孤寂冷清。

他的桌前摊着的再也不是机密电报,而是一张在重庆曾家岩的庭院里,他和戴笠、郑介民并肩而立的泛黄的老照片。

三个小时后,唐纵在睡梦中死了。

他的葬礼出奇地冷清,除了少数情报局旧部,国民党高层几乎无人出席。

更耐人寻味的是,毕生以“记录者”自居的唐纵,临终前竟亲手烧毁了大部分日记和档案,只留下了一本残缺的《唐纵日记》和几箱未整理的电报底稿。

那么,唐纵是谁?他都做了哪些事情?他的死又为何如此悄无声息呢?



军统骨干

1905年,唐纵他出生于湖南酃县。他的父亲是当地私塾先生,自幼就教他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

18岁时,唐纵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蔡和森为校友。有趣的是,唐纵因此在日后的军统内,屡遭猜忌。

师范毕业后,唐纵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教员,过着“晨钟暮鼓、教书育人”的平静生活。

然而,随着北伐战争的开启,国民革命军进驻湖南时,年轻的唐纵被革命浪潮裹挟,毅然辞去教职,加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担任宣传员。

在主任邓演达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情报工作,负责搜集地方军阀的动态。

1928年,唐纵经人推荐,考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侦察。

在日本的三年,他系统学习了情报搜集、密码破译、心理战等专业知识,还秘密研究了日本特高课的运作模式。

而唐纵学成归国时,恰逢戴笠正在扩充军统。戴笠看中了他“既有师范背景、又懂军事侦察”的特质,将他调入军统核心部门,担任书记长。

当时,军统正处于草创阶段,人员混杂、制度混乱,唐纵主导制定了《军统局组织章程》、《情报人员考核条例》等规章制度,还建立了军统首个“情报档案库”,将分散的情报信息系统化整理。

然而,唐纵虽已跻身军统,但和戴笠的“铁腕风格”截然不同。

他性格内敛、行事谨慎,从不参和派系斗争,甚至在日记中写道:“情报工作如行医,需对症下药,而非滥施猛药。”



情报博弈

全面抗战爆发后,唐纵被任命为军统局主任秘书,驻守重庆,负责统筹全国情报网络,成为戴笠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

当时,重庆既是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也是中日情报战的“主战场”。

日本特高课多次派遣间谍潜入,试图刺杀蒋介石、破坏军工设施。而军统则针锋相对,展开反间谍行动。

唐纵,就是情报博弈的“操盘手”。

1939年,日本特高课制定“桐计划”,企图策反国民党将领陈策,里应外合攻占重庆。

唐纵通过潜伏在日本领事馆的内线,提前截获情报,可却并未贸然行动。他深知,陈策性格刚烈,若直接抓捕恐打草惊蛇,反而会让他他潜伏间谍警觉。

于是,他设计了一场“鸿门宴”,以“商讨防务”为名邀请陈策赴宴,席间安排潜伏人员出示他和日方往来的密信。

陈策见事情败露,当场自刎,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