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部分公民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国家秘密”“保密责任”等概念仅与国家机关、涉密企业、涉密人员相关,与自身生活并无关联。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存在明显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家安全是全体公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提升保密意识,不仅仅是遵守法定义务与要求,更是新时代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
一、网络社交:分享的边界在哪里?
随着社交媒体深度融入生活,我们习惯在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分享所见所闻。然而,不加甄别的分享可能无意中泄露敏感信息甚至国家秘密,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警示案例:摄影爱好者程某骑车途中看到附近有疑似导弹车,便用无人机升空拍摄了3张部队野训照片,之后又用手机拍摄了3张战斗机照片和一段飞行小视频,发至微信群中。回家后,程某将上述照片通过蓝牙导入手机,并将其中1张发送至微信群。经鉴定,这些照片分别属于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程某因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
正确做法:不在网络平台发布、谈论涉及军事基地、要害部门部位、重大工程建设等敏感地点的图片、视频或具体位置信息,不随意转发、评论不明真相的“内部消息”或“独家爆料”。
二、涉外交往:当“网络交友”遇上“别有用心”
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网络空间日益膨胀的当下,我国各社交平台、社交软件“大爆出圈”,涌入了大批外国用户,这一热潮既是打造全球文化对话场域、开展文化输出的机遇,也是应对网络空间安全的一项特殊挑战。
警示案例:婚纱摄影师黄某,通过微信聊天与境外人员“琪姐”结识。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琪姐”的指派下,黄某利用在军港附近的海滩从事婚纱摄影的便利,拍摄军港停泊的军舰获取报酬,累计拍摄90余次,偷拍军舰照片384张。经鉴定,涉案照片涉及3项绝密级、2项机密级国家秘密。最终黄某因犯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
正确做法:增强防范意识,对境外人员提出的资料收集、情况调研、环境拍摄等要求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提供未公开的涉密区域、基础设施信息,在涉外交往过程中,对于对方索要超出日常交流范围的敏感信息,应及时拒绝、保存证据,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三、日常交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在朋友聚会、家庭闲聊等非正式场合,人们容易放松警惕。如果本人或家人从事敏感职业,不经意间的谈话内容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
警示案例:某涉密单位人员田某,赴同事家做客时,随意将自己负责的重大涉密项目进展情况作为谈资,不料“隔墙有耳”,同事家人在其他房间里全程倾听了谈话内容,并将相关信息发至网上讨论,造成国家秘密泄露。事件发生后,田某及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务严肃处分。
正确做法:增强“信息边界”意识。不主动打听、不随意扩散自己或家人工作中知悉的敏感信息。养成“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内外有别”的良好习惯。
维护国家安全,从没有“局外人”,每一位公民都是保密防线上的重要一环,每一份坚持与守护都是国家安全防线得以稳固的关键力量。守国安、尽民责,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谨慎处理敏感信息、理性发布社交动态、规范处理涉外交往,让泄密隐患无处遁形,让“别有用心”无机可乘。
![]()
编辑: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新媒体
审核:云智鹏
警示案例来源:保密观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