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昨天傍晚在小区门口取外卖,抬头一看惊着了 —— 这不就是楼下链家那小哥吗?以前穿西装打领带,皮鞋擦得能照见人,现在套着黄色骑手服,头盔上还沾着雨点子,手里攥着的外卖袋和房源单叠在一起。我问他咋干这个了,他苦笑:“哥,三个月没开单了,房租都快交不起,兼职跑外卖好歹能混口饭。”
这可不是个例啊!前阵子南京有记者暗访,发现好多中介公司干脆直接转型招骑手,打着 “免费用车” 的幌子,实则逼着人高价租车。有大学生去应聘,说好 280 一天还配车,结果签了合同才知道,21 天得跑够 500 单才免租金,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车钱一分没少交,还踩了改装车的坑。你想啊,要是中介生意好做,谁会折腾着干这种糟心事?
更扎心的是数据。去年一年,光房地产企业就少了 44 万人,建筑业更是走了 486 万人。这意味着啥?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人全换了行当!以前售楼处的小姐姐月入过万,现在可能在奶茶店摇杯子;设计院画图的工程师,不少转去做数据分析了;连建材市场的老板,都开始兼卖蔬菜水果了。我认识个装修师傅,干这行二十年,去年全年就接了三单活儿,现在天天开网约车到后半夜。
那到底为啥会这样?咱得扒透了说。首先是房子真卖不动了,这几年大家手里钱紧,不敢随便砸锅卖铁买房,开发商新楼盘越盖越少,中介自然没单子可带。更关键的是房企自己也撑不住了,华远、美的置业这些大公司,都开始剥离房地产业务,有的去搞电磁线,有的改卖烟酒了。开发商都撤了,上下游的建材、装修、物业能好得了吗?就像多米诺骨牌,第一块倒了,后面跟着全塌。
还有个隐形原因:行业泡沫挤干净了。前十年房地产太火,随便找个人穿身西装就能当中介,卖套房提成真能抵普通人半年工资。那时候是个人就想往这行钻,现在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加上银行现在不敢随便给房企借钱,开发商拿不出钱盖房,整个链条直接卡壳了。
这波变动影响可太大了。对从业者来说,不是换份工作那么简单。我听那个转做数据的工程师说,以前在设计院天天 996,现在朝九晚五,但工资砍了一半,社保还按最低标准交。更惨的是中年从业者,干了十几年房产,除了带看、卖房啥也不会,转行只能做最底层的体力活。
往大了说,整个上下游都凉了。以前建材市场堵车能堵半小时,现在下午三点就没几个人;家具城的销售比顾客还多,样品都落了一层灰。连高校都在调整,今年建筑类专业招生降了 6.1%,17 所高校干脆停招了。这说明啥?连学校都知道,这行没法再像以前那样养人了。
不过咱得理性看这事,这哪是 “崩盘” 啊,根本是行业在 “退烧”。以前房地产把太多资源都吸走了,连卖包子的都想转行炒房,这本来就不正常。现在 44 万人离开,看似残酷,其实是市场在回归正常 —— 不是所有人都该靠房子吃饭,也不是所有行业都得围着房产转。
我最想说的是,别笑话那些送外卖的中介。他们不是失败,是在扛生活。以前他们靠行业红利赚过钱,现在行业变了,就放下身段找活干,这比那些躺平抱怨的人强多了。而且你发现没?中介练出来的沟通本事,送外卖时能跟客户处好关系;装修师傅的审美,开网店卖家居用品正合适。所谓的转型,不过是把以前的本事换个地方用。
更关键的是,这波调整让我们看清了:没有永远赚钱的行业,只有跟着时代变的人。以前房地产是 “造富机”,现在成了 “试金石”。那些能从地产行业跳出来的人,不是靠运气,是早早就攒了别的本事。
最后说句实在的,这行不会彻底消失,毕竟人总得有地方住。但那个闭着眼就能赚钱的时代,肯定是过去了。未来能留在这行的,得是真懂房子、真为客户着想的人,而不是靠信息差蒙钱的 “野路子”。那些现在咬牙转行的人,说不定哪天又能靠着积累的经验杀回来。
生活嘛,不就是这样?潮起潮落,有人上岸,有人换船,但只要肯扛,就总有饭吃。你们身边有地产转行的人吗?他们现在过得咋样?评论区聊聊,咱接着唠这行的门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