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彭年制白庵刻半瓜壶
北京远方 2014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725,000 元
大多数人认为满刻法是由瞿应绍首创,然而此壶的发现,又把满刻法推早了50年,这把诸多传奇加身的壶就是“杨彭年制白庵刻半瓜壶”。
杨彭年,(1772-1854),字二泉,清乾隆,咸丰年间紫砂艺人。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子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选但是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
此把半月壶壶身呈倒扣半球形制,嵌盖顶端配以桥钮,壶把亦作环形,从壶顶至壶底整器一气呵成。简约而稳重,严谨而古朴。泥色略暗,沉稳大气中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壶身一面刻有劲竹图,劲竹错落有致,构局精巧,布满壶身,亦有一片小叶延伸到桥钮之上,颇为有趣。壶身另一面刻有草书“新篁解籜白庵写”。刀法老练,飘逸洒脱,不拘一格。
![]()
白庵,乃是清代文人吴照。吴照(1755-1811),字熙南,号白庵,江西南城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官大庾教谕,弃官卖画自给。通六书,画竹金的错刀法,兼菩山水、人物,亦能画兰。意气豪宕,嗜饮,羅聘赏为绘石湖课耕图,并聊吟。饭牛诸图。有所文字原考略、听雨楼集。卒年五十七。事具《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怀旧集》、《清画家诗史》。
![]()
吴照在壶身刻下的,新篁解籜,乃是出自唐代大诗人元稹的《新竹》: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葱,意为刚刚脱掉笋壳的新竹。壶身铭刻与壶型搭配的恰到好处,那半月壶身上斜出的直流,如同是破土而出嫩笋新竹,直指苍穹。
![]()
不仅如此,吴照的这一铭刻在我看来,更是对杨彭年的一种鼓励与赞誉。此半月壶制作的年代,从时间上推断大概应在一七八九-一八一一年之间,而此时杨彭年只不过是二十来岁的小伙。新篁解籜,乃是前者对于后辈最大的鼓励与赞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与曼生合作之间,杨彭年已经开始与文人墨客开始合作。
![]()

投稿 / 了解 / 分享
纯色紫砂 | 中国宜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