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张建军,2025年6月满60岁正式退休。从1982年12月参加工作到退休,他累计缴费年限足足42年7个月,拿到临时养老金核定表时,既欣喜于“终于能歇一歇”,又好奇:“工龄这么长,养老金到底咋算出来的?”今天咱就顺着他的核定表,把养老金计算“掰碎了”讲明白。
一、张师傅的退休“基本盘”
张师傅1982年12月参保,2025年6月退休,缴费年限42年7个月,其中还有十多年“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一辈子参保缴费攒下179827.8元,这是自己的“养老小金库”;退休年龄与计发月数:60岁退休,对应养老金计发月数139个月缴费水平:平均缴费指数(数值越高,说明缴费水平比当地平均工资越“高出一截”);当地基准: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7678元(反映济南当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二、养老金的“三驾马车”咋跑?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张师傅有42年工龄(含视同缴费),所以三部分都有份~
![]()
1. 基础养老金:保基本,看“长缴多得”这部分是养老金“大头”,和国家政策、当地工资、个人缴费水平都挂钩。
公式是「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1 + 平均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
代入张师傅的数据: 9120.91 ×(1 + 1.227)÷ 2 ×42.58 ×1% =3640.36元——这部分直接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工龄越久、缴费水平越高,领得越多。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自己存的钱,按月花”年轻时自己缴的钱,全进个人账户,退休后按“计发月数”分月发。
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张师傅的账户存了179827.8元,60岁对应计发月数139个月,所以:
179827.8 ÷ 139 =1293.73 元
3. 过渡性养老金:照顾“历史贡献”的“中人福利”张师傅1982年参保,那时很多地方还没建个人账户,他的工龄里有“视同缴费”部分(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过渡性养老金就是对这部分“历史贡献”的补偿。
公式:过渡性养老金 =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年限 × 过渡系数。
张师傅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年限是13.08年,济南过渡系数是1.3%,所以:9420.91 × 13.08 × 1.3% ≈ 1601.93 元
三、三部分相加,每月领多少?
把基础、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加起来:
3640.36 + 1293.73 + 1601.93 =6536.02 元
这就是张师傅每月能拿到的基本养老金!
从张师傅的例子能看出:养老金计算“环环相扣”——工龄越长(缴费年限久)、缴费越多(平均指数高)、个人账户存得厚,养老金自然水涨船高;再加上政策对“中人”历史贡献的照顾(过渡性养老金),每一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都是自己“参保生涯”的“成绩单”。
要是你也快退休,不妨提前查查自己的缴费记录,心里有底,退休生活更踏实~
祝退休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