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95字,阅读约6分钟 ▼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教育的内容: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优化高校布局、分类推进改革、统筹学科设置,深入推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交叉学科中心建设,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科技计划人才集聚培养功能,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促进思政课堂和社会课堂有效融合,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
![]()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作出的决策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航向、接续奋斗,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川影力量。
校长、党委副书记 罗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举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提出的“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等重要部署,为川影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立德树人与思想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川影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建校三十三年来,培养的全媒体领域川影人已成为文化宣传中坚力量,在国内外平台上积极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近年来,学校着力构建“政、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重点围绕数字影视文旅产业先行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多项关键举措:依托四川影视文创城,打造集孵化、制作、发行与文旅融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平台;发起中国电影基金会女性电影专项基金与成渝影视发展大会,深化区域协同与产业资源整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系统支撑与创新动能。面向未来,川影将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培养模式,推动影视文旅产业能级提升。依托“艺术+科技”布局下的AI影视工业梦工厂等前沿平台,构建文化IP矩阵,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传播高地,创作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精品,以创新表达向世界展现巴蜀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校党委书记 王小林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一系列战略指引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在谋定长远中为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定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学以铸魂”,紧紧聚焦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深化理解认识、凝聚共识力量;坚持“行以见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艺术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坚持“谋以定向”,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做好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影视传媒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为教育强国强省建设作出川影新的更大贡献。
校务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 黄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全会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十五五"时期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机遇期和挑战期,我校需紧密对接国家教育强国、电影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部署,深度融合四川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与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布局,主动适应产业新趋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当前,国家已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建立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为此,我校将持续加大对数字文创、人工智能赋能艺术创作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学科专业预警机制,加强推动就业—招生—培养一体化联动机制建设,努力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贡献应有力量。
校党委委员、新媒体学院执行院长 段晓冉
作为艺术类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独特使命。全会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民族根脉,将传统艺术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艺术创作始终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将推动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鼓励师生探索科技赋能下的艺术表达新形式。同时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科研创作与社会需求的衔接,让艺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传播、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代芬
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将把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深入解读“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部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紧密结合艺术院校特点,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艺术理想融入时代洪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
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晏艺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国家未来发展航向,同时为未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我们将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面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就业工作将更加注重价值引领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输送更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23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学生 李子涵
全会提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正是我们专业的使命所在。课堂上,我们围绕传统美学的现代表达开展创作,尝试将古代传统纹样提炼为舞台置景元素,用3D建模技术重构古典建筑,这恰是对全会“植根中华文明”要求的生动践行。蓝图已绘就,实干是底色。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用青春实绩诠释青年担当。
23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 朱润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通过的《建议》中勾勒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像是青年成长的“指南针”。青年时期的知识积累,奠定了未来干事创业的坚实基础。只有将所学知识扎实掌握,才能在国家发展的澎湃浪潮中,精准定位自己的角色与方向,才能更好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
【原创作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向烊 邹梅
图片审核 | 赖光玮
复审 | 尹丹
终审 | 余乐
欢迎投稿
cyxctzb2020@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