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CCSN 2025|韩飞教授:补体相关肾病诊疗新格局——从机制突破到精准医疗

0
分享至

诊断瓶颈、疗效评估、方案选择:补体肾病临床三大痛点如何破局。

2025年10月21日至25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CCSN 2025)在郑州隆重召开。随着补体系统在多种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日益明确,补体相关肾病已从过去的“小众概念”迅速跃升为肾脏病领域的前沿热点。为深入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临床挑战,“医学界”在大会现场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韩飞教授,围绕“补体相关肾病治疗的见解”展开深度对话。以下是采访内容精要。

补体相关肾病:从机制探索到临床转化的协同突破

韩飞教授指出,当前该领域最显著的进展可概括为“机制突破、药物革新与诊疗规范化”三方面的协同推进。

首先,机制的明确为靶向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补体系统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认知中的免疫辅助角色,而是成为多种肾病发病的核心环节[1]。具体来说,补体异常活化所致肾病可分为两大类:

  • 一是由补体异常直接驱动的疾病,如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aHUS)和C3肾小球病等;

  • 二是由补体参与推动的疾病,如IgA肾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 [2]。

在药物方面,补体抑制剂已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跨越。以C5抑制剂为例,依库珠单抗已成为aHUS的一线治疗,并被纳入国家医保,显著提升了药物可及性[3]。此外,针对上游通路如B因子、C5a受体的抑制剂也在特定肾病中展现出潜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个体化选择。

在规范化建设方面,韩飞教授特别提到我国近期发布的《补体相关性肾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1],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了诊疗的同质化与标准化。

然而,韩飞教授也指出,国内临床实践仍面临三大挑战:

  • 诊断瓶颈:补体检测体系尚不完善,检测方法单一,如C3肾炎因子仅通过ELISA检测,阳性率低。此外,对CFHRs、C4等复杂基因区域的解析能力不足,影响病因诊断[1]。

  • 诊疗水平不均:各级医疗机构对疾病认知差异大,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尚未普及,影响最佳治疗策略的及时实施[3]。

  • 精准管理工具缺乏:除血浆总补体活性(CH50)、C3肾炎因子等少数指标外,可用于动态监测疗效与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仍然有限,制约了真正的个体化治疗[1]。

补体相关肾病的诊断路径: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

对于疑似补体相关肾病的患者,韩飞教授强调应建立“由临床表现引导、多维度检测印证”的系统性诊断流程。

以aHUS为例,诊断应基于典型的“ 三联征”——急性肾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在此基础上,需进行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3(ADAMTS13)活性检测,以排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并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排除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相关的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STEC-HUS)[4]。

“在排除其他TMA病因后,方可考虑aHUS的诊断。”韩飞教授指出,“但单靠临床表现仍不够精准,还需结合补体水平检测、活化产物及相关抗体检测,必要时进行基因测序以明确遗传背景。”

谈及肾活检在诊断中的定位,韩飞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指出,部分aHUS患者虽无显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但“病理上已存在血栓形成”。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存疑的患者,肾活检仍是揭示隐匿性肾脏病理损伤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他也强调,肾活检作为有创检查,出血风险较高,在指征方面需临床医生加以优化与把握。

在aHUS的生物标志物方面,以下几类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sC5b-9:反应补体终末途径活化,是aHUS和移植相关TMA的重要监测指标[1];

  • Bb:反应旁路途径激活,与IgA肾病、狼疮肾炎等活动度相关[1];

  • CH50:小于10%提示补体活化被有效抑制[5];

  • 基因检测:在疑难或家族性病例中,可为诊断、预后及用药策略提供最终依据[1]。

靶向与传统的“协奏”:补体抑制剂如何优化治疗格局

补体靶向药物的问世,正在从根本上重塑补体相关肾病的治疗策略。以C5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标志着治疗策略从“广泛免疫抑制”转向“精准打击核心机制”。在aHUS中,与传统血浆置换相比,补体靶向治疗能从根本上阻断补体活化,弥补了血浆置换无法延缓疾病长期进展的局限[6]。研究显示,早期应用C5抑制剂可快速阻断补体活化[7],改善血小板与肾功能[8, 9],使多数患者脱离透析[8],并实现长期疾病控制[7]。

在C3肾小球病中, 伊普可泮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第12周时平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对于基线改善1.04ml/min/1.73m2;延长治疗至12个月,可进一步降低尿蛋白(自基线降低57%)、改善eGFR(6.83ml/min/1.73m2)[10]。

在治疗格局中,“靶向抑制”与“传统疗法”的关系已转变为“主辅协作”。靶向药物承担主导治疗作用,而传统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等则退居辅助地位,用于并发症处理或靶向药物不可及时的替代方案[3]。韩飞教授特别指出,在不同疾病中,治疗策略也应有所区别:

  • 在补体直接致病的疾病(如aHUS)中,靶向治疗占据核心地位;

  • 在补体参与致病的疾病(如ANCA血管炎)中,则需“双管齐下”——联合补体抑制剂与传统免疫抑制剂,以实现快速缓解与长期控制[1]。

此外,韩飞教授也提醒,使用补体抑制剂需重视感染风险管理,尤其是脑膜炎球菌感染,应严格遵循指南进行疫苗接种和/或预防性抗生素使用[3]。

小结

韩飞教授在采访中系统梳理了补体相关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的重大进展。他强调,该领域已进入以靶向治疗为核心的新阶段,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推进诊断标准化、诊疗同质化与管理精细化。尽管补体靶向治疗前景广阔,但将其真正转化为患者的长期获益,仍有赖于检测体系、医疗教育和全程管理工具的持续完善。构建一个全面、精准的诊疗生态,是实现从疾病控制到患者整体健康提升这一跨越的必由之路。

专家简介


韩飞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副主任

  •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肾脏病教研室主任

  • 浙江省医疗卫生领军人才

  •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

  • 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免疫与代谢肾脏罕见病专委会常委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委会常委

  • 浙江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 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

  • 研究方向:肾脏病的免疫炎症机制与临床创新治疗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7项。已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包括

    Kidney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cience
    Hypertension
    等责任通讯论著。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医学部肾脏病学系专家组. 补体相关性肾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4, 63(3): 258-71.

[2] 于峰, 赵明辉. 补体与肾脏病,需要重新认识 [J]. 中华内科杂志, 2015, 54(03): 173-5.

[3]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共识协作组.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诊疗实践专家共识(2025版)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5, 64(05): 396-411.

[4] 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断上海专家共识》工作组, 汪年松.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断上海专家共识 [J]. 上海医学, 2025, 48(1): 1-9.

[5] Goodship T H J, Cook H T, Fakhouri F, et al.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nd C3 glomerulopathy: conclusions from a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Controversies Conference [J]. Kidney Int, 2016, 91(3): 539-51.

[6] Keating G M. Eculizumab: a review of its use in atypical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 [J]. Drugs, 2013, 73(18): 2053-66.

[7] Licht C, Greenbaum L A, Muus P,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culizumab in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from 2-year extensions of phase 2 studies [J]. Kidney Int, 2015, 87(5): 1061-73.

[8] Legendre C M, Licht C, Muus P, et al. Terminal complement inhibitor eculizumab in atypical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J]. N Engl J Med, 2013, 368(23): 2169-81.

[9] Kato H, Miyakawa Y, Hidaka Y, et al.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culizumab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atypical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in Japan: interim analysis of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J]. Clin Exp Nephrol, 2019, 23(1): 65-75.

[10] Wong E K S, Praga M, Nester C, et al. FC 036IPTACOPAN (LNP023): A NOVEL ORAL COMPLEMENT ALTERNATIVE PATHWAY FACTOR B INHIBITOR SAFELY AND EFFECTIVELY STABILISES EGFR IN C3 GLOMERULOPATHY [J].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2021, 36(Supplement_1): gfab121.005.

本文受访专家:韩飞教授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70228 过期日期:2026-01-28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医学界 incentive-icons
医学界
医疗媒体领跑者
16798文章数 2910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