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军在南海坠机,半小时连毁两架,装备老化暴露短板,霸权撑不住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在南海上演,美军两架舰载机在短短半小时内相继坠入大海,仿佛一场失控的“自由落体表演”,将原本意图展示武力的行动彻底演变成国际舆论中的尴尬笑柄。



事件发生于当地时间26日下午,主角正是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这艘自1975年服役的老牌战舰,恰好在今年达到其50年的设计使用期限。目前正执行最后一次海外部署任务,原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退役。谁也没料到,这场本应庄重的谢幕之旅,竟以接连坠机拉开序幕。



首先失事的是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在执行常规飞行任务时突然失控坠海。幸运的是,机上三名乘员被迅速赶到的救援力量成功救起,生命体征稳定。熟悉军用航空的人清楚,“海鹰”系列以其高稳定性与卓越低空操控性能著称,是反潜与搜救任务中的主力机型,极少出现此类严重事故。

更让人震惊的是,仅仅半小时后,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完成起飞程序不久后也骤然下坠,最终栽入南海海域。两名飞行员及时启动弹射系统逃生,并被安全回收,未造成人员伤亡。



美国海军随后发布简短声明,仅表示“所有涉事人员状况良好,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对具体技术故障或人为因素只字未提。然而,同一航母平台上,两种完全不同用途、操作流程差异显著的飞机,在极短时间内接连发生坠毁,这种高度集中的异常现象,很难用“偶然”来解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方并未第一时间回应公众关切,反而大力表彰搜救团队“反应高效、专业到位”。如此将重大安全事故包装成“应急能力展示”的做法,堪称典型的形式主义公关策略。



针对此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作出回应:中方已注意到相关报道,若美方提出人道援助请求,愿基于国际准则提供必要协助。但他随即指出核心问题——这些军机是在南海开展军事演练过程中失事的,而美方长期频繁派遣舰机在此区域进行高强度活动,本质上才是扰乱地区和平、加剧紧张局势的根源所在。

这番表态直击要害。试问,为何不专注于本土训练,却执意深入他国周边海域炫耀武力?结果不仅未能震慑他人,反倒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这不是典型的自我消耗又是什么?事实上,这并非美军首次在南海“翻车”。



早在2021年10月,“康涅狄格”号核动力潜艇就在南海某海域撞击海底山脊,造成艇体结构性损伤,11名艇员受伤。此后该艇便进入维修状态,至今已逾四年,预计要到2026年底才能恢复作战能力,堪称现代海军史上罕见的长期“趴窝”案例。

为何美军近期事故频发?多位军事分析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本原因远非运气不佳,而是系统性衰败的集中体现。美军多年来维持全球高强度作战部署,为维系所谓霸权地位,兵力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以“尼米兹”号为例,此次部署自今年4月启动,先赴中东应对胡塞武装威胁,随后转进印太地区,于10月17日进入南海持续活动。长达八个月无休整的高强度运作,使得舰员身心俱疲,操作失误概率显著上升。

更为严峻的是心理层面的压力。美军高层不断向基层灌输“与中国战略竞争”的紧迫感,甚至鼓吹“战争迫近”的论调。在这种氛围下,航母编队一旦进入南海,便立即展开针对中国的模拟对抗演练。身处敏感空域,时刻担忧遭遇反制措施,精神长期紧绷,极易导致判断失准。



专家特别提及今年早些时候“杜鲁门”号航母在红海发生的坠机事件——当时因胡塞武装多次发射导弹逼近舰队,值班飞行员在高度紧张状态下误判指令,最终导致两架战机先后坠海,正是压力诱发事故的典型案例。

除了人员状态堪忧,装备老化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尼米兹”号虽经多次延寿改装,但其主体结构早已超出原始设计寿命。尽管外表仍显威猛,内部机械系统、电力网络及舰载支持设备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与退化,维护保障效率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超级大黄蜂”单机造价超过6000万美元,而MH-60R“海鹰”单价亦达3000万美元以上。短短半小时内损失近亿美元高端装备,即便对美军而言也是沉重打击。而这背后暴露出的,是长期忽视装备保养、备件短缺与检测机制松懈等深层次隐患。

还有一个鲜少被公开讨论却极为关键的因素——士气低迷。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屡次面临停摆危机,部分军饷发放延迟,大量现役军人及其家庭陷入经济困境,不得不依赖借贷度日,甚至前往食品救济站领取生活物资。一支连基本薪酬都无法保障的军队,如何指望其保持高昂斗志和严谨战备状态?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近年来美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此前一艘航母在中东水域与商船相撞,舰艏严重破损,却在回国参加诺福克海军节时,用一面巨大的军旗遮盖受损部位,公然上演“掩耳盗铃”式的形象工程。

再看“康涅狄格”号的修理进度滞后,主因正是美国造船工业基础萎缩:关键零部件供应中断,船坞设施陈旧,熟练技工严重不足。曾经引以为傲的军工体系,如今已难支撑现代化舰队的维护需求。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接连发生坠机事故的同时,美军仍在加大在南海的挑衅力度。近日联合菲律宾举行所谓“史上最大规模”联合空中演习,出动大批战机轮番升空,飞行频率异常密集,试图营造强势存在感。

可现实狠狠打了脸——刚完成一轮高调演练,旋即以两架飞机坠毁收场,等于向全世界公开暴露了其真实战备水平:装备老旧、人力透支、士气涣散,所谓的“军事优势”早已名存实亡。



此次连环事故极有可能促使美军加快“尼米兹”号的退役进程。原本就计划让其为新一代“福特级”航母让路,如今突发重大安全事故,无疑成为提前终止服役的有力理由。

回顾这艘战舰的辉煌过往——参与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累计航行里程突破300万海里,曾是美国海上霸权的重要象征。谁能想到,它的最后一次远洋任务,竟是以双机坠海告终,仿佛成了整个美军外强中干现状的最佳隐喻。



归根结底,美军在南海所谓的“威慑行动”早已失去实质意义。表面上依靠11艘航母撑起威慑架构,实则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兵力调度捉襟见肘,舰机老化难以更新,后勤支撑日渐乏力。

南海从来不是美军的表演舞台,更不应成为其装备报废的试验场。一味强行介入、制造摩擦,只会一次次揭开自身虚弱的伤疤。倘若继续执迷不悟,未来可能付出的代价,绝不止是几架飞机那么简单。毕竟,靠虚张声势维系的霸权,终将被自身的失衡所吞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霁寒飘雪 incentive-icons
霁寒飘雪
关注新鲜资讯,分享热点见闻
2541文章数 3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